|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改变着造船工业的设计手段、运行模式、管理方式,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行业综合水平的高低。造船业已经普遍意识到,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我国造船工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必然选择。
我国数字化造船差距明显
中、日、韩三国造船相比,日本造船数字化技术应用整体水平最为先进,其次是韩国,中国与日本、韩国造船业差距很大。我国专家曾经以国际通用的68个要素、340项标准评估我国骨干船厂,发现我国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综合水平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精度控制技术、组织与管理体制、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
造船企业数字化的关键在于信息集成。但由于缺乏一体化、集成化的设计系统,与生产进程联系不够紧密。虽然国内很多企业引进了一些集成程度较好的设计系统,但各自应用程度不一,仅仅解决了大部分“甩图板”的工作,其生产设计图纸中物量及制造信息没能充分及时反映,相关数据库有待建立与充实。
船舶行业的零部件数量庞大,目前国内船舶零部件标准化程度和日韩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也缺乏真正可执行的行业统一编码,使得各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本身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和集成。同时,由于信息共享度低,且多为手工输入,反馈速度慢,难以分类汇总及迅速检索。此外,我国很多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如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措施落后、管理基础数据缺乏及不准确等,使得企业不容易实现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计算机管理模式。
加快数字化造船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造船数字化的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分段制造”向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为导向的“分道制造”过渡中,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模式,并开始进入到“敏捷制造”模式。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造船模式处于五种造船模式中的第四个阶段。要想在船舶产量上超过日韩,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快造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建立造船企业内部、造船企业之间以及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信息数字化平台,使船舶设计、生产全生命周期都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从而应用统筹优化的方法,再造均衡连续的生产流程,实施严密、准确、精细的定量化工程管理,组织高效合理的生产活动,以数字化造船为手段和载体,固化转模成果,实现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的目标。
建立系统的行业数字化平台。数字资源共享是船舶行业数字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处于船舶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事业单位,因建设标准和要求不同,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数字化带来的效益和作用。因此,必须促进全行业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
增加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造船行业生产的特点是资金占用量大,且船舶产品属于微利产品,造船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专家呼吁,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型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今年1月18日,我国船舶行业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上海揭牌成立。
对于中小船厂来说,规模较小,资金有限,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多。中小造船企业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寻找切入点,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