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的起源
船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之一。在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公元前16~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甲骨文就多处出现了“舟”(即船)字。这说明,船已是那时人们广泛应用、从事水上活动的重要工具。
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都十分低下,几万年间的变化很少。到了距今约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民可以制造较精细的工具和器物,但千年间的变化也不大。到了距今2500~4000年的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但生产技术的进步则还需要几百年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因此,要准确地确定原始船舶出现的年代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
原始人类在寻求发展水上运输途径时,曾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那时,他们必须在两种渡水方法中进行选择。一种方案是将原始的芦苇筏改进成为用藤萝或兽皮条把树枝或树干捆扎在一起的新型筏子;另一种方法是设法将树干两端削尖,中间挖空。 这两种方案各具利弊:筏子尺寸比较容易增大以携带更多的物品,但是在水上推进和操纵它却比较困难,同时,还无法保证货物免遭浸湿之虞。树干制成的独木舟水密程度很好,也易于推进和操纵,但是其运载能力却比较薄弱,同时,稳性也不够理想。正因为如此,独木舟虽然较为水密而且更类似今天的船只,但是在改进和发展这些古老船型的过程中,并不见得原始人类 选择独木舟,而不用筏子。一些迹象表明,原始人类很可能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场合,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原材料,来同时发展独木舟和筏子。虽然许多小船保留了这一时代各自原始而又古老的痕迹,但是,最终这两者的分界线却渐渐模糊起来了。
桨橹风帆时代
在木板船发展的初期均靠人划桨作为推进的主动力,故一类排桨船得以发展,由埃及、两河流域、克里特等的单层桨发展到腓尼基的双层桨和希腊、罗马的三层桨战船。而中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单层桨船盛行,但是由于西汉时中国人发明了橹,因橹一直在水下划水,不出水面,提高了摇橹的效率,有一橹三桨之称,因而在嗣后的年代中国盛行摇橹船,直到目前在中国的江湖中摇橹船随处可见,成为中国的家乡船。而在世界其他各地,则很少见到,对它的摇橹方法视为神奇,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等盛赞中国摇橹船的科学性。西方帆船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由埃及、腓尼基商帆船到罗马商帆船,其中以罗马商帆船较有特色,有时可以使四角横帆卷成三角纵帆,提高了抡风能力。到了公元中世纪,在拜占庭首先出现了三角纵帆,使帆船的逆风调戗能力产生飞跃式的发展。
帆装经历了把横帆和三角纵帆融成一体的改造过程。经过近300年,西洋帆船变成一类称之为全装备帆船的统一模式。海上帆船既要利用风力,又要防止帆船水上面积过大风力对船体的肆虐。如何利用这一对矛盾,趋利避害,这就是帆船设计的艺术,于是一类飞剪式帆船脱颖而出。这类新颖的帆装设计使其能在任何风向下前进。 船舶的发展既与它们的用途有关,又受地区所处地理环境、气象和海情的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各不相同。古代地中海、北印度洋、远东、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等地区民族都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他们对船舶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蒸汽铁甲时代
轮船的历史很长,我国唐代就出现了人力驱动的车船,宋代有了更多发展。欧洲也出现过兽力驱动的轮船。人力和兽力非常有限,难于远航。只有蒸汽机发明以后,轮船才得到飞速的发展。轮船这个名称来自“明轮”船,即以露出水面的、明白可见的“桨轮”为推进器的船。当代船舶基本上都以没入水中的螺旋桨(当时曾称为“暗轮”)推进。但“轮船”这个名称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远洋货轮”、“定期班轮”等等。
英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诞生和发展为船舶航行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工业革命以前,风力和人力曾被广泛地作为动力以推动船舶的运动,但只有利用机械动力推船前进,人类才能在河中、海上操驾船舶获得主动权。为了实现这一革命性的转变,人类在工业革命之前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机械动力推进船舶的研究活动,但有效的研究活动往往待到瓦特蒸汽机发明后才开始。
世界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几乎与蒸汽机同步发展。19世纪中叶,几千吨的大船可以借蒸汽机发出的动力驱动和操纵。轮船不受风力和风向的制约,在许多航线上都显示出它的绝对优势。很快地,轮船在军舰中也占了优势。过去,西方列强就是利用它们的“船坚炮利”的优势来侵略中国。当时的中国维新派人士也说:“自强之道在于造船制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