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7|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国重工注入军工资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由于国家海洋防御策略的转变,军工资产注入一旦实现,中国重工将有望获得持续稳定的高利润率订单
  8月16日,由于新上线的策略交易系统的致命缺陷,光大证券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乌龙事件”––高达百亿规模的错误交易,同时也造成了上证指数全天6%的震幅。根据财经媒体的报道,光大证券此次交易的缘由是,某部门计划通过申购A50ETF基金置换已经停牌的中国重工股票,但在下单时,将一个原本是3000万股的下单指令变成了3000万手(30亿股),直接导致“乌龙事件”的发生。
  除了光大证券外,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在内的几乎所有券商、基金和投资机构均在关注中国重工的最新动态,伺机买入。
  那么已经停牌近2个月的中国重工有何魅力吸引那么多金融投资机构的关注,甚至甘冒风险买入其股票呢?
  这要从5月17日说起。当日,中国重工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因本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集团)正在筹划与本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需向相关方进行咨询论证。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本公司股票和可转债自5月17日起停牌。
  5月24日,中国重工发布《重大事项连续停牌公告》称,接控股股东中船集团书面通知,其正在筹划与本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涉及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属境内资本市场重大无先例事项,须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咨询论证,因此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该公告一出立刻引起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中,“涉及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和“属境内资本市场重大无先例事项”等字眼吊足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胃口。
  5月30日,在中国重工股东大会上,公司董秘郭同军透露:“此次计划注入的军工资产为大连、武汉地区军品的总装,包括国内装备、军贸装备。同时将强化能源交通装备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同步考虑能源类的资产注入,包括石油开采、钻探开发应用、煤炭开发装备应用等。”
  有分析人士对拟注入资产分析称,极有可能是为海军航母编队提供建造以及后续配套服务的资产。这一注解再次引发市场对中国重工资产重组的无限遐想。
  一位投资领域专家表示,由于国家海洋防御策略的转变,军工资产注入一旦实现,中国重工将有望获得持续稳定的高利润率订单。但是按照控股股东中船重工的解释,重组涉及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属境内资本市场重大无先例事项,须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咨询论证,因此该重组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第三波资产注入
  中国重工的此次资产重组已非首次资产注入。
  2011年年初的前两次资产注入,中国重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募资100亿元,将母公司中船重工旗下资产––武船重工、河柴重工、平阳重工、中南装备、江峡船机、衡山机械等6家企业100%股权,渤船重工和北船重工等5个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大船重工和山船重工等3个海洋工程及大型舰船的改装、修理及拆解建设项目,以及大船重工3个能源装备与环保装备建设项目收入囊中,使中国重工一举成为A股造船上市企业的“巨型航母”。
  然而两次大规模的资产注入并没有产生出很好的收益。在这些资产注入后,中国重工一直面临整合难的问题,中国船舶市场的低迷也使得注入的资产拉低了中国重工的业绩,其股价比整合之初跌去38%。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重工一直有搭建一个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的计划,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两轮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后,其民船业务的基本框架已经初具雏形。现在拟注入军工资产则是第三次资产注入。”
  事实上,对于试图分阶段推进旗下资产重组的中国重工来说,其眼下欲“吸收”军品业务的信号在其于此前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便已释放端倪。在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公司军工和海洋工程业务占收入比重将从现在(2011年)的12.5%提升到18%。”
  “公司上市之初,我们就承诺未来要注入军工资产,但之前国家对军工重大装备制造注入上市公司有严格的规定。现在随着国家政策逐步开放,具备了一些条件,只要具备条件,我们就要实现当初的承诺。”该公司董事长李长印在股东大会上透露说,为中国海军服务的重大总装资产未来都会调整到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就是中船重工的资本平台。
  郭同军则表示:“通过军工、能源资产的注入,在较短时间内,民船总装业务包括配套比例将继续下降。2011年,中国重工民用船舶业务占营收80%,2012年下降到57%。而从今年新增订单看,军工、海洋工程、能源装备订单达到65%,民船包括配套仅占30%。今年之后,我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将更加显著,届时中国重工将形成军工、海工、能源交通装备为主导,民船装备为辅业的产业结构”。
  根据记者独家掌握的材料,去年,中船重工营业总收入为277亿元,中国重工营业总收入为101亿元,中国重工的营业总收入占到整个集团的36.5%,较2011年的35.7%上升0.8%。而以2011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中国重工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净利润占到中船重工的比例分别为45.7%、38.2%和60.4%,因此,中船重工后续资产注入中国重工的空间依然较大。

  军工业务拉升业绩
  那么,军工资产的注入为何又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如此广泛的关注?其又能为中国重工创造多少利润呢?
  据悉,中国重工大股东中船重工是中国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占据中国海军舰船装备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下属的大船重工、渤船重工是中国目前唯一生产大型水面水下战略舰艇的军工企业。
  光大证券在1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计,未来与“辽宁”号航母配套的舰艇约在10艘。目前,中国进口俄罗斯7000吨级驱逐舰造价达6亿美元,以此为参照,加上造价数亿美元的核动力潜艇等,估计中国的舰艇编队造价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个航母编队造价150亿~220亿美元水平。如果军工资产注入获准,中国重工将分享巨额航母编队订单。
  该研究报告还指出:“不论是拥有庞大航母数量的美国还是已经解体的前苏联,航母制造商都只有一家。原因一方面是航母难造,另一方面是出于保密要求。因此,大连造船厂将是中国未来航母的主要制造商和维保服务商,也很有可能是唯一的航母制造商。”
  此外,航母不仅建造费用耗资巨大,其后续维护费用也相当惊人。
  就以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肯尼迪”号为例,其整个寿命期费用为140亿美元(不包括舰载机),但其设计建造费用为20.5亿美元,仅为航母全寿命期费用的14%。而航母40年服役期内的改装维护费用超过50亿美元,占到全寿命期费用的36%,是设计制造成本的两倍多。如果未来中国海军再建两艘常规动力航母,中国重工将来的航母建设收入将增加400亿元,每年的维保收入将达到36亿元,因此对于中国重工来说,资产注入后其航母收入红利才刚刚开始。
  李长印对军工业务的增长也颇有信心,他说:“过去海军发展战略是从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现在由近海防御调整到中远海防御相结合,所以装备的需求肯定要增长的。根据国防部的“国防白皮书”,中国海军的装备订单肯定会持续稳定增长,利润率肯定较高,但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光大证券在关于中国重工的研报中,预期其2013–2014年EPS分别为0.37元和0.38元,以2012年为基期未来三年CAGR为6.1%。光大证券同时给予中国重工目标价7.4元(现价4.46元)和“买入”评级。
  此外,2月20日,中船重工发布消息称,国家科技部“核动力船舶关键技术及安全研究”863项目和“小型核反应堆发电技术及其示范应用”科技支撑项目已正式立项。
  业内人士猜测,这意味着中国正着手研究核动力航母或类似大型船舶的项目很可能也是在中船重工竣工版块内进行。分析人士曾指出,中国在航母战略上先发展常规航母,在技术成熟后向核动力方向发展,即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交付海军服役后,中国将着手建造核动力航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1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咸宁
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5 06:32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