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2|回复: 0
收起左侧

船舶制造业:凭海临风造大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靖海船厂作业区。
      三面环海,近千公里海岸线,30多处港湾……威海在船舶制造业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船企前来投资。环视威海沿海,生机勃勃的造船带已强势隆起。
      随着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区建设的推进,船舶制造业成为威海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突破点。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加快船舶制造和相关配套企业转型跨越?威海船舶制造业给出了明确答案:一方面,上项目、扩厂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造船科技和新产品研发,打造船舶制造产业的新亮点、新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威海市今年新增船舶项目3项,总投资2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9亿元。

      威海中远造船 瞄准稀缺领域“掘金”
      ■第一现场
      “11月8日,两个新车间就可以交付使用了!”站在环翠区张村镇中远压载水设备生产工地上,威海中远造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田小华难掩心中的兴奋。
      田小华是中远压载水设备生产项目工地的厂方代表,从今年5月26日起,他就靠在工地上。这么赶时间,是因为厂房未起、而客户已经上门了。
      根据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并对现有船舶实施追溯,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都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而全世界从事此类设备生产的企业不足百家,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则更少。
      “中远集团作为以航运为主业的集团公司,旗下拥有700多艘运营船,对压载水处理设备的研发是需求,也是责任。”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说。为此,中远集团的造船子公司两年前便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研发以中压紫外灭活技术为主导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相比其他产品运用的电解技术,紫外技术不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目前这项技术只被国内少数几家公司掌握。
      尖端技术研发攻坚难度大,研发人员便每天加班加点,忙到凌晨两三点,有的甚至一连20多天不出门“闭关钻研”;实验费高,公司全力支持。以实验中所需的一个灯管为例,这些灯管材质轻薄且易碎,经常一晚上就要损失20多万元。
      去年下半年,项目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验证后,为尽快将科研成果产品化,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总经理王建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公司联系积极组织生产,一方面积极开工建设新厂房,争取科研成果早日落地。
      根据规划,中远压载水处理设备项目总投资预定3.75亿元,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1.4823亿元,包括两座生产车间、生产辅助楼、动力区及培训中心等,建筑面积16720平方米。
      新厂房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见到效益。为此,田小华和公司员工一起全力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工作,督促项目以最快的速度推进。
      和田小华一样着急的还有各级政府。压载水设备项目落户张村,从市委、市政府到张村镇党委、政府都给了项目尽可能多的支持。
      “不通水,政府协调,厂房单体检测,政府提前上门督导……”提起这些服务细节,对这些高效率的贴心服务,田小华在佩服之余也充满感激。

      对话企业家
      “市场前景广阔!”对于这一项目,这是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最骄傲的一点。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远洋船舶约5.7万艘,全球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的年平均规模保守估计超过7.6亿美元。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也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王建说,此项目的研发成功并进入产业化,填补了国家在压载水处理系统领域的空白,不但为企业带来了利润,也为国家节约大笔进口设备费用。

      远通船舶修造 扩建扩出新天地
      ■第一现场
      10月26日下午,在荣成市靖海集团远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作业区里,热火朝天的造船场面和寒冷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一片繁忙的景象令人振奋。
      近百名工人在作业区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多种型号的渔船一艘紧挨一艘。船厂码头上,停靠着两艘刚刚造好的新渔船,十几名工人在船上进行内部装修。
      “用不了几天,这几艘渔船就能下水了。”靖海集团基建处处长、远通船厂扩建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连仁富介绍,今年船厂的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客户不仅有省内的,还有不少来自福建等地。
      远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隶属于“老字号”渔业企业–––靖海集团,是靖海集团实现跨越与腾飞后,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再次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公司占地面积1300亩,海域面积1085亩,舾装码头1000余米,年可制造35000吨以下船舶10余艘及各类渔船80余艘,年可修理20000吨以下船舶百余艘。
      10月26日当天,连仁富和几十名工人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程,标志着他们创造了每月下水两对渔船的荣成渔船修造业最高纪录。
      作业区里正在修船的老工人说道,在船厂未扩建以前,远通船厂的舾装码头规模比较小,只有7条3至5米的小型坞道,不能满足大型货船修造的要求。
      船厂必须扩建!公司上下意见非常一致。
      从2009年到现在,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总投资4亿元的远通船厂扩建项目基本完工,比计划提前两个月。
      如今,远通船厂腹地已建起了1200米深水舾装码头,12座1000吨-35000吨级的修造船平台,还有一处大型横移区,与之配套的则是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车间。

      对话企业家
      “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充分发挥重点产业的主导作用,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整个公司经济建设健康发展。”靖海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许云川说。
      许云川对船厂未来充满了期望:“它将有力推动靖海集团远洋渔业又好又快发展。”他指着建造好已经开始使用的横移区说,这里可以同时修造80多条渔船,还可以同时停放60米以下渔船28艘。不仅大大提高了修造渔船能力,也将解决荣成休渔期期间修船难的问题。此外,1200米的舾装码头,能够满足5万吨级造船舾装及3万吨级修船靠泊需求,船舶进出坞不受潮水制约,很好地适应了目前渔船修造大型化的发展形势。
      许云川介绍,舾装码头竣工以来,远通船厂的年造船能力已经达到2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达到3万吨级以下船舶180艘次。同时,远通船厂口岸还被批准为对外开放水域。这样一来,船厂还可以承修各类来自全球的外籍渔船,实现了船厂从内向服务型向外向自主型经营的转变,也使远通船厂成为山东省内渔船修造规模企业。

      项目故事
      三年拼搏苦也甜
      在远通船厂扩建的三年中,连仁富见证了建设期间的一砖一瓦。但是当问及在船厂扩建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时,连仁富迟疑了一会,说:“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都很顺利。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典型不可的话,那就是从上到下参与进来的一百多名靖海人,船厂扩建是我们集体努力的成果。”
      在他看来,海洋工程远比陆地工程艰难得多。三年来,工人们要随着潮涨潮落工作,有时甚至凌晨三四点钟就要出来施工。总指挥连仁武和他两人两个春节休假不过五天,其余每天工作都超过12个小时。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三年建设过程中,亲自挂帅的集团公司董事长许云川隔三岔五都会到施工现场看一看。
      “老总这么重视工程建设,让员工的士气也得到了鼓舞。”连仁富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都有所提高,对每道工序都严把质量关,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安全隐患。
      三年来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一座崭新的远通船厂,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船坞,一条条正要扬帆起航的渔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1 18:3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