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专家共议小水线面双体船推广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10月24日,第十届大连国际海事展第六会议室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潘镜芙,海军装备部原部长郑明,国内4艘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总设计师,以及小水线面双体船产学研用方面的专家集聚一堂,相互交流国内外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情况,研究该型船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技术,探讨推广这一船型的方法。
    据介绍,小水线面双体船属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能船舶。不论是在航行状态,还是在停泊状态,该类船舶的耐波性都明显优于其他常规船舶。因其晕船率低、出航率高、高海况下失速率低、快速性好,小水线面双体船被誉为“不晕船的船”、“全海候船”。此外,这种船舶还具有操纵灵活、可原地回转,甲板宽畅、作业空间大,安全裕度高、水下声辐射小等特点。目前,小水线面双体船被广泛应用于声纳搜索、海洋调查、海上交通、海洋工程作业、缉私、监管与救助、旅游等方面。
    小水线面双体船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后,就引起各造船强国的浓厚兴趣,其研究工作在几十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截至2012年9月,世界上共有14个国家(不含中国)拥有各型正在服役或运营的小水线面双体船69艘,其中美国25艘、德国14艘、日本12艘。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该型船,目前拥有5艘。由于这5艘船分别由5家设计单位、4家船厂承担设计和建造任务,分属5个部门使用,有关专家在各型船的设计、建造、使用过程中交流不多。
    为什么这样一种具备显著优点的船型,在我国的发展、推广、应用相对缓慢呢?专家指出,因为小水线面双体船同时具有较明显的缺点:摩擦阻力大;船体结构复杂,重量比相同排水量的单体船大,增加了结构设计难度;吃水变化敏感,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要对船的重量及其分布精确控制,必须有压载调整补偿系统。
    不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小水线面双体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各方应加大推广力度,首先要加大向有关部门宣传的力度,要向海军、渔监、渔政、 海事等系统介绍小水线面双体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种船型的优点;其次,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通过各方大力协作提高研制水平;再次,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要客观认识其缺点,建立多学科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具体使命任务、使用海域、工作条件,分析比较小水线面双体船与常规单体船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以及其完成等量工作任务下的全寿命成本、技术难度和风险度等,让决策者和设计者做到心中有数,理性选择所需船舶。
    本次小水线面双体船发展与推广使用研讨会由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办、《舰船科学技术》编辑部承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1 14:07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