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以太平洋海工的海洋工程生活平台、惠生海工一期为代表的若干海工项目加快建设,引领舟山海工装备产业迈上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长宏国际拆船、宏鹰拆船等绿色拆船业相继投产,与海工装备产业一起成为舟山工业经济的后起之秀。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舟山两家专业化海工制造企业分别接下大订单,其中,太平洋海工接获2+2艘SSAV系列海洋工程生活平台,单座平台价值2.5亿美元,目前正在加紧建造中;惠生海工接获首笔大型海工模块订单,价值6000万美元,一期项目将于8月进入试生产,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在专业化海工制造企业的示范带动下,一些大中型船企也纷纷转攻海工领域,金海重工90米自升助航式作业平台、舟山中远船务浮式石油生产储卸装置(FPSO)、正和造船146米海洋工程大件运输船、五洲船舶78米起抛锚拖船等多个海工装备项目相继开工建造。其中,舟山中远船务还接获1艘15万载重吨穿梭邮轮、4艘海洋平台供应船(PSV)、1艘海上铺管驳船等海工订单;正和造船也有一小型钻井平台项目正在洽谈中。
此外,以“绿色拆船”著称的长宏国际今年也筹划进军海工领域,目前,其海工项目审批手续已经办妥,正积极引进专业海工团队,洽谈海洋工程模块订单。
据统计,目前全市船舶和海工企业手持海工装备订单接近100亿元,这些订单主要来自德国、丹麦、墨西哥、巴西等欧美国家。“一个海洋工程平台的产值在30亿~50亿元左右,相当于建造10艘大型油轮,对地方经济和产业链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市船舶修造管理局副局长姚耀说,随着舟山海洋工程平台建造能力的提升和订单的增加,机械、电气、油漆等配套产业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据了解,上半年,舟山绿色拆船业也呈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产值20亿元,其中长宏国际拆船产值14.3亿元,宏鹰拆船产值5.1亿元。
随着海工装备、绿色拆船的快速突破,以及修船业和船配业的稳步发展,舟山船舶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从原来较为单一的造船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向全产业链“多业并举”的方向发展,造船业占整个船舶工业产值比重从2010年的78.9%逐年下降至目前的68.7%,有分析人士指出,该比重有望继续下降。
同时,许多造船企业也在尝试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如欧华造船与武船重工建立企业联盟,开拓与产业链相关的海工、桥梁、建工等工程装备市场;扬帆集团计划加码船配业务,投资12.5亿元建设高端船配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主要业务板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