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面前 威海船企“抱团”取暖
-->
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用新材料生产的海洋科考船顺利下水。
昨日上午,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议暨山东船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威海召开。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造船业正在进入“严冬”期,作为全国12个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之一,威海船舶企业也受到了冲击。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为威海船企带来哪些利好和期待?
造船订单“一单难求”
“目前,造船业生存迎来严峻的考验,一方面造船订单‘一单难求’,另一方面是交船难,船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与会代表于树成说。与会的另一家船舶企业代表说,现在不仅订单难接,而且船价低,有些单接了也是亏本。
“交船难、融资难、接单难,是目前威海造船企业面临的困境。”威海市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安昌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与几年前一些船企手握一把订单的情况相比,如今订单“青黄不接”,严重下滑,大部分造船企业生存都困难。
据了解,威海共有造船及配套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44家,整船制造能力达400万载重吨。
“在这上百家企业中,龙头企业不过10家左右。”周安昌说,虽然2005年以来,威海船舶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小、散、落”的特点,自主创新能力并不强。
据了解,截至9月,威海今年新造船订单量仅为19艘,27万载重吨,不足制造能力的十分之一。
创新不足成发展瓶颈
威海船舶企业若想在逆境中求生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创新力不足。
据周安昌介绍,从目前承接订单可以看到,造船企业竞争的重点转向了以节能环保为中心的新技术应用和新船型开发,而威海船企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科研技术机构,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抢占先机。
“威海船企大多各自‘埋头’造船,在设计和技术上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有时候对于船东的要求不能第一时间做出答复,从而会失去获得订单的机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说。
层出不穷的国际新规则、新标准,也成为威海船舶企业面临难以回避的巨大挑战。
据了解, 近年来,船舶涂层性能标准(PSPC)、目标型船管理(GBS)、新船能效指数(EEDI)等一系列船舶建造新规范标准密集出台,并将相继进入实施阶段。日韩等国将研究新标准、新规范,开发绿色环保型船舶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市场、扩大与我国造船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但是威海很多造船企业仍存在造船模式落后的问题。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规定,未按PSPC标准建造的船舶在今年7月1日以后交付的,将不得投入国际营运。“压载舱涂层保护新标准从2006年就开始公布的,目前威海现在的船舶企业中,大部分仍然未应用。”周安昌说。
船企积极调整应对挑战
日前,由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2.8万吨多用途重吊船“大彩云”号正式命名交船。
尽管目前全球造船业步入严冬,但是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目前手持船舶订单70万载重吨,其中多用途船订单数位居全球前列,大型客滚船订单数占全国客滚船建造市场份额总数的60%。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灿刚说,他们的发展靠的是专经特优、错位竞争,科技创新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去年以来,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很大,也见出了效果,订单量比一般的船舶企业要好很多。”于树成说,现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游轮船舶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因而他们把目光转向特种船的发展。
在造船业进入严寒期时,作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钢船艇生产供应商,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应对起来相对自如,订单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市场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科技型企业,与科学院和高校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重视科研开发,另一方面因为玻璃钢船舶属于新材料船舶。”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友说。 “抱团”取暖战“严寒”
“威海船舶企业多为小、散、落,山东省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29家同行‘抱团’取暖,可以让威海船舶企业共享资源,获得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周安昌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初佃辉说,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正是协同创新的具体体现,这也必将全面推进山东省船舶制造产业的跨越发展。
对于“抱团”发展,很多与会代表都充满了期待。
“创新战略联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里,研发成果共享,在整合先进科学技术上拥有优势。”于树成说,他非常期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科技支撑。“目前关于玻璃钢船舶的政策支持比较少,参与到其中,与其他船企抱成团,可以以团体形式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吴忠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