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2-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发力近海风电
海装风电成立于2004年,中船重工是第一大股东,并联合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作为非船业务,中船重工力图把风电装备作为其中的支柱产业。
“我们必须小步快跑,不能失败。”陶友传说。中船把目光瞄准了近海。
根据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陆地和近海可利用风电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尤其是海上风电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但海上风电开发难度较大。国外公司多次忠告:海上运输条件差,特别要求风机稳定性好,一旦出故障,只能靠直升飞机运载工人去维护,遇到暴风雨只得停工。
费用也庞大。海底部分占到风机总投资额的1/3,还有吊机、运输的安装费用,海上必须用专用安装船,电缆的铺设的成本也非常高昂。
更重要的是,海上风机至少是3兆瓦以上的机组。
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在内,目前,向海上进发的国内企业仅5家左右,主要在上海-渤海湾段平缓海域。
“作为国内海军最大的供应商和国内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在海洋设备和基础研究上,中船重工有先天优势。我们拥有海洋防腐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国防动力实验室,包括船舶设备的防腐工程技术、产品设计等,针对海洋的,我们绝对是强项。”陶解释。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船重工旗下的重庆前卫仪表厂和丹麦KK公司合作,成立了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持股一半,注册资本8000万元。
这是国内风电控制领域首家合资公司。全球有70%-80%的海上风电设备来自丹麦。KK公司有着近三十年从事风电控制设备研制的经验,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调研,准备从风电风机的电器主控电流系统切入,当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2月22日,科凯前卫技术总监唐显虎告诉记者,和KK公司的谈判持续两年左右,中方负责开拓市场,丹麦则把最新的技术移植到重庆。
“这绝不是简单的提供图纸。两年来,丹麦方技术已转移了40%-50%,每年都有转移计划。”唐显虎称,包括风电主控系统、变流器、变浆系统和远程监控技术在内。
据陶介绍,海装风电和丹麦企业在风机消防设备、油过滤器和液压系统等方面也有合作。
开拓海外市场
在陆上风电晚到一步的海装,把目光瞄准了海外。
“我们正在寻找愿意合作的国内电力公司,去英国竞标。”海装风电国际事业部朱明对记者说,去年底,英国发布了大规模的海上风场建设计划,拟大力开发北海风电。
“欧洲企业购买中国风机的可能性较小,我们希望共建风场。”朱表示。
针对北美市场,5月左右,海装风电将有两台样机出口到美国,自建风场。“风场规模还比较小,如效果好,我们打算在美国建厂。”他说。
在朱明看来,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进入美国有两大问题:一是风机国内用50赫兹频率,但出口要改为60赫兹。目前这种零部件在国内很少,成本会增加。
二是知识产权。在变频技术方面,海装正准备和GE沟通。
去年底,在一次有关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戏称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风电,犹如“农民工进城”。
但海装风电已摸索出自己的投资策略。“像非洲国家,非常缺电,很希望中国去建电站、风电场;而英国的电价高,持续20年的合作我们也愿意干。但有的地区政府面临破产,最好是只买风机,我们投点资也行,两三年后,风机达到正常条件,我们再把股权转给别的企业。但在政局不稳定地区,我们一概拒绝联合建风场,人员停留时间越短越好。”
“由于中船重工是世界很多国家船舶制造的订单企业,这种合作关系对我们开发海上风电,大有好处。”朱明最后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