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57|回复: 1
收起左侧

[学生就业] 送给即将毕业的船友们(转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栀子花又开,又是一年毕业时,如何认识、评价、选择一个船舶企业呢?(转)

一、看基本面
这个对一个企业的初步了解,通过对他们的产品、销售额、人员等情况的大致了解,就可以把企业的轮廓勾画出来,再谈论和分析中就不空洞了。这些信息,上网baidu一下,很快就出来了。要注意看以下几点:

1、企业规模(可以简化为销售额)大小,在同行中的排位、在所处区域(省、市)经济中的地位。(一个企业在当地是龙头企业的话,受当地政府重视,象户口、治安问题什么的都比较好办,员工在当地比较有自豪感哟!)
x

2
、员工数量、技术人员数量、外包工程队的人数情况。现在造船企业,通常采用外包工的方式,一般企业规模与其正式工、外包工总数成正相关的。 4] ?  

3
、基本生产设施、设备。有几座船台、船坞和龙门吊,规模多大;舾装码头多长;NC设备如何。基本生产设施是其真实生产能力的体现,你总不会相信一个企业只有2万吨的船台,却号称他们研发能力一流、要造VLCC吧?

4、主要产品。有没有自己拿手的主打产品?主打产品是船企批量化、系列化生产的船舶产品,是船厂保命的根本。有主打产品,造的次数多了,有经验,根据“学习曲线”的原理,造船周期短,建造成本低,利润就可以出来啦。

为什么首先要看规模?

一是“马大不死”的道理。这谁都知道,企业大了,亏损、破产可能性较小,而承担风险的能力大。一年打十条船,一两条亏损几千万,其他的还弥补得过来;一个小厂一年就造一条,亏个千把万,估计就得关门大吉了。
二是企业太小,毕业生们没有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想想看,小船厂就造点千把吨的小船,连CCS也不检验的那种,在船厂工作数年,连GL、BV、DNV等的规范都搞不懂(还是造外轮挣钱多),TRIBON也没摸过,学的那点专业外语一点都想不起了,看到十万吨的船坞就嚷“好大个坑”,得了,这辈子你就这点出息了!想明白了,想出去发展发展,你已经跟不上形势了。档次太低、规模太小的企业不能选,那么大企业呢?中国造船的大企业要么是中船重工的、要么是中船集团的,有好处,底子厚、技术能力相当不错,甚至还有工程院的老院士(造军舰评的,对于民船,呵呵,不好说了),去了能干嘛?好好学技术、等着排轮子,熬到一定程度,还是有希望的。相比而言,当然是到大企业去好,今后要跳槽,把工作过的企业招牌来出来,也还是有用的。

二、看股东(投资者)
l|

所说的股东(投资者),就是指这个企业是谁投资的、谁说了算。
现在中国的船舶企业有四类:
1、国有企业。主要是中船重工、中船集团、地方政府投资或控股的,如大船重工、沪东中华、外高桥;也包括国有企业控股的,如中远船务。
2、上市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造船企业,如广船国际。
3、外资企业。由外国的船厂投资的,比如常石、STX、吉宝等等。
4、民营企业。包括两类,一是直接由民间资本组建的企业,如温州的大小船厂;二是由地方国企改制而来,如扬帆、大洋等。
各类股东都有其好处与坏处,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要看股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股东方对造船行业的理解程度、股东的实力、股东对造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来考量。



三、看战略
不可否认,任何企业当前发展都是以往决策的结果,同样,当前的决策回持续影响以后若干年度的发展。这就是企业战略的惯性原理。一个企业的战略意图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前瞻性、制定战略的过程是否科学等等,影响着企业以后的成长,或许若干年后成功或失败的种子就已经埋下。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层面的规划,企业战略搞得好并执行得好的,比如宝钢,其发展是可以超过同类行业的一般企业。而船舶企业制定明确战略规划的现象则相对更少。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长远规划,脚踏实地,可以说是指导思想。很多时候,从外面看企业,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下面藏匿在水下的庞大的支撑,则外人是很难看到的。作为旁观者,看到的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好戏,目睹一个企业发展;作为亲历者,方知其中苦甜,谋划之苦、实施之苦,成果之甜!有了明确的战略,即厘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策略、实施步骤,同时,也作出情景规划,在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因应。有了明确的战略,就有了愿景、有了目标、有了工具,不会迷失在船市高涨的**中,也不会深陷在船市低迷的困苦中。


四、看团队

这里说的团队,可以分作三个层面:
一是高层管理团队,以总经理为代表,包括副总经理等公司级的管理成员。这个群体,属于决策和指挥的层面,公司发展的路径和重要决策主要由其制定。
对高管如何评判呢?
1、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正如巴菲特曾说,他不和40岁以下的投资银行家做业务。Why?因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同样股票市场也随之波动,年纪青青的连一个经济周期都没有经历,何来对证券业务的认识?丰富的行业经验,经历过行业的冷暖,亲历过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对行业形成一种不可捉摸而又存在的知觉。比如,就有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说“学习战略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那些卓越企业家作决策的思维过程”。当然这种行业的感觉,其实是建立对行业的熟悉、对信息的充分把握和内在消化后,经过思维的判断得出的。尤其象造船这种传统行业,其行业阅历更是必不可少的。

2、具有人格的独特之处。人格上的独特之处,不是说一定是那种宽容、慈祥、慷慨等品质,而是说作为公司的领导(特别是总经理),应该具有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就如同道家所说的“气”,用现代生物学的说法叫“生物磁场”。这种东西,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举个例,有时你第一次看到某人后,就有似曾相识并象和他/ 她继续交往的感觉。每个人的“气”不一样,有些能影响很少一部分、有些则能影响一大批。正式因为有了这种气质,才有一大批人才追随着他,共同进退。人聚财兴!另外,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做业务还是主要以个人感情为主,商业交往多是认人(认定商业伙伴值得交往),而非认企业;企业中拥有这种富有魅力的领导,也可以扩大业务面,在船市低迷的时候也能接到单子。


3、具有商业头脑。船厂也是企业(造军品的国企除外),必然要具有商业常识和商业思维。保持对市场的敏感、了解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了解管理技巧。

二是看中层团队。
中层团队是企业中真正的执行层,人员指挥、物资调配、工作计划均是他们完成的。中层的力量是否强大、人员是否专业、职业素养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能否落实。

三是看员工队伍。
员工是直接创造财富的来源,体现着企业真正的文化素养。船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外包工在一线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企业对工人管理能力的高低,通过对外包队伍的管理可以看出来一些征兆。


五、看发展空间

大学毕业,走向企业,这个时候,我们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或者模糊、或者清晰,但都是她指引着我们往前奔去。这个梦想,我们用理性把她整理,就成为了“职业规划”。在这个企业中,能否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呢,那就要看她给你的空间有多大。
职业发展空间,应注意:

1、公司是否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的晋升通道,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规定;

2、公司是不是存在“玻璃屋顶”,看似能够向上发展,原来却被一层玻璃隔绝。产生玻璃屋顶的原因很多,比如公司政治、学校派系、性别差异、地域差异等等。一般来说,企业历史越长,这种现象就越有可能;国有企业普遍比民营企业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选择企业时,看看这家企业的主要领导毕业学校、主要招用学生的学校,以前师兄师姐过得怎样,都有助于自己的选择。

六、看待遇

这里说的待遇,可以从汉字的角度来说明,“待”,等待之意,“遇”,机会之意。不知何时,其意思变化为物质上的安排。可见,待遇问题,不光光是指当前的薪酬、住宿等物质上的东西,还包括自身成长、发展机会获得的含义。
  
一般而言,刚出学校的学生,在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或者某一段时间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企业创造的财富并不多,相反,企业提供了一个场所让学生们去学习、容许他们犯一定的错误,哪怕为企业造成一定损失。这也是国家规定,在国有工业企业中毕业生见习期不少于一年的原因。因为招聘的过程是短暂的,用人单位是不能完成分辨清楚那些是人才、那些是庸才,根据“柠檬市场”的原理(在好坏商品不能进行有效区分的情况下,买方按劣质商品价格出价),见习期工资就一视同仁,大家都拿一样多。在这一年里,考察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定级,人才和庸才的差别就出来了,待遇也就不一样啦。刚开始工作,一定不要有浮躁的心态。虽然船舶行业行情好,船海专业人才需求大,但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独当一面吗?要沉得下来,经过锻炼才能成才。大学毕业,就象一块钢坯,能当船板用?不行啊!还要根据船厂要求的规格进行轧制,做成宽板、还是窄板,厚板还是薄板,就看自己的造化了。扯远了,待遇问题说白了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稍稍往前看看,能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转换、能不能积累足够的业务技能、能不能提升自己的层次等等。至于饭菜合不合乎的自己的胃口、住得是否安逸、玩的是否高兴等等,只是作为一个加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我始终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有追求的船厂都会逐渐改善的。
g| ._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3-11-1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顶一个,说的不错。。。扬帆会当全球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8 05:3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