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没有完全实现“变身”,为航行需要,原属海军东海舰队的“东油621”号油船船身已经漆上了“中国渔政312”的船名。不久前,记者在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看到,这艘3000吨级油船静静地停泊在该公司长洲厂区码头,即将展开大规模的改装和修理工程。
完成改装的“中国渔政312”号将加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成为继“中国渔政311”号之后国内吨位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渔政执法船。黄埔造船修船事业部副经理关汝滔告诉记者,“中国渔政312”号改装工程与同时展开的“南海挑战”号钻井平台改装工程,是今年该公司修船业务领域的两大重点工程,对公司修船能力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扬长避短 特种船维修显神威 与众多老厂一样,具有悠久修船历史的黄埔造船在近年的发展中也遇到了硬件设施不足、场地狭小的问题,该公司修船场地所处的长洲厂区,仅拥有两座浮船坞和一座干船坞,最大浮船坞长度只有160米,再加上航道和船舶吃水等问题,超过180米的船舶便无法进入公司修理。而近年来,船舶修理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前几年市场上多见的单壳油船改双壳、超大型油船改装等工程,大都因为黄埔造船的硬件受限而与其擦肩而过。
不过,作为百年老厂,黄埔造船积累了丰富的修船技术和管理经验,拥有一批技艺高超的修船技术工人,善于解决“疑难杂症”,特别是机电维修能力在业内一直具有较好的口碑。得益于此,黄埔造船将修船业务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工程船、公务船、海洋工程船等特种船舶维修,这些船舶的吨位都不大,但其修理多以功能升级为主,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因此,在修理产值和利润方面都远远高于普通船舶。去年,黄埔造船共修理各类船舶110艘,其中,以工程船为主的特种船舶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才是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工程船维修方面,黄埔造船在挖泥船、海洋平台三用工作船等细分市场均占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在挖泥船修理方面,无论是耙吸式挖泥船还是绞吸式挖泥船,该公司都拥有较强的维修实力,在华南地区已经形成了“文冲造、黄埔修”的局面。
“前几年,常规船舶改装市场火爆,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务船改装市场反而相对较好。近年,我们承接的包括海监船、渔政船、海事船等在内的公务船改装数量有所增加,这些产品也符合公司技术领先的特点。”黄埔造船修船生产部副部长焦健康说。据他介绍,去年,该公司成功为中国海监南海总队的“中国海监74”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船“奋斗四号”等公务船进行了改装和升级。目前在厂维修的“中国渔政312”号也属于公务船,该项工程是将一艘3000吨级沿海油船改为具有补给功能的执法公务船,主要项目包括主甲板以上上层建筑改装、设备换新和加装、机舱设备维修等,改装周期为108天。 修造并举 推进修船业务转型 当前,修船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仍处于低迷状态,国内修船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船东由于自身业务萧条千方百计压低修船成本,单船修理工程量继续减少,修船价格也维持在去年下半年的水平。面对外部的诸多不利因素,黄埔造船一方面以经营为龙头,分阶段开展经营业务分析研究,多方拓展经营业务;另一方面,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业务转型,争取海洋工程装备、液化天然气(LNG)船及军品修理业务。
目前业已完工的“南海挑战”号钻井平台改装修理工程,不仅是黄埔造船修船业务转型的代表工程,同时,对于整个公司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具有重大意义。事实上,作为“造修并举”的企业,造船和修船业务的相互促进是黄埔造船应对船市周期性调整、保持长久发展的一个利器。据介绍,该公司曾因成功修理了一艘沥青船,而后获得了同一船东多艘沥青船的建造订单;另外,由于为冰岛某公司建造了一批渔业加工船而顺利中标一艘渔业加工母船修理工程。“承修‘南海挑战’号更多的是为公司积累海工业绩,对修船来说,海洋平台装备的升级改造也是我们潜在的市场,是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 焦健康说。由于体型巨大,黄埔造船将“南海挑战”号修理工程安排在公司龙穴厂区进行,为此,修船事业部派遣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上岛“参战”,这也成为该公司优化配置资源,利用龙穴厂区开拓海工修理市场的一个良好开端。
据介绍,目前方兴未艾的LNG船市场也成为黄埔造船关注的焦点。该公司正在进行LNG船修理的研发工作,希望今后能在国内率先进入LNG船修理市场,进而打破新加坡在这一高端修理领域的垄断地位。此外,军品维修也是黄埔造船下一步的重点。据了解,该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就是以军船维修为主,但之后随着军修体制的改革而逐渐中断,大量军船改由海军企业自行修理。近年,随着军品的大型化和技术含量的提升,海军企业独立承修较为困难,因此,该公司认为,军船的维修特别是军船的现代化改装必将成为其未来的重要业务领域。(赵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