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1号”测量船 [资料图片] 为填补远洋航天测控的空白,我国第一艘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 于1977年8月在上海顺利建成下水。 犁波耕浪30载。“远望一号”先后43次远征大洋,累计远洋航行43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2圈;55次执行国家重大科研试验和国内外卫星发射的海上测控任务,测控成功率100%,使我国一跃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航天远洋测量能力的国家。 近日,记者走近被誉为“海上牧星人”的“远望一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倾听船员诉说航天远洋测量背后的故事。 天上一分钟,海上十年功 1980年5月,中国进行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远望一号”奉命赴南太平洋执行火箭落点测量和回收数据舱指挥任务。 太平洋上,许多危险的珊瑚岛、礁从深水中突然耸起,其确切位置截至80年代仍未查明。没有一份完整的海图资料,年轻的“远望一号”船与姊妹船一起,迈出了中国远洋测量的第一步。 在一份外国出版的海图上,“远望一号”执行任务的海区内标有密密的黑点,许多危险线频繁出现在“远望一号”的航线上。 发射任务迫在眉睫。“远望一号”决定进行海域调查,在远离国际航线的任务海区内,开辟出一条属于祖国的“远望航线”。 离“黑点”越来越近,“远望一号”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小心翼翼地减速前进。每隔十分钟测一次的测深仪,不断跳跃变换着数字显示。它们不时从原航线一点点返回,又一点点前进,如同篦子般把任务海区“箅”了一遍,开辟出一片安全海域和一条3000多海里的安全航线,从而保证了火箭落点测量和数据舱回收任务的顺利完成。 天上一分钟,海上十年功。30年来,“远望一号”船员每一次都能在瞬息万变的恶劣海况下,毫秒不差地完成测控任务。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在即。一个热带云团悄然在“远望一号”任务海区附近生成,并加强为台风。 必须立即改变航线,重新选择测量点!船长刘冯生果断下令,向测量海区外突围机动。 海面巨浪滔天,浪高七八米,20000多吨的巨轮时而被抛向峰巅,时而被摁到谷底。“保持船向、减速航行……”刘冯生驾驶着“远望一号”,成功规避台风。 在神舟六号飞船飞经上空时,“远望一号”及时把来自指控中心的一条条指令发射向飞船,在新设计的测量点上圆满完成飞船入轨、太阳能帆板展开等测控任务。 1毫秒,成功与失败的距离 1毫秒,是成功与失败的距离。 2005年,“远望一号”前往太平洋某海域执行卫星测控任务。大洋上波涛汹涌,风力5至6级。为确保航天测量所需要的稳定性,“远望一号”全船进入“一级测量部署”。 第一次走上雷达主操作手岗位的万凯,双眼紧盯着监视器。他必须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里,捕捉到卫星,并对卫星发送星箭分离指令,确保卫星调姿后进入预定轨道。 突然,监视器上卫星信号减弱,信号点超出监视器跟踪范围。万凯果断采用数字引导,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重新捕获到卫星目标。这时,雷达俯角接近临界值,如果万凯迟疑1毫秒,雷达就会因为超负荷运转造成断电,引导太阳帆板展开等指令将无法及时下达给卫星。 一次,“远望一号”船USB系统输出数据后突然出现一行乱码。USB系统是对飞船测控的主战设备,集跟踪、遥控、测轨、遥测等功能于一身。离发射时间越来越近。这时,显示器上一个波形的微妙变化引起总体技术组组长权辉的注意,他立即判明硬件故障部位,并组织组员在上万行的程序编码中准确找出错误程序语句,成功对问题进行“归零”。 2000年,返航途中的“远望一号”突然遭遇台风袭击。船顶着狂风巨浪,左右摇晃达到12度以上。由于负荷过大,发电机出现故障。 “能不能在一个小时内排除故障?”船长任业平焦急地问孙步春。 船上近万公里长的管线、成百上千的阀门,在一个小时内判明故障原因谈何容易? “没问题!”孙步春判断出问题出现在锅炉调节阀上。上船22年来,孙步春磨破了66套作业服,硬是把每一段管线、每一阀门的功用摸得清清楚楚 管道里是160多度的气水混合物,虽然在管道上铺设了隔热石棉,但是孙步春踩上去,仍然感觉到鞋底发软。55分钟后,在孙步春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故障被顺利排除。孙步春瘫坐在地上,从鞋子里竟然倒出半鞋子水来。 被遗忘的春天与秋天 1年时间,远望人有半年时间是在海上度过,一年四季被浓缩为夏、冬两季。 张忠华,远望一号第一代船员。当时航天远洋测控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故障率高,每到出海前2个月,张忠华就得投入繁忙的准备工作。“被窝起来奔机房,机房出来进食堂,匆匆吃完扑上床,一觉睡到闹钟响。”一位诙谐的同事把他们的生活编成歌,一曲传唱30年。 30年来,张忠华从一名工程师成长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总工程师。职务变了,但回家时间却更少了。 愧疚,憋在心里;思念,揣在怀里。 每次出海前,“远望一号”船员都把家人的照片或挂在床头,或放在胸前的口袋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反复看。还有一些船员,把孩子咿呀学语的录音带放在身边,不时戴上耳机反复播放。 “远望一号”党委书记吉明手里有一本“账”。每次出海前,吉明都要把每一名船员在出海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逐一记下来。“我们不能让船员带着后顾之忧出海。”吉明说。在执行“神舟七号”任务前,吉明了解到有4名船员家属即将进入生产期,6名船员父母患重病,立即制定保障措施,从车辆、医院到人员,事无巨细,确保船员家属安全。 近年来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一些公司把目光投向了专业素质过硬,远洋航海经验丰富的“远望一号”的船员,允诺高薪聘请。面对丰厚的物质条件,“远望一号”船员不为所动:“组织的关心、祖国的荣誉,是多少钱也换不回来的!” 第一次停靠外港的经历,教练船长周炜终身难忘。当地华人如潮水一般涌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向着全体船员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感谢航天人,你们是祖国强盛的希望,你们让漂泊异乡的游子挺直了自信的脊梁!” “天涯追踪,誉满神州。”组建30年来,“远望一号”在战略武器、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澳星、神舟飞船等一系列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任务中屡立战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