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南通船舶修造行业重特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警报拉响。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年1至7月份,南通船舶修造行业发生死亡事故11起,死亡11人,占南通全部工商企业事故总数61%。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船舶修造业尤其需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事故何以频发
南通滨江临海,岸线资源丰富。近年来,南通市政府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战略,船舶修造业发展迅猛,产值成倍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充分显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事故呈多发和频发态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部门数次对部分船舶修造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在现场看到不少问题:氧气瓶随意堆放,不配备安全带,不戴安全帽,询问安全生产情况,一问三不知,甚至有些企业竟没有安全生产负责人。
安全部门的专家认为,最主要的是两大隐患造成了以上现象。一是以包代管。目前情况下,船舶修造企业推行的大多是对外劳务承包制。订劳务合同时,大多数企业把安全生产划归劳务工所在的劳务队负责。换句话说就是由个体包工头负责,一旦事故发生,责任全部推给包工头,船舶修造企业自身很少承担,或者根本不承担责任。而这些劳务包工队,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几百人,大多从农村临时招集,基本素质欠缺,其中经过专门安全生产培训的,有安全生产上岗证的人数少之又少。加上个别包工头看重的是钱,根本不重视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在所难免。
二是“先上车后买票”。近几年,船舶修造发展迅速,大小企业全面开花。一些小企业一味追求船舶订单,很少考虑自己的生产能力。订单多了,生产场地不够,就开辟一块新的生产区域,既没有做任何详细规划,更谈不上安全生产审批。待开始生产了,才慢慢去补办相关手续,这些新企业先天性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生产隐患。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少数企业根本还没有补办任何手续,就开始生产了。如此先斩后奏冒险投产,不出事故那才叫怪。
根源到底何在
事故频出,根源到底何在?南通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局长倪建明认为,表面上看是一些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也确有多种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反映出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表现之一是,重技术不重安全。一些企业为了引进一位优秀的生产技术人员,可以花费几十万、上百万,而要培养一位合格的安全生产专业人员,却推三推四,舍不得花钱;还有的企业可以一掷千金购买一些生产设备,而要叫他花小小的投入购买一些安全防护设施,却又斤斤计较,迟迟不办。
表现之二是缺少“以人为本”的观念。船舶修造企业在追求产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农民工也是人,特别是在举国上下都在关心、呵护、维护农民工利益的时候,农民工要享受“国民待遇”,不能入“另册”,安全生产要和正式工一视同仁,需要船舶修造企业和劳务队共同负责。
唯有强力监管
如何使船舶修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生产上去了,事故降下来,业内人士认为,唯有加强监管一条路。舍去“华山一条路”,即便是生产上去了,事故降不下来,也是两头冒尖。
首先,抬高准入门槛。当前船舶修造业还没有设置门槛,谁有钱谁上,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建修造企业,缺少必要的资质。其实,船舶修造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和安全生产要求相当高的行业,安监部门特别希望相关部门牵头对船舶修造企业设立准入或抬高门槛,提高企业的各项素质,当然也包括安全生产素质。
其次,建立各种制度。如果企业完全按照制度规范地组织生产,安全隐患和事故是可以降到最低的。成熟的安全生产制度各地都有,南通为了加强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去年还出台了《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目前是大型企业较正规,小型企业就各行其是。制度、规范挂在墙上,生产过程忘到脑后。
最后就是强力督查。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月、安全周,集中整治不安全因素,排除各种隐患。检查结果要同企业负责人、企业资质直接挂钩,好的就上去,不行的就下来,不能顾及一时经济效益,而伤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中国水运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