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国际邮轮监管新模式呼之欲出
2012年1月至11月,靠泊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的邮轮突破52航次,旅客突破5.0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2.5%和168.4%。目前停靠厦门的邮轮一般只停靠12个小时,旅客上午下船游览,下午上船,不在厦门过夜,这种方式便于游客降低消费。
2012年,被称为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元年”。在这一年,靠泊厦门国际邮轮累计达52航次,出入境人数5.0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2.5%和168.4%。其中,两艘国际豪华邮轮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作为母港开始国际航线的运营;5艘国际豪华邮轮首次靠泊厦门。在被称为“绿色朝阳产业”的邮轮经济蓬勃发展之时,我们同时看到了一套立体、全新的国际邮轮监管模式正在成形。
随船检疫:通关时间减一半
2012年10月13日,“海洋航行者”号国际邮轮从韩国济州岛出发,满载2900多名旅客前往厦门。此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首次有了随船检疫官。
此前,6月17日,“海洋航行者”号到访厦门时,通关用时近4个小时。为加快通关速度,厦门检验检疫局为再次造访厦门的“海洋航行者”号量身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监管模式,派出被船方和广大旅客亲切地称为“深海检疫官”的随行检疫人员。在航行过程中,随船检疫官全程动态跟踪船员及旅客的健康状态,完成对邮轮公共环境卫生、客舱、船员宿舱、厨房、餐厅以及配餐间、垃圾的分类及存放、病媒昆虫等的检疫工作。由于船舶检疫工作在航行途中已经完成,靠泊后的通关时间缩短了近一半,不但为船方节省了成本,更是得到了旅客的好评。
动静结合,亦动亦静。根据邮轮航线和船舶情况不同,厦门局还专门推出与随船检疫配套的船舶锚地检疫模式。即:针对中小型定期航线邮轮采取锚地检疫的方式,检疫官在锚地等待邮轮到来;对大型国际邮轮,则仍旧主动“出击”,以随船检疫法解决旅客量较大和快速通关瓶颈。
智能查验:旅客过境零等待
一位老检疫官算过这样一笔账,一艘满载3000名旅客的邮轮入境,如果每名旅客通关需要15秒钟的话,那就总共需要750分钟,也就是12.5个小时。这对于国际邮轮旅客来讲是无法想象和忍受的。
如何好中求快?仅仅依靠某一种监测工具或监管手段是无法实现的。为此,厦门局专门建立一套有关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的智能查验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包括巡检系统、监测系统、处置系统。巡检系统利用登轮检疫、视频监控、医学巡查等设施和措施,实现对到港旅客的前期动态掌握和疫情风险分析;监测系统融合了远红外自动跟踪测温、核与辐射监测、视频采集、“全球眼”监控等功能的智能查验台,实现对旅客无干扰、零等待式无缝监控;处置系统包括诊察室、负压隔离室、负压担架、急救设备等,作为保障力量加强对传染病染疫人或嫌疑人的初筛、流行病学调查和移送医院前的隔离观察,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能力。
拥有这套如此完整的智能查验系统,他们对于3000名同期抵达邮轮口岸的旅客,卫生检疫时间均控制在2.5小时以内,真正实现了高效、便捷和安全。
联防联控:应急环节无缝隙
国际邮轮业务井喷式增长,考验着仅仅依靠口岸检验检疫一家“单打独斗”的旧模式。厦门局以创建“国际卫生港口”为抓手,借助地方资源走出一条联防联控的效能监管之路。一方面加强口岸检疫设施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则着力推进纵横两个方面的联防联控。
纵向上,与地方卫生当局、台湾疾病控制部门、急救部门、传染病医院等签署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工作联络协作机制及转运排查协议,实现应急处置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机制化运营。横向上,与口岸联检部门、代理部门、船方、口岸医疗急救等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在码头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
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了有关各方在应急处置中的分工以及在职责范围内的快速应急反应,并且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将各方信息进行汇总,实现统一调配。此举既实现了应急处置各关键要素的集中管理和密切配合,也提高了口岸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应急处置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邮轮产业是一种新型的高端海洋旅游业态,相比传统的散货贸易、集装箱贸易,国际邮轮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是它的最大特点,素有“水上黄金产业”之称,能够产生1∶6~1∶10的带动效应。目前,上海、天津、厦门、三亚、海口等沿海港口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积极筹建国际邮轮码头,吸引大型国际邮轮靠港,带动邮轮经济发展。在这种竞合发展的态势下,我国东部沿海的邮轮港口布局已具雏形,联动效应呼之欲出。其中,上海凭借其完善的城市功能、扎实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邮轮制造业可以以1∶40的高比例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颁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豪华邮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有政策支持和产业优势的双重吸引力,各地政府均在积极探索邮轮的设计和制造。日前,厦门环球邮轮有限公司与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国内第一艘自主建造邮轮委托建造协议。邮轮总吨位10万吨级,总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预计2018年10月正式下水运营,专家认为它的建造填补了国内邮轮建造的空白。厦门拥有自主邮轮后,不仅可以节省国际邮轮高昂的包租费,同时在航线设计、航线申请等方面都会主动得多,这将大大增强厦门邮轮母港的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