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在内部设计体系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市场开拓、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占据了国内船舶设计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稳居行业龙头地位。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院长胡劲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船院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跨越,努力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船舶设计院。
“十一五”:工作给力 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上海船院对内部设计体系进行了改革,单独组建了研发部,强化研发工作。研发部在承担国家和中船集团公司船型开发及科研任务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有效地指导、组织了大量船型研发工作。此外,上海船院投入大量精力组织水动力等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胡劲涛表示,这些工作对该院整体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研发部成功研发了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矿砂船和13000TEU集装箱船,成功开发并实现接单建造了5000车位大型汽车滚装船,开启了8000车位大型汽车滚装船的研发工作。在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评选出的“2008年度品牌船型”中,上海船院研发的船舶产品占据了三席,分别为57000吨散货船、3500TEU集装箱和烟大火车轮渡。此外,由该院设计的一大批标准型、新型散货船系列,在“十一五”期间为中国船舶工业赢得了大量订单。据统计,截至目前,仅该院设计的57000吨散货船一个船型就成功接单430艘,成为造船界的一个奇迹。
胡劲涛表示,“十一五”期间上海船院通过与船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全方位配合船企完成设计和服务工作,强化了市场开发能力,占据了国内船舶设计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据了解,该院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打造的世界首创宽体出港无压载水船型4600TEU集装箱船,为该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获得了宝贵订单;在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开发设计46000吨散货船时,该院积极配合船企完成开发和生产设计,成功实现从接单到交船仅12个月的记录。在为船企提供有竞争力的船型设计的同时还进一步配合船企做好服务工作,上海船院这一做法得到了船企普遍认可,大大提升了其市场开拓力。
胡劲涛告诉记者,上海船院在“十一五”期间还构建了一支层次合理且非常稳定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结构呈现良好的金字塔结构,基础是一批曾在基层锻炼工作且能力过硬的青年人员,上层是非常强的研发精英人才。这支队伍通过多年的培养和锻炼,保持了一大批有10年船型设计经验的人员,成为该院“十二五”做好船型研发工作、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的坚实基础。
“十二五”:更上层楼 实现新跨越
谈及“十二五”的发展,胡劲涛表示,“十二五”是中国船舶工业做大做强的攻坚期,是中船集团公司实现“五三一”目标的关键期,也是我国船舶设计院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上海船院将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船舶设计院,具备拥有最优秀的技术人才、最先进的设计手段,掌握高新技术船舶技术,建立最优越的机制体制,市场占有率最高等明显标志。
具体到各项工作,胡劲涛表示,“十二五”我国船舶工业与日、韩的竞争首先是技术竞争,三大主流船型性能指标、设计成本不可避免地要和日、韩进行对标。然而,日、韩在船型研发方面经历了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技术水平非常高,我国在短期内要达到甚至超过日、韩还需做大量工作。为此,上海船院将扩大研发队伍规模、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真正把船型研发放在工作首位,在“十一五”基本实现船型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实现“十二五”船型精品化;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三维一体化设计平台能力建设,通过提升设计手段进一步扩大研发设计能力和规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上海船院不仅要提供船型设计,还要配合船企做好后续的生产设计和现场服务,帮助船企实现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尝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中船集团公司指导下进行体制改革,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建立股份制,解决人的长效激励问题,把内部的设计精英留住,把外部的设计精英吸收进来。除此之外,上海船院将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开拓现场服务、咨询、贸易和船用产品研发等多元化、产业化新业务范围,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并努力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 | 来源:中国船舶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