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52亿砸向融资租赁
在即将迎来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的前一周,中集集团终于敲定了一笔高达52亿元的大单。
9月26日,中集集团发布公告宣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集租赁与CMACGM在深圳签署了期限为12年的集装箱船租赁合同,并分别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签署了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其中,船舶建造合同的总金额约合人民币52亿元。
作为中集集团首次涉足船舶设计、融资业务的大单,这笔合同无疑对今年上半年业绩不佳的中集集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记者也注意到,作为中集集团的主营业务,集装箱业务占公司主营收入的比重高达48.99%,但在不久前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公司主营收入二季度同比下降22.7%,净利润更是出现了同比61.47%的下滑,而一季度这个数字为-72.37%。
显然,另辟蹊径选择融资租赁对于中集集团来说,不仅降低了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公司业绩长期的收益。“实际上,除了中集,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在今年将目光瞄准了融资租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原因恐怕就是看上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和低风险。”
52亿抛向融资租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租赁项目中,中集租赁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在12年租期中所收取的10条集装箱船的日租金,这就意味着公司每年有着稳定的租赁收入,而船舶有关融资将安排利率掉期,公司预计未来租金收入将保持稳定,受中长期利率变动、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来自中集集团的说法是:“这个项目无疑将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好处。”原因是中集租赁可以借此整合中国设计、制造和资本资源,通过提供较高附加值的融资和船舶设计服务为客户贡献较大价值,有利于公司各业务之间的联动和业务模式升级。
与此同时,“通过与航运业一流船东和船舶管理公司合作,也可以提升中集租赁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中集船舶设计院的船舶设计能力将得到市场验证,获得国际一流船东和国内一流船厂的认可机会,有利于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
然而在业内人士眼中,这笔合同也并非毫无风险,“比如长达12年的租赁期限和建造合同,谁都不能保证中途一点问题都没有。”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中集租赁的希望是通过这一项目使船舶设计院的设计能力得到市场验证,“但一旦设计建造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不过,该人士也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船运集装箱生产商,中集出现上述风险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首次涉足船舶设计与融资,中集一定会相当重视。
力挽业绩且拓展业务
实际上在中集集团涉足船舶设计融资前,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中集集团的业绩恐怕都不会太好看,或许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这笔订单。
安信证券分析师张仲杰也坦言,造成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的疲弱。另一方面,在受到欧债危机和航运业低迷的影响下,航运信贷收缩,主要航运公司收入下滑、经营成本增大,其用箱需求主要以租为主。而作为集装箱采购的主力,租箱公司占采购订单需求总量的七成左右,而2012年-2013年这些租箱公司仍有大量运力投放,航运业运力依然供过于求。
这也解释了中集拿下这笔集装箱租赁大单的原因。
其实,并非只有中集如此积极地发展融资租赁。包括渤海租赁、哈投股份、山东高速等公司近日也在融资租赁领域动作频频。
9月28日,哈投股份宣布,将为公司控股子公司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提供9500万元的担保,支持控股子公司的发展,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同一天,山东高速也发布公告称,将作为承租方与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交易,融资总金额为4亿元。而渤海租赁的总裁王人风近日更直言,公司将计划引入保险资金开展轻轨融资租赁项目,并在洽谈中。而包括庞大集团、威海广泰、一拖股份、贤成矿业等公司也早已将触角伸到了融资租赁领域。
“显然,短期内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资金涌入融资租赁领域,”上述上海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来自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融资租赁的低风险模式可以大大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国内的发展空间很大,谁率先做大了,就有机会在市场站住甚至站稳脚跟。”
按照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的说法则是,“目前国内的融资租赁业才刚刚起步,全国经批准设立的各类融资租赁企业还不超过400家,总体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