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1|回复: 3
收起左侧

提高本土化率应从构建海工供应体系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无论是从应对市场“寒潮”侵袭还是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提高海工配套设备本土化率都等待不得。我们要以海工配套设备采购为切入点,通过供应链将总装企业、设备商、船级社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一座价值5亿~8亿美元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其钢材的采购额仅占平台总造价的3%,而设备采购额占总造价的66%,其中仅钻井包的价值就占42%;而且,所有设备均为全球采购,国外供应商占比达80%。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高峰论坛上,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采购部门负责人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
    这笔账反映出的现实是,我国船企每建造一座钻井平台,就会有超过总价一半的钱流入欧美设备商的口袋,相形之下,由于市场惨淡而嗷嗷待哺的我国配套企业多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无疑是个严酷的现实,也正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后发劣势所在。与以运输为主要功能的普通船舶相比,海工装备更像一座浮动的海上工厂,各类钻井、修井、铺管作业装备及定位系统、缩紧装置等辅助设备才是其核心。正因如此,拥有先发优势的欧美供应商们不仅不会轻易让位,还会千方百计抬高门槛以形成垄断,这就使得希望向海工领域挺进的我国配套企业举步维艰。而且,与船用配套设备相比,海工配套设备多为少量定制,技术要求高,使得提高海工配套设备本土化率的难度远大于船舶配套业。
    可是,过低的本土化率势必严重掣肘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从海工装备总装企业角度看,对进口配套设备的倚重不仅导致订货和运输周期较长,使企业的生产进度受制于人,而且国际采购所隐含的法律风险更大。此外,过低的海工配套设备本土化率也会拖累国内修船等产业向海工领域转型升级的步伐。一家修船企业负责人曾抱怨,因采购不到相关备件而无法承接高附加值的海工装备修理工程,即便拥有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也只能望洋兴叹。
    毋庸置疑,无论是从应对市场“寒潮”侵袭还是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提高海工配套设备本土化率都等待不得。那么,国内企业如何从欧美成熟的产品体系中打开缺口,抢得这一市场?有专家建议,构建海工供应链体系是当下最可行的解题之策,即以海工配套设备采购为切入点,通过供应链将总装企业、设备商、船级社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具体来说,总装企业在钻井、电气控制、升降系统等设备总包中尽可能选取国内企业作为分包商,甚至作为总承包商;入选设备商应努力提供符合海工装备要求的产品,并持续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以满足更多项目的潜在需求;作为技术引领者的船级社,要及时固化配套设备的技术成果,制定我国自己的海工设备标准。
    显然,构建供应链体系强调的是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更为看重的是配套企业长远的成长性,而不是当前的实力。分析欧美设备商百年的发展之路,它们正是因为能够在供应链中占据稳定的一环,并不断依靠标准进行自我保护,才得以形成“独步全球”的实力。可喜的是,国内不少海工装备企业已经作出尝试,如中集来福士就把其自升式钻井平台中的钻井装置总包给了TSC海洋工程公司,再由其按产品类别分包给国内配套企业,以带动更多的国内配套企业加入其供应链,逐步提高海工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
    构建供应链体系,有助于推动我国海工配套设备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简单向复杂演进,最终形成本土化的海工配套产品系列,创建自己的行业标准。这是一条循序渐进提高海工配套设备本土化率的探索之路,在当前海工装备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体系不能拯救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beginkill 发表于 2012-9-29 18:21
体系不能拯救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

+1


山寨厂还是得淘汰,不然其他良心厂也会被拖累饥寒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液氮渔场 发表于 2012-9-29 18:59
+1

良心企业更要充实自己的技术实力,远离政治就能换到真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30 04:2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