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9|回复: 4
收起左侧

异地造船创奇迹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1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异地造船创奇迹
——沪东中华“新大洋洲”号集装箱船建造纪实


--------------------------------------------------------------------------------
  11月16日上午,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在中船江南长兴基地3号坞建造的8530TEU集装箱船“新大洋洲”号进入起浮出坞阶段。尽管公司没有为该船举行专门的下水仪式,但所有目睹该船下水的人都流露出欣慰和振奋的心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对此作出了言简意赅的评价:“这是沪东中华历经磨难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从“5·30”事故发生到现在,在过去的五个半月时间里,沪东中华造船人从灾难中挺起脊梁,在异地建造船舶的大转折中艰难前行,他们用顽强的斗志证明: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中国造船人!

挥师上岛  生产实现大转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将数千名造船职工在大江横隔的长兴岛上迅速安置下来,是沪东中华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今年5月30日凌晨,沪东中华两台600吨龙门吊发生倒塌,公司唯一的一座造船大坞遭受重创,这意味着今年的造船生产任务将受到严重影响。在事故抢险现场,中船集团公司领导当即作出果断决策:将沪东中华部分产品迅速转移到长兴基地恢复生产。当天上午,沪东中华领导班子就将这一异地建造的决定传达给公司各有关部门和广大职工。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领导和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也立即赶赴沪东中华,展开了紧急的会商和协调。
  此时的长兴岛上,3条生产线全面投产,生活设施已满负荷运行,沪东中华只能暂借基地之外的一些简陋房屋作为住宿和办公用房。这其中一大部分是过去岛上农场的知青宿舍,已经多年失修,屋顶四处渗漏,供电线路老化,用水供应十分困难,连厕所也无法使用。作为先头部队的沪东中华公司行政后勤人员不顾条件简陋,强忍蚊虫叮咬,立即进行修缮。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修通了电路、水管,购置了床铺用具,室内安装了空调,室外新砌了水槽,改建卫生设施,给员工配备自行车。而他们这批先行官却一个星期没有洗上一次热水澡,没有吃上一顿热饭菜。
  从6月9日开始,2500多名沪东中华生产员工陆续上岛。尽管条件艰苦的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但上岛员工毫无怨言。6月25日,上岛工作的全体党员第一次集体过组织生活,船坞车间老党员李武吉在发言中几度哽咽,泪流满面。他说:“船坞发生了这样重大的变故,我们每个党员都有责任,都感到痛心和自责。如今上岛工作,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承担。我们一定以企业大局为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克服一切困难,让沪东中华重新站立起来!”
  为了让上岛员工尽快投入到生产中,沪东中华公司主要领导轮流驻岛指导协调,高度重视职工的生活安排:到6月底,员工驻地就安装了卫星电视,扩大了淋浴房,添置了饮水机和洗衣机,发放了防暑降温饮料,每间宿舍增订了《中国船舶报》等报刊,又新开了小食堂和电影厅,让中班、夜班的员工有了更好的休息环境。为了使上岛员工安心工作,沪东中华的长兴党群工作部还编制了岛上的《应急援助工作预案》,发出《致全体上岛员工家属的一封信》,向员工家属说明公司当前的基本情况,以征得广大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众志成城  夺回损失快造船
  仅用了5个月时间,沪东中华就将相当于一座大型造船厂的设备、工装、人员和原材料全部搬迁上岛,并迅速组织起大型集装箱船的连续生产。
  人心稳定之后,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船舶的异地建造,这个更大的难题又摆在沪东中华人的面前。
  此时的长兴基地3号坞,许多设备还在调试或试运行中,8530TEU集装箱船的分段也需要从沪东中华本部运到岛上。这些都给原本在公司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造船员工和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与长兴重工公司进行每日一次的生产总协调会议的同时,沪东中华上岛各部门还坚持了每日一次的“船坞搭载总组协调会”和“生产协调会”,对岛上的各项生产工作进行更为精细周到的筹划安排。有关部门编制出《每日分段驳运计划》和《分段位置图》,不断细化《单船计划》和《月度计划》,并从本部及时调送大批焊机、坞墩、配电箱、汽车吊、叉车等设备,加快了搭载、总组的各项进度。
  沪东中华在长兴岛上的异地建造分为4条生产线同步展开。除了总组平台、码头起落驳和在4号坞搭载的11万吨原油船,在3号坞搭载的8530TEU集装箱船无疑是重头戏。从6月15日入坞至7月10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8530TEU集装箱船就搭载分段37个,总组49个,第二个月又完成搭载分段50个,总组76个,不仅进度不断加快,分段无余量搭载的精度也提升至70%以上,比在本部建造的同类型船还要高。在此期间,沪东中华上岛员工经受了特大暴雨、全岛停电、台风大潮、异常高温等考验,克服了坞底总组空间狭窄、吊车行程偏短、动能管线不足等多重困难,与长兴重工生产部门密切配合、精心协调,保证了8530TEU集装箱船的生产节点计划按时完成。
  8530TEU集装箱船的隔舱分段最大宽度达到38米,重量超过150吨,无法通过黄浦江运往长兴基地。在长兴重工公司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隔舱分段被移至长兴重工船坞平台制造。然而,该场地没有大型起吊设备,只能采用汽车吊作业,增加了许多周转工作量,使生产效率大打折扣。为了保证分段供应,工人们夜以继日奋战在生产现场:建造师陆祥连续3个星期没有下岛休息;技师刘一锋的母亲住院开刀,他只在医院陪护了一天就赶回车间……沪东中华人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确保了首对隔舱分段于8月8日顺利交付。
  在异地建造队伍中有一位邱少云,和抗美援朝英雄同名同姓。邱师傅原来在沪东中华担任600吨龙门吊的起重指挥,上岛后又肩负起800吨龙门吊的指挥重任。为了尽快熟悉掌握新吊车的性能,他成为第一批上岛的员工。上岛作业后,他除了时刻提醒大家要牢记“5·30”事故教训、安全第一之外,总是带头加班加点,坚持工作。异地作业,生产紧张,有时虽然到了下班时间,但分段不能松钩,员工们还得坚守岗位。邱师傅总是说,我们普通工人唯一能办到的,就是“多做一点”。
  正是所有上岛员工的“多做一点”,使8530TEU集装箱船的建造时间不断加快。截至11月16日出坞下水,该船的船坞建造周期为5个月,虽比原先在本部的4个月略有增加,但如果除去上岛前期准备时间和停电影响,实际建造时间已经相差很少,整船的建造进度已基本控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之内。了解情况的造船行家对此评价:这实在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新大洋洲”号出坞现场,记者和沪东中华的有关领导、管理干部和员工分别交谈,他们无一例外地说,奇迹的出现,应归功于中船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要感谢江南长兴基地尤其是长兴重工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表示,要继续拼搏完成后续的异地建造项目。他们的言语神情,都有着同一种坚毅。我们深信,有了这股精神,沪东中华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再度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08-12-13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梧州
可惜我们厂的异地造船没有创奇迹,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真的太不容易了,经受这么大的灾难后的崛起,所有船人支持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顶沪东厂!

可谁能说说5.30事故的调查结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大型国企,就是很好很强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2 10:3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