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1|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广钦:船舶工业要为建设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制造业的兴衰,印证了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和强国。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后,就多次强调要重新夺回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我国船舶工业在制造业中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也是较早进入全球市场和国际接轨的产业。新世纪头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船舶工业做大的目标,但是大而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应该经常津津乐道于一些指标已达到世界第一而陶醉其中,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要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我们船舶工业的力量,要用实际行动尽快实现造船强国的远大目标。
中国工程院正组织研究“制造强国战略”,大家普遍倾向制造强国应该具备四方面的特征,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都能进入世界强国之林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强国。我认为,船舶工业要实现造船强国的目标,也要从这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规模发展
规模发展主要包括产业的总量要达到较高水平,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居前列。经过新世纪头十年的快速增长,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做大的目标,造船产能达到八千万载重吨以上。万吨级以上的船台、船坞近800座,其中十万吨级以上的造修船设施70多座,特别是大型的30万吨级船坞就有30多座。满负荷时的最高年产量超过七千万吨。如果效率再提高一点,年产一亿吨左右无需再增加新的设施。纵观全球的造船市场发展历史,正常年份全世界的新造船订单一亿多一些,极个别年份略高,低的年份六七千万吨。我国不可能独占全球市场所有订单,能保持市场份额稳定在40%左右就是我们的目标。船舶工业不能再走依靠基本建设投资扩大产能发展的老路,关键是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和深海资源开发以及各种功能性特种船等产品的市场份额。
当前有两种错误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不少地方以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为由,热衷于招商引资,建设大坞。二是一些企业强调高端产能不足,船台船坞不够,还要新建造船设施。我们一再强调,单就船台船坞硬件而言,不存在产能高低之分,关键是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软、硬件结合和人员素质提高的能力。我们提倡产业的上下游、用户和船舶企业相互联合,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总之,船舶行业不要再扩大规模,可以通过重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设施搞海工等。统计指标也应该从吨位转向价值量更好,淡化单纯追求吨位的倾向。

二、质量效益
质量效益应该是衡量造船强国最重要的指标,其中包含的内容也较多,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实现做强的目标应该让世界普遍对“中国造船”这个品牌信得过。眼下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产品在船东心目中还非一流,相同的价位他们更愿意到日本、韩国去买船。不少船东告诉我,在中国造船他们的监造费用要高很多。
大部分建造出口船的企业都取得了国际船级社的认可,获得了不少质量管理的认证证书,质保体系似乎也已健全。但是“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证书挂在墙上,条例放在桌子上,现场却没有严格执行,尤其在大量使用外包工的作业场所更是如此。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项管理的最终体现。要把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汇集到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上,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之中,确保为船东提供信得过的优质产品。这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质量效益方面还应该包含其他许多内容,能够量化的尽量还要制定量化指标。例如知名品牌的数量;世界范围的售后服务网络是否健全;质量安全、环保、排放等等各种认证的体系是否齐备;处理产品各种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建立;还有效益方面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单位产量的人工、物耗是否先进,企业的盈利水平等等。

三、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的内容也很丰富,即有产业布局的优化,产品结构种类的优化以及整个产业链内总装、配套零部件、元器件、材料等结构的优化等等。我国要成为造船强国,最突出的问题是总装和配套没能取得同步发展。每次搞规划都对配套发展提出要求,制定了本土化配套率的指标,但是具体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往往不到位。希望从政府的主管部门到船舶大集团里应该设有专门的机构,有专人来考虑配套业的发展为好,从总体发展思路、争取国家的政策措施,到抓住具体关键配套、关键零部件、关键的瓶颈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联合的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提高本土化的配套率。由配套企业单打独斗、放任自流,很难真正改变目前的局面。现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值得注意,不少地方船舶管理部门提出提高本省、本地区的配套化率,强调造船企业要在本省内选择配套产品。协会不赞成各地这种做法,船舶产品是高度融入世界一体化的产品,要理解造船企业在全球范围里选择优质价廉售后服务及时的配套产品。一个省、一个地区不可能满足造船的各种配套需求,可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本省、本地区有特色的小巨人,把产品做精、做强,这样即能满足国内配套,也可以打开国际市场。盲目追求本省的配套率只能是事倍功半。例如低速机是配套业中最突出的部分,是船舶的心脏。现有十三家低速机厂,影响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要想办法提高集中度,进行整合,使优势的低速机厂能与国外同行更好地在竞争中成长。当然我们还是要支持国产的配套,船厂应该有责任,也应该有这个共同发展的胸怀。
结构优化里有一个产业集中度的问题,现在国内造船企业大大小小几百家,江河湖海都对船舶有需求,多一点中小企业也很正常,但是造船强国应该是优势企业能有较高的集中度。现在我国造船企业以完工量计算,前十家的集中度只有40%,前20家只有60%,远低于日韩的水平,要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需要不断地扶优扶强,采取得力措施,让有效的资源更加集中才行。
关于产品结构优化的问题,我一直强调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始终是我国造船企业的吃饭产品,要在优化和走精品之路上下功夫。不仅要应对新规范、新规划、新标准的要求,还要主动从船东的需求出发,从世界政治、经济、资源格局变化,分析2020年、2030年航运市场的走向,争取引领市场的主导权和制定规划的话语权。三大主流船型中也不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品种。当前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当然正确,但是不能重蹈过去十年造船市场盲目发展的道路。海工产品中有大量的特种船舶、辅助船舶,提倡一部分企业在这个领域中(包括海工装备配套)走专、特、精之路,做细分市场的领跑者。深海大型钻井平台等重大装备有很高的门槛,不是一般船企可以涉足的,全国真正做强了有四五家就足够了,而且还要很好地联合上下游用户,走出去、引进来,把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到手,脚踏实地,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大型深海平台完工交付以后,必须在若干年内能够及时维修,正常运转,不出事故,我们的企业才能逐步站稳脚跟,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产品和产业,如果中国制造的平台出现了类似墨西哥湾的事故,后果将是多么不堪设想。船东也好,油气公司也好,应该远离低价产品和不成熟的的企业。我们应该共同培育有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造船的真正做大做强。

四、持续发展
无论是在市场好还是市场差的情况下都能够持续发展才称得上是造船强国。船舶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要实现船舶工业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从我们几十年发展走过的路看,军民结合是船舶工业发展最宝贵的经验,在为海军提供装备的过程不断提高了船舶工业整体的能力。现在,必须看到我国的海军装备离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努力解决动力、智能化数字化、关键配套元器件、整体设计优化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瓶颈问题,使船舶工业能适应我国的大国地位并且适应海军能打仗、打胜仗的需要,这才称得上是造船强国。
在民用船舶发展方面,除了在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所提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外,希望在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行业共同思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从这些启示中认真梳理出几条共识,结合编制十三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有组织、有分工落实一些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例如使金融业和船舶制造业更深度融合,让金融这个龙头(或是杠杆)把船舶的产业链联系得更紧密、延伸得更多元,用金融去撬动一些大的项目,甚至是海外项目。大的企业集团要探索进入金融领域、以及走出去的具体行动。
例如组织多层面、多方面共同参与联合科研开发,走在新规范、新规则、新标准出台和生效之初或之前,及时推出更环保、更节能、更减排的新船型,共享新品种成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三大主力船型要不断优化,加大开发特种船的多用途功能,满足各类市场的需求。
例如在行业内部共同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共同建设必要的数据库、档案中心,共同开发软件把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的工作深化下去,提高全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在政府和民间层面共同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输送一些骨干,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工作,提高中国造船整体的对外形象,提升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
再有,设法争取把舰船动力和深海空间站这类重大的科技工程项目列入国家级的重大工程项目中,犹如航天的神舟、嫦娥以及航空的大飞机工程一样,用一些重大项目带动整个船舶工业的科技进步。
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包括科技、管理、金融、法律以及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还需要许多学科的带头人,专业的大师以及许多岗位的领导干部。人才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造船强国离开了不断涌现的大量可用之才是不可能实现的。
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是一线企业的用工制度,大量使用外部包工队伍的情况一定要逐步扭转。有长远打算的企业家应该考虑稳定本企业员工队伍。
经常有人提问,我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造船强国的目标。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过程,难有终极的目标。我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欧洲退出船舶制造的市场了么?没有,欧洲的船舶配套业有着强大生命力,许多核心关键的技术掌握在他们手中,更不用说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级社协会等等制定游戏规则的总部都在欧洲,在标准和规则方面的竞争我们还差得远。所以,造船强国的概念应该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近期我觉得可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把一些要求和目标尽量加以量化。有了量化的考核指标,行动起来就减少盲目性,不会只停留在原则和模糊的概念上。
船舶工业要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东风,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造船强国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制造强国和振兴中华贡献船舶工业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5-1-12 18:1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