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员工
- UID
- 17686
- 积分
- 747
- 金币
-
- 活跃
-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7-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新浪股东是谁? 对大多数理性的国人而言,历史与现实是泾渭分 明的,日本企业并未让人觉得芒刺在背。相反,中日间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一直水涨船高。但新浪毕竟是控制中国网络话语权的强势媒体,地位格外敏感。近日来,新浪资深副总裁陈彤不得不利用一切机会,澄清新浪是日资控股企业的谣言。 ■新浪是日资谣言再起 从上个月开始,陈彤就一直利用新浪公布其股东结构和股东名单的机会,强调新浪不是日资企业。当时,业内以为那只是他在转移媒体对盛大收购新浪事件的注意力。但从近日的种种迹象来看,日资控股的谣言确实已重创新浪。 连记者本人也曾受到来自圈外好友的质疑:“你干嘛要报道新浪新闻?那是一家日资企业,连名字都是辱华的,而且其从来不报道有关日本的任何负面新闻。” 一些网民甚至在论坛上留下了过于偏激的言词,譬如“我再也不上新浪了”、“号召大家一起抵制新浪”等。 记者梳理了新浪近年来此类新闻的脉络,发现把新浪和日资拉扯到一起的谣言集中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0年9月初,因新浪的名称发音与日语中“支那”一词的发音相近,有人据此认为新浪名称对中国人有侮辱性;第二阶段是2003年11月至2004年初,有人在网上说日本人在珠海买春的消息在新浪上找不到;第三阶段则为2004年7月,网上有人发帖说新浪没有关于“七七事变”的任何消息。 4年来,广受诟病的新浪一直挣扎在是是非非的漩涡中。 对此,陈彤在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深表愤怒:“新浪从四通利方时代的历史就是明明白白的。你可以看到,现在全球公开的新浪股东名单中,没有一个股东是日资的。以前关于新浪是日资企业的所有传言,都不符合事实。其中一些传言不仅严重失实,而且可以说是非常恶毒的。这些传言和谣言,使我们的企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个损失是无法估算的。” ■Sina不是“支那” 实际上,在所有传言中,关于名称中有辱华嫌疑的说法对新浪影响最大。 几年来,针对新浪最“危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Sina在日语罗马字里就是“支那”,是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带有侮辱性的称呼,新浪由此便成为“有损民族情感的网站”。 但真实的情况是,Sina是新浪前身之一华渊资讯公司的英文名称。当时华渊旗下的网站叫Sinanet.com。Sina是Sino(印度语中“中国”之意)和China的合拼,取意“中国”。中英文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为全体华人服务的网上世界”,与日语的“支那”毫无关系。 “Sina的发音与日本'支那'发音'西纳'确实相近。但因为发音相近就认定Sina就是日语中的'支那',也太牵强附会了,”陈彤说,“因和'支那'发音相近就应改名也没道理。'手纸'在中文里一般是指厕纸,但在日语里是'信'的意思。难道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就要把'信'的称谓改变吗?” ■陈彤怒斥造谣者 盛大近日对新浪的一场“珍珠港式”的股份收购行动,成为帮助新浪洗清日资控股嫌疑的最好路径。 在新浪公开其股东名单后,记者随即进行了查询。在前十大机构投资者中,仅有3家股权比例超过5%。10家机构投资者和10家共同基金投资者合计持股63%,在股东中并无日资企业。 “包括所谓新浪不报'七七事变'的消息,不报道日本人在西大买春事件的消息,都是无中生有的说法,”陈彤说,“没有任何一次与日本有关的新闻,新浪没有报道过,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捕风捉影地说新浪和日资企业有关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人不惜挑起民族和国家矛盾,用心更为阴险,”陈彤说起这一点来忧心忡忡,“有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网络上故意发一些仇视中国人或者仇视日本人的言论,煽动不理性和不健康的民族情绪。新浪只不过凑巧因为在网络媒体中的影响和具有公众效应,在这时往往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靶子。有时候为了证明我们没有不关注的嫌疑,对这些言论在处理上不得不特别醒目,结果很可能正好掉入别人的陷阱。今后,新浪作为一个网络新闻媒体仍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这样的问题,希望所有热爱祖国的网民都能理性地看待一些事情,不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