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近代船舶业因甲午战败“停转”(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9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C7BFD6E2603F0E649263986793DA14B6.jpg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炼钢厂历史影像
CCF4B99D303D15326037DEC587CA8B1D.jpg -->
福建船政局建筑遗址

  甲午战争后至一战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以在上海开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福州开办的福建船政局为代表的近代船舶业,在近百年的动荡与战火硝烟中艰难前行。
  船舶工业是关系着一国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以两大造船厂为代表的船舶工业,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现代百年风云的重要见证者。从其诞生之时起,就承载了一个民族濒临绝境的富国强兵之梦,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兴衰发展,也折射出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难历程。
  如今,我国早已形成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它不但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支柱性产业,也在世界船舶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

  国产钢甲巡洋舰参加甲午海战
  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最早始于造船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
  而在福建,经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再三呼吁,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接下来,南北两间船厂便开始了一场竞赛。
  1869年,福建船政制造出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18***,船政学堂毕业生设计制造出第一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后改名为“平远”号),后参加了甲午海战,并多次发射炮弹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和“严岛”号。至1907年,福建船政共造舰船40艘,占当时国内自造舰总量的70%。
  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执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权,他主张“造船不如买船”。从1873年到1885年的12年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共只造了4条船。由于甲午战败的影响和官办企业的管理问题,整个制造局业务不振,惨淡经营,江南机器制造局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福建船政局也陷入半停顿状态。
  1905年4月,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局”“坞”正式分家,后者取名“江南船坞”,隶属水师。从此,江南造船厂开始了“官办民营”的独立历史。
  民国成立后,江南船坞更名为江南造船所。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国政府订购的4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这是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当时的《东方杂志》这样写道:“从前中国所需军舰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然而好景不长,日本侵华期间,江南制造总局所在区域便成为日军轰炸的重灾区,逐渐丧失了基本生产能力。福建船政局同样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和洗劫破坏,曾经名震一时的大造船厂变成废墟一片。

  船政学堂学员成甲午海战主力
  福建船政创办初期,左宗棠、沈葆桢清楚地认识到培养中国自己的造船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船政根本在于学”的主张。1867年,他们创设了培育造船和驾船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也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
  1871年,船政学堂组织学生远航实习,曾到过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口岸,成了中国海军最早的一次远航。这里培养出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等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工程技术人才。
  “船政学堂很快取得成绩,并被晚清政府所重视,天津、广州、昆明、旅顺、威海等地相继开办了多所新式海军学堂。”海军陆战学院训练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刘从军介绍道。
  在位于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示墙,有一张《甲午海战船政毕业生参战人员情况》图表,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等名列其中。船政文化博物馆馆长吴登峰告诉记者,这份参战名单里有46人分属船政学堂的驾驶与管轮两个专业。甲午战争中,这些毕业生都是各舰主力。
  “甲午黄海之战中,我方12艘参战军舰的14名管带中,有10人是马尾船政学堂第一期的同班同学。其中,4人在海战中阵亡,3人后来随丁汝昌自杀殉国。”对于那一段历史,吴登峰馆长烂熟于心。
  与船政文化博物馆相距不远、同处马尾马限山麓的马江海战纪念馆(昭忠祠),如今已将从船政学堂走出去的甲午英烈,与马江海战中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一起合祀,供后人缅怀拜祭。


  新中国成立后“浴火重生”
  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南北两大造船厂的大部分建筑或被战乱炮火所摧毁,或因风侵雨蚀而坍塌。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厂在摸索中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并创下许多中国“第一”: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设计的远洋货轮、中国海军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军舰、第一艘大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兼远洋通信船、第一艘石油液化气船、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轮……
  2008年,江南造船厂从黄浦江畔整体搬迁至位于长江口的长兴岛,规模是原来的5倍,年造船能力450万吨,一个“新江南”的再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马尾造船厂于2001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当年的部分厂房设施仍保存至今,如轮机车间、法式钟楼、船政绘事院、青州船坞,等等。当年的船政绘事院,如今已成为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存放着几百幅图片资料和大量珍贵文物。根据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市拟搬迁马尾造船厂,深度挖掘保存完好的轮机车间。
  采访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馆长林樱尧的时候,恰逢一艘新船下水,工人们欢呼雀跃开展庆祝。林馆长说,每到这个时候,现场庆祝的动人气氛依然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员工。

  对话
  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馆长林樱尧:
  马尾造船厂制造出
  中国首艘近海防御铁甲舰
  南方日报:请问中国近代造船业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林樱尧:在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就是当时世界水平最高的远洋舰队,充分展示出我国当时的先进造船水平。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造船技术开始超越东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逐渐落后于世界。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清政府才开始着手建立近代船舶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马尾造船厂就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不少“第一”。
  南方日报:厂创办之初是什么样的情况?
  林樱尧: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是空白,建厂时采用的方式是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高薪聘请法国人为船政正监督。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车间,当年建造车间的砖是从厦门专门定制的,立柱是从法国进口的。这样的轮机车间在世界上只有两座,一座在法国,已经没有了,还有一座就在我们这里。
  南方日报:马尾船厂船政学堂毕业生设计制造的“平远”号战舰也参加了甲午海战,是主力战舰吗?
    林樱尧:北洋海军有8艘主力舰,多数从德国、英国购买,只有“平远”号是国产的。它是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不过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它起初只是作为第二梯队在外围警戒。后来旗舰“定远”号发出归队作战信号后,它才赶赴战场参战,发射炮弹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和“严岛”号。“平远”号尽管进入战场时间较晚,参战时间较短,成绩却很不错。根据战后统计,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松岛”号共中弹13发、35名船员被击毙,多数都是“平远”号造成的。可以说,“平远”号对日本舰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南方日报:两大造船厂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历史,您如何评价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林樱尧:这两大造船厂是洋务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代表性企业,对近代中国海军事业和军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每次有客人来厂里参观,我都会带他们来看看轮机车间,走过这个车间,就像走过了中国工业的140年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04:45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