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菲 | 惨烈的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唤起全民族的同情心,引发世界不一般的关注。其中在地震发生,尤其是哀悼日期间,绝大部分媒体刷出特别的版面与国人同声同步悼念地震遇难者,给了公众相当深刻的印象。然而5月19日《旅游新报》,却与全国人民深切哀悼遇难同胞的气氛格格不入,封面上是两位近似于“三点式”裸露的“风尚小姐”,竟然在假地震现场搔首弄姿、嬉皮笑脸。国难当头,作为一家媒体,却走“情色路线”,将美女硬拉上灾难“假现场”,这种以娱乐的心态亵渎灾难,让人顿感诧异时,也深感悲愤。有关出版管理部门根据规定,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该报社社长、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被撒职,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5月21日人民网) 那么为何这家《旅游新报》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对抗震救灾的“集结号”不听笛,依然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 原因可能种种,但对灾区缺乏同情心是重要因素。媒体与政府机关尽管职责不同,但都是社会公器。支撑媒体报道重点倾向的不是电子,不是纸质,不是技术,而是理念。也就是说,是媒体的宗旨、作风决定着媒体的报道内容风格及报道重点。面对因特大地震夺去数以万计的性命,面对因地震毁坏的家园,媒体能做到有作为,关键是媒体对灾害的人们抱着同情心。人们常说天地良心,反映到重大灾害问题上,不但社会各届人们需伸出友谊之手,就是各级媒体在报道上也需体现自身的爱心。央视主播赵普在5月14日直播汶川地震新闻时忍不住潸然泪下的举措能赢得公众的尊重,不言而喻,是他此举体现了媒体人的良心。 也许也有媒体会说,各路媒体担任的职能不同。不对!此次大地震,中央高层在短短三天内已两度开会,进行决策部署。胡主席、温总理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一事就足以证明,灾害是何等严重。而中央号召全国“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就包括媒体的舆论之力。应该说,绝大部分媒体之所以在救灾期间迅速作出调整版面向抗震救灾开绿灯,作出压缩娱乐消息刊播等决策,个中折射是对灾区人民高度的同情,对全国一盘棋救灾的支持,对抗震救灾“集结号”的响应。可见,个别媒体在报道抗震救灾问题上的不听“集结号”,反映了个别媒体人员在人民利益责任感问题上的淡泊。 人民利益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大于一切是时代最响量的语言,也是最得民心的口号。这个口号不但见诸日常生活、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同样见诸媒体的报道。 抗震救灾需要“集结号”。21日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三天,北京上万民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为四川地震遇难同胞致哀,这也就是救灾“集结号”效应。中央早已吹响“集结号”,作为社会公器,媒体抗震救灾“集结号”应更嘹亮,而不是麻木不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