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6|回复: 0
收起左侧

两岸协议对海运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今年6月,海协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首次举行会谈,这意味着中断了9年的海峡两岸会谈重启。5个月后,陈云林领军60多人赴台湾进行第二次会谈。  这60多人中,大部分来自官方机构,比如国台办、民航总局港澳办、卫生部台办、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此外还有来自央企的人士,比如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香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总裁赵泸湘、中国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陈小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副总裁许立荣。
  二次“陈江会”因为涉及了经济层面的合作,因此也将这些企业性的代表的言行和企业本身推向了前台:合作意向、合作项目、如何合作、什么影响。
  银行互设分点

  从上述名单粗略透露的情况看,大概分为金融、航运、旅游三大块。其中,又以银行最为受关注。
  据报道,原本可能来台参与座谈的大陆银行,曾传出前十大,后来又变成四五家,最后真正成行的只有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和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实际上,520之后,国民党政府对两岸持开放态度,不少大陆银行纷纷通过投资银行与台湾的民营金控接触,市场上也一度传闻大陆银行有兴趣参与的民营金控具体有,台新金、中信金、富邦金以及永丰金等。
  另一方面,外界多次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都有意来台设立据点,参股并购。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风吹草动备受台湾金融业关注。
  在11月5日召开的金融和产业座谈会上,杨凯生透露,工行希望来台湾发展业务,多年前工银亚洲已经提出来台湾设立代表处的申请,但一直无法如愿。
  他认为,当前两岸金融业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除台资银行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问题外,大陆银行迄今还没有一家在台湾能够设立代表处,需要双方尽快处理。同时亦指出,双方设立机构问题,可能需“一步步来”。
  查阅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料可知,近几年,工商银行发展迅速。在外资并购最终将其变为自己分行的例子比比皆是:2006年收购印尼哈宁银行90%的股份,2007年中期收购澳门诚兴银行,2008年初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同时根据2008年上半年的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境外(包括港澳地区)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92%,税前利润占比仅为3.23%,换句话说,工商银行的主要业务仍然集中在内地,与中国银行以及国际上的大银行相比,其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够。
  “我们认为工商银行有意继续贯彻向海外扩张的战略思维,使得海外业务占比达到10%的中期目标。”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励雅敏在其报告里指出。
  此外,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亦表达了在台湾设立分行的愿望。据财经报道,海基会董事、“金管会”副主委李纪珠在11月5日的金融座谈会后表示,“两家都希望是来台设点的第一家大陆银行机构。”
  至于具体合作日程,11月4日台湾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已经表示,海基会与海协会将于明年上半年在大陆举行第三次“陈江会”,预计将讨论两岸金融合作议题,合作范围包括银行、证券与期货领域,其中银行将涉及互设分支机构。
  此外,对于参股金控,有关官员表示,“包括台湾金控、第一金、兆丰金以及华南金等公股金控,因大股东是政府,大陆银行是否参股,涉及政策决定,恐怕不是短时间内会触及的议题。”
  加强金融人才交流
  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并未幸免。
  根据工商银行最近发布的第三季度季报,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30.77亿元,同比增长45.70%;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81.98亿元,同比增长24.31。第三季度利润的环比增长为-11%,营业收入增长-3%。
  西南证券分析师赵君认为,利息收入增长缓慢、利息支出增长加快使得利息净收入增长放缓;前两个季度保持高增长的中间业务在第二季度出现了增长大幅缩小;加大了外币债券资产减值损失准备的提取。
  具体而言,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恶化,使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同时,在中间业务上代销基金困难,手续费收入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工商银行披露持有的外币债券面值42亿美元,累计提取拨备总额达13.9亿美元。
  在金融风暴后,对于工商银行会不会缩减对台商的贷款,杨凯生表示,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发展,工行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很多台商都是工行的业务合作伙伴,多年为台商提供很大的支持和许多服务。
  而在中国银行的第三季报上可以看到,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17.9亿元,同比增长23.62%,实现每股收益0.24元。上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197.53亿元,环比下滑3.24%(二季度环比下滑5.58%)。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称,二季度业绩环比下滑主要因为计提了106.51亿元的投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而三季度虽然计提了金融投资资产损失61.34亿元,但业绩环比下滑则主要是因为非息收入环比下降19.25%和营业费用环比增长90%。“净息差见顶回落,资产质量压力显现。”
  对于金融危机,两方都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两岸金融同业都有共识,认为双方应加强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此外,据了解,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对大陆台商客户亦有浓厚的兴趣,有意借此机会建立联系,以利于将来取得台商客户信用资料等事宜可以顺利进行。
  协议对海运影响甚微
  根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双方同意两岸资本并在两岸登记的船舶,经许可能够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在两岸货物、旅客通关入境等口岸管理方面提供便利。双方航运公司可在对方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开展相关业务。两岸共开放港口74个,其中,台湾开放北、中、南部的11个港口,大陆开放48个海港和15个河港。
  11月5日,两岸航运座谈会上午9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
  根据此前披露的名单,大陆方面参与的有中国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陈小津、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总裁赵泸湘、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副总裁许立荣。台湾方面人员包括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苏宏义、阳明海运董事长卢峰海、长荣海运董事长王龙雄、万海航运董事长陈柏廷等。

  其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船舶股份公司的大股东,持股60.09%。而陈小津同时担任中国船舶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中国远洋股份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3.57%,集团总公司副总裁许立荣在中国远洋股份公司担任执行董事职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则是大陆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为中国外运股份公司的大股东,赵泸湘在中国外运兼任董事长职务。
  显然,这些海运的央企巨头是该行业的一流企业。在开放港口的协议下,能够获利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更现实的问题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困境。
  此前,《中国远洋航务》上海分部主任吴明华认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直接影响到航运经济的景气度,亚欧航线、地中海航线、北美航线等缺乏货量支撑,纷纷出现运力过剩的现象。不少船公司纷纷缩减航线,更换船型,降低运价以维持运营,“航运市场景气度降低直接影响到船舶需求量,原本预计今年六七月份出现的船舶订造高潮期并未到来,可以说,造船工业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中国远洋、中国船舶等的第三季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其中,中国远洋前三个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53.82亿元、197.12亿元,同比上升35.6%和37%,但是环比出现明显下降,收入、净利润环比分别下降2.69%和30.76%。
  而中国船舶的第三季报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83.9亿元,净利润为31.53亿元,同比增长41.89%和48.64%(如考虑2007年少数股东损益的影响,实际净利润增长约为8%)。银行证券分析师鞠憨林认为,尽管公司目前经营良好,但是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造船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公司可能会遭遇全球经济增速回落使订单增长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回落,其二,目前手持的订单不排除被取消的可能,经营风险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兴业证券关于《两岸共赢、推进三通》的报告中,并未出现上述上市公司。

[ 本帖最后由 l_jingfang 于 2008-11-10 09: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3 09:2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