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7|回复: 2
收起左侧

振华重工宋海良:创新基因驱动海工从制造到智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立陶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市场呈现相对繁荣的景象,国内企业纷纷进军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然而,研发能力和配套能力薄弱仍制约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在的海工市场仍然是强者的天下,欧美企业垄断着高端市场,韩国和新加坡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制造中心,我国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三阵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应从需求出发,依靠科技创新,加强重点技术研究,形成现代化的海工制造体系,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且能够引领市场的核心企业。
“蛋糕”很大 并非见者有份
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5年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年均规模在700亿美元以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油气特别是海洋油气将保持旺盛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海工装备制造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谈到海工装备市场前景时,宋海良如是说。
世界经济的增长要以能源作保障,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亚太国家的发展将推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8000多万桶,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9300万桶,2035年将达1.1亿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陆地能源的日渐枯竭,海洋正成为下一个能源开发的热点区域。”宋海良表示,海洋中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天然气、页岩气、风能、潮汐能、洋流能、可燃冰、锰结核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与海上油气能源的开发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是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潜在市场需求。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5年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年均规模在700亿美元以上。
“海工装备市场‘蛋糕’很大,但并不意味着见者有份,因为这一领域的门槛很高。欧美企业垄断着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韩国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装备模块建造与总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我国仍处于第三阵营,在发展海工装备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宋海良话锋一转,向记者谈起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他以振华重工为例介绍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家原以生产港口机械为主的企业,振华重工在短短几年内在海工装备市场异军突起,不仅建造了多艘海工起重铺管船,还研发了海洋钻井平台以及海工配套产品,其成绩令人瞩目。宋海良认为,认真分析海工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前准备,有序推进,是振华重工在海工市场不断走向成功的秘诀。
宋海良介绍说,鉴于海工领域门槛高,振华重工在发展这一业务前,曾做过认真的调研和准备。当时公司决策层认为,凭借在钢结构方面积累的技术、营销优势,完全可以“以钢为纲”,首先打进海工船市场,并确定了海工船、钻井平台、配套设备和系统“同时推进、分段攻克”的策略。“为了进军海工市场,振华重工足足做了3年的技术储备和转型准备。”他说,振华重工为此成立了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以高质量钢结构制造为基础,以起重机技术为依托,将起重设备移植在海洋工程船上,作为进军海工市场的第一个突破口,并积极开展相关基础技术的研发。2007年,该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造了世界单机起重量最大的7500吨全回转起重船,其主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头番试水就大功告成,给了振华重工极大的信心。此后他们一发而不可收,先后为韩国三星重工建造了世界最大的8000吨双臂架起重船,自主设计、建造了出口卢森堡的3000吨铺管船、4400吨起重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船舶。目前,起重能力更大的12000吨浮吊船正在建造,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研发项目。

创新引领 方能跻身一流
我国海工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目前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还处于被动制造、跟随制造、局部制造阶段,研发能力和配套能力薄弱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海工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回顾振华重工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宋海良不无感慨地总结道,是“创新基因”使公司在海工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未来也只能依靠创新,才能使振华重工跻身世界一流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行列。
虽然已经进入了海洋工程领域,但起重船毕竟不是直接用于钻井打油的海工产品,因此,振华重工将第二阶段的发展目标瞄准了各类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据宋海良介绍,振华重工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数年的技术储备,并投入大笔资金,每年选派二三十名海工装备技术人员到美国进行学习和交流。“目前看来,这对振华重工较快掌握海洋平台建造的一些核心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年5月,振华重工成功赢得欧洲客户1+1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标志着该公司成功打开了高端海工市场的大门。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配套设备和系统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7成以上。而我国海洋钻井平台本土配套率不到30%,关键配套设备配套率不到10%。”宋海良表示,如果不攻克海洋工程关键配套和系统研制难关,无论接多少总装订单,我国海工企业都只能排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为此,振华重工有计划地自主研发各类海洋工程装备的配套系统,而对全球知名的海上钻井平台设计服务和装备供应商F&G公司的并购,大大加快了该公司在海工关键配套领域的研发步伐。2011年,振华重工终于在该领域取得突破,其全套甲板设备产品通过了美国船级社检验,开始向新加坡等地的知名平台制造商供货,这标志着该公司的海工甲板机械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今年1月,该公司第一批31根平台桩腿齿条发往阿联酋,这是中国制造的海上桩腿首次出口国外,其精度和质量受到德国验船师的称赞。随后,振华重工又在多项核心海工配套设备领域取得突破,其将建造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关键核心配套件,如起重装置、桩腿升降系统、锁紧装置、液压驱动滑移装置等,完全由该公司自主研发。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振华重工在海工装备领域具备七大核心竞争力,即优秀的营销团队、成熟和系统化的研发能力、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一流的售后服务能力、雄厚的远洋运输实力、高效的投资融资能力。在宋海良看来,这些核心竞争力一个都不能少。不过,目前他思考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向智能化制造的迈进。未来,振华重工将以市场为导向,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海工装备的大型化、深水化、信息化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同时,该公司将构建独立的技术研发框架体系,对各技术分支进行由浅入深的研发。据他透露,到“十二五”末期,振华重工将形成成熟而完整的海工装备产业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4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阿华啊,阿达等你好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30 00:2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