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称她商界的 “铁娘子”,有人叫她岛城的“女船王”,而她却喜欢称自己为“大海的女儿”。她叫王淑萍,正和集团董事局主席。三十年来,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到从事货船租赁,再到搞航运和修造船,她凭借坚强意志和勤劳智慧,在被许多人认为女人难以涉猎的海运事业中,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和千万个有志青年一样,王淑萍辞掉铁饭碗,踏上了创业之路。“那时候没有资金、没有场所、没有门路,更没有经验,就靠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家中帮别人做衣服、织毛衣。”一次偶然机会,受日本电影中学生穿校服的启发,王淑萍萌生了设计制作校服的念头。由于质量和信誉过得硬,她拿到了我市加工校服的第一张订单,也顺利掘到了创业途中的第一桶金。
1988年,王淑萍瞅准我国放宽劳务输出政策的时机,立即转入海上劳务输出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1992年,王淑萍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她用从朋友手中借来的钱从海洋学院租了一条船,搞起了海上货运。当时每月仅船的租金就高达100多万元,许多人投来怀疑的眼神。“他们认为搞航运是男爷们的事,女人家很难做好。但是我相信,男人能做好的事,我们女人也能行!”那段时间,王淑萍带着孩子吃在船上、住在船上,与船员一起劈风斩浪、扬帆远航。在把一批批货物安全准时运送到目的地的同时,王淑萍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2007年,恰逢青岛海运总公司要挂牌拍卖。当时的海运集团,已是负债累累、经营困难。“这个企业遗留问题多,你是个民营企业家,根本不熟悉国企的经营。这钱,投进去就是打水漂。”认准海运事业发展前景的王淑萍把亲朋的好言相劝放在心中,自己却毅然决然地摘下了海运公司这块牌子。然而,当2008年10月拿到营业执照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航运的波罗的海指数一夜间从1500点跌到600点。公司业务急剧萎缩,每天亏损高达几十万元,债主们一个个找上门来……“前面是大山,迈过去就是胜利,回头就是死路一条。我不能回头,也绝不会回头!”王淑萍大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造企业,建章立制,狠抓管理。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如今,王淑萍带领下的正和集团已成为拥有10多家企业,集航运、港口、造船、修船、房地产、水产品、出租车、保险等多个行业于一体,职工8000余人的现代化民营集团企业。
王淑萍数十年如一日积极献身公益事业。汶川大地震,她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40余万元;她慷慨掏出10万元捐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从报纸上得知有人因付不起医药费无法治病,她立即送去1万元却不留姓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