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无疑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大丰收的一年,造船完工量与新接订单均居世界第一。然而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船用钢板的大幅涨价、人民币快速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国造船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2008年,造船业能复制去年的走势?
利多:造船市场供需两旺
经过一月份的调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开始缓慢回升。截至2月29日,BDI报收于761 3点,2月份日平均指数6837点,环比下降4.12%。分析人士认为,一月份,BDI指数一路下滑,主要是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国际矿业巨头和铁矿石需求国处于观望状态,市场缺少货盘,有大量运力空闲,导致运价的大幅下滑。目前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已经确定,市场有了新的货盘,干散货市场逐步走暖。
去年以来我国海运价格已提高了80%以上。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海运价格仍将继续看涨,至少还有两到三成的增量。"目前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船少货多,我们预计至少在2009年前,海运市场的平衡点仍不会被突破,依然是船少货多的情况。"多年从事海洋运输工作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持续看好的海运市场,刺激了建造新船的步伐。去年我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均再创历史新高。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一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89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1%,我国造船完工量在2007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
"今年全球船舶市场依然相当活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报告也持相似看法。" 世界经贸快速发展、中国因素积极作用、航运市场高度繁荣是推动2007年国际船市继续兴旺并再创新高的内在因素,行情不存在过多的泡沫成分。展望2008年国际造船市场,可能出现适度回落,但是兴旺并未终结,'卖方市场'格局仍将延续。"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报告指出。
利空:造船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在繁荣背后,还要看到一些可能的风险因素,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司长张相木指出,船市不可能一直呈现井喷的增长态势,国际新船需求可能面临高位回落。造船能力扩张成全球性问题,供求关系可能出现扭转。造船企业必须要面对成本刚性上涨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相比欧洲先进造船企业,我国船舶制造投资周期较长,一般从签订合同到交货需要 2到3年,而近两年来由于国内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船舶出口企业制造成本上升的压力明显增大。
在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6.98%的背景下,今年3月11日,人民币汇率再写新高,7.102 9的中间价预示人民币距离7.1关口又进一步。有分析师指出,人民币汇率距离突破"7"并不遥远,2008年人民币仍将小步快速升值。尽管有专家指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船舶行业的影响有限,但我国船舶企业手持订单绝大多数来自于海外客户,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算的远期合同。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造船业将损失人民币约20亿元。
而钢材价格的上涨对船舶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是导致企业利润缩水的重要因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受铁矿石涨价及运输成本上升的影响,船用钢材价格重回升势。
据预测,IMO(国际海事组织)、IACS(国际船级社协会)等国际机构今年来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成本影响将超过预期,有专家指出,新规范的实施将使我国船舶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10%。
另外,我国船舶出口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欧盟的密切关注,去年4月,我国船舶出口最大市场--欧盟对我国出口的13个新船合同进行了跟踪监督,声称"中国出口船舶的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了8%-22.8%",并发出警告,要求我国放慢船舶产品的出口速度,否则有可能采取反倾销措施。
转折:造船行业进入微调期
"船市连续5年高度兴旺,全球造船能力不断扩大,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面临回调压力",张相木说。 "应该说2006年是我国船舶行业的活跃期,2007年则维持了这一局面。我认为2008年我国船舶行业会进入稳步调整的阶段",一位业内专家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这种调整会结束近几年整个行业的持续增长,但不会是迅速的向下调整,总的来看开始出现平稳的回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报告指出,2008年国际市场上新船成交量将会下降,不仅达不到2007年2.4 亿载重吨水平,也很难突破2亿载重吨大关,大体可以保持前5年的平均水平。全年全球造船产量预计约为1亿载重吨,将显著低于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仍可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将大大放缓。
有专家预测,2008年我国船舶产量还会继续上升,约在2400万~2500万载重吨,比2007年增加 30%以上。而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船舶企业经济效益也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远欧运协和泛太平洋运价稳定协议组织相继提高2008年亚欧航线集装箱船运价后,有消息指出,2008年下半年运价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对于国际散货海运市场,业内曾预测2008年运力约增长2.4%左右,落后于货物流量增长率1.3个百分点,所以2008年国际散货船市场上运力吃紧现象将持续下去。有专家告诉记者,2008年全球运量增长将在3%~4%,海运市场上新船增加量约为9%,船市的情况将没有想像中的好。
走向:从扩张规模到素质提升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宪东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国船舶企业虽然在前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地是依赖整个船舶市场的火爆,而不是依赖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掩盖了船舶企业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发展模式过于粗放,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如果订单数量出现大幅下降,那么船舶市场将进入实力竞争的阶段。
一旦进入实力竞争阶段,企业在生产条件、环保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实力将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张相木表示,从产业内部来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规模快速扩张期进入到素质全面提升期。现在,设施能力和规模对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贡献度将明显降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等内在素质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将更为显著。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其他深层次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船舶工业应抓住手持订单充足,经济效益好的有利时机,加快提升内在素质,实现降本增效。要加强船型的研发和储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精品船型,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继续推进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工作,尽快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造船效率和能源资源利用率;要加快提高本土化船用设备的供应能力,实现大部分船用设备的本土采购;要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重组与协作,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密切关注各种风险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强化风险规避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