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刊选读)这家香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Vikrant Bhatia透露有意订造卡姆萨型与ultramax型散货新船,并称将重组船队以崭新面貌示人
由Sham Chellaram掌舵的港资船东KC Maritime准备拆船订船一起抓,从而为旗下船队更新换代。
该公司近期常有新单见报。据其首席执行官Vikrant Bhatia透露,扩容计划仍会继续,重点将考虑ultramax型与卡姆萨型船,从而在两年内,将经营船舶总数(包括新造船在内)提高至20艘以上。
但要执行上述计划,第一步是把旗下船舶按船龄与规模,实施末位淘汰。
据《贸易风》获悉,其中很快会被拆废的船包括1.78万吨级的Darya Maan轮(造于1985年)、1.8万吨级的Darya Jaan轮(造于1982年)以及1.67万吨级的Darya Shaan轮(造于1977年)。Bhatia没有详细介绍相关计划的详情,只证实待拆船只目前在南亚经营,因此估计之后也会在当地拆废。
上述项目完成后,其船队将仅剩4艘造于2000-2005年间的巴拿马型船;5艘由大宇(DSME)建造,并刚在过去两年交付的卡姆萨型船;以及6艘近期在中国船厂订造的ultramax型船。
至于今年是否准备增订ultramax型与卡姆萨型船,他的回答相当明确。
Bhatia 在香港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确打算加强在这两个领域的存在,但具体的收购行动将择机而行,并视可供选择的船舶与定价结构而定。”
新造船价格触底
在他看来,新造船价格近期不太可能下跌,但作为长线投资者,KC Maritime必须接受这一点。
“新船价格已触底反弹,如今船厂手头订单充裕,不会急着降价 - 当然我指的是高质量船厂。因此,我估计船价不会下跌,”他说。
Bhatia的看法与航运研究员Martin Stopford有些相似,后者曾创造“船厂减速航行”一词,用来描述中国船厂表面称档期已满,背地隐藏产能的做法。
“我认为船厂那里仍有不少产能,甚至一线船厂也有,”Bhatia表示。“他们只是降低生产速度而已。”
下一步是重组船队
“我是在2008年4月加入公司,当时市场的下行风险高过上升潜能,”Bhatia回忆道。“到2009年底,我们已将船队规模减至仅剩3艘,且全是巴拿马型船。”
这3艘船及之后购买的2艘二手巴拿马型船目前仍留在船队中,但Bhatia透露由于租船商更青睐运力大且具有现代设计的船,因此这几艘老旧巴拿马型船可能会被卖掉。
造价“中位偏上”
目前船队中有5艘大宇建造的卡姆萨型船,其造价为每艘3500万美元 - 用Bhatia的话来说,这一价格属于“中位偏上”。但它们刚订下没多久,就获得2至5年期的定期租约。
“即使在如今的市场状态下,这些船也能获利,”他说。
Bhatia的租赁策略为定期与即期相结合,且比例不固定,但重点放在某些较密切的业务关系上。就今年与2015年来看,该公司期租覆盖面占拥船日的约60%,其中,煤炭、粮食以及铝土矿为主要货运产品。
但Bhatia对海岬型市场不甚感兴趣,因他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以即期及航次业务为重的市场。KC Maritime的核心战略在于和主要租船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也是它在最艰难的时期仍屹立不败的秘诀所在。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仅有两人负责租船业务。
“其中一个就是我,”Bhatia说。“所以我们人手很紧。随着业务不断扩大,显然我们需要增聘新人。”
随着规模壮大,另一项可能发生的变化是技术管理。目前所有船都由Anglo-Eastern负责,且该公司的表现也令Bhatia十分满意。
“不过等到我们手头的船接近20艘,甚至更多时,可能就得重新评估这方面的需求。”
英语原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