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4|回复: 2
收起左侧

海工装备产业崛起长江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位于江苏启东18.3公里的长江岸线上,20家海工船舶企业纷纷抢滩,形成一道“百舸争流”的风景线。
瞄准“世界一流海洋装备产业基地”的目标,海工船舶工业园管委会一班人广开门路抓招商,千方百计促项目,全力以赴优服务,踏踏实实强配套,在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园区各项重点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倍增。
1~8月,园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5.77亿元,同比增长105.4%;实现应税销售51.89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市19%左右份额;完成工业税收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52.81亿元。
--------------------------------------------------------------------------
腾龙换鸟,沿江崛起“小巨人”
9月18日,记者沿长江北支的三条港一直往东,只见船台密集,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然而,就在五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零星分布着一些小、散、弱的修造船厂,根本不上档次。
“沿江原先自发集聚的近30家船舶修造企业,像合惠重工、江北重工、海群油艇等,这些企业由于实力有限,长期未能形成产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部分企业主动放弃了投资计划,将宝贵的岸线资源退让出来。”海工船舶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陈卫丰说。
岸线资源寸土寸金,弥足珍贵,使用效益必须最大化。近年来,海工园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新机遇,成功引进了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并针对这些重大项目,出台了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通过股份转让、兼并收购,对原有的锴炼风机、东旭牧业、博宇造船等小项目进行重组改造,使沿江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对于生产处于停滞、发展前景黯淡的企业,园区管委会则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置换,以此实现资源重组和优化。停产多年的东江船业,政府进行了回购,出让给润邦海工,当年就形成产出2亿元。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近年来,我市出台相关文件,除了明确沿江沿海新上项目的产业定位外,还对投入强度、建设周期和投入产出比率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今,长江岸线每米的投资强度达120万元以上。”陈卫丰说。
一样的江岸,不一样的风光。通过整合、置换、并购、转型,过去的几十家传统船舶修造企业已让位给中远、蓝岛、宏华等20艘总投资逾300亿元的新兴海工“航母”,其自主研发的每一款产品都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一个个海工巨人屹立在长江边。
数据见证发展。2010年海工园实现应税销售20亿元,2011年为41亿元,今年预计实现80亿元。
抢占高端,创新当好“领跑者”
8月中旬,中远海工建造的首座第六代深海半潜式多功能修井与钻井平台GM4000,经过周密策划,顺利通过启东北支航道到长江口,向舟山锚地进发,将在舟山锚地进行推进器安装、倾斜试验和试航工作。
掌握核心技术的中远,代表中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该公司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成果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工产品形成了从浅海到深海的系列化、高端化、品牌化、批量化。目前公司订单饱满,同时在建12个海工产品,1~8月累计完成应税销售26.3亿元,同比增长419.3%。
创新永远是企业制胜的法宝。面对全球船舶制造行业持续低迷的状况,园区企业积极应对,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中远、道达、太平洋、蓝岛、向海等企业均建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万乃至上亿元,新技术、新创造不断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体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2011年至今,园区企业研发新产品30个,取得相关专利66项。
道达重工由造船为主向海上风电进军,成立了“天津大学道达海上风电研究院”,研发成功的海上风机安装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宏华海洋油气装备公司与美国、挪威等国际著名海洋工程设计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成功研制的“宏华一号”Jackup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已提交美国船级社ABS审查。太平洋海工开发、建造LNG再液化流程模块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先进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订单,带来了业务,带来了财富。据初步统计,园区企业在建产品总金额约80亿元,在手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危机洗礼,转型担当“主力军”
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订单总额均同比减少50%以上,造船业下行趋势进一步加剧。而我市的海工船舶企业未雨绸缪,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取得良好成效。
陈卫丰介绍,目前,海工船舶工业园已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几大系列产品:以中远海工半潜式钻井平台、圆筒形深海钻井储油平台为代表的从浅海到深海甚至超深海的油气开发装备;以太平洋海工的浮式LPG生产储油装置为代表的海洋油气储运特种设备;以风电安装船、海底电缆辅装船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辅助设施以及海工配套装备等产品。
一批海工船舶产业在建项目今年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了边建设、边接单、边生产。总投资18亿元的蓝岛海工一期工程即将竣工,6月16日,由该公司承建的国内最大的海洋钻井服务平台——500英尺自升式平台正式开工;4月27日,宏华海洋油气装备公司举行了一期工程结构厂房点火仪式,标志着宏华海洋已经进入试生产期。7月6日,由新加坡胜狮集团投资建设的启东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不同种类的货柜。一期工程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8个月的紧张建设,目前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预计年产30万箱货柜和特种集装箱,年销售达50亿元。
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围绕国内外知名海洋装备企业,海工园实行点对点特色产业招商,大力引进重大装备制造、钢材综合服务中心、高端船舶修造及配套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目前,中国一重、中船澄西、沪东中华、新加坡精砺股份等来园区洽谈投资事宜,国内500强之一的上海百联在园区设立了分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3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哪都不缺吹海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基本属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26 13:1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