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姑溪河口床底看上去,这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船高13米,相当于5层楼。船体长158.845米,比足球场还要长。
小时候,万吨巨轮下水,曾作为自力更生的标志,让国人兴奋不已。如今,自重5000吨、载重2.28万吨的“华锦新”号海轮竟然由当涂县的一家民营船厂制造。
12月12日,8天前下水的“华锦新”号海轮仍然泊在姑溪河口。曾任芜湖造船厂质检工程师、现为马鞍山万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袁小华介绍,该轮由当涂万才造船公司制造,载货吨位为目前马鞍山制造第一船,也是皖江民营船厂制造第一船,经过一系列下水测试和试航后,将经长江、东海,驶往福建,以后作为近海交通工具,游弋于东南亚地区。
“第一船”的技术含量
“华锦新”之所以号称皖江民造第一船,不仅在于庞大的载货量,还在于内在的技术含量。
袁小华造了一辈子的船,2008年退休前,他所在的芜湖造船厂造船的最大吨位是2.7万吨,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民营船厂能造出这么大的船。
要造出载重2.28万吨的海轮,至少要具备三大基础条件:一是起重设备龙门吊不低于100吨;二是数控下料,能确保高精密度;三是要有水泥船台。“华锦新”的制造过程蕴藏着更深的技术含量。“华锦新”号由杭州泰达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经安徽省船舶检验局审核后,交船厂组织建造。现场检测有监测公司,第三方检测公司,海事部门三道关口把关。检测技术手段有x光检验,超声波检验,密性试验等,其中,密性试验又包括气密、水密、油密。船上主机和设备已具备现代化,马力达4320千瓦,下水后,可测得水体深度。
船体成型后,x光拍得1547张板缝图片,仅发现4张存在缺点,后及时进行了修正。这样的一次合格率连国营大厂也难能做到,这说明民营船厂员工的技术水平让人刮目相看。袁小平感慨地说。
船舶制造的当涂优势
皖江民营第一船出自当涂,绝非偶然。
借助于得天独厚的江岸优势,近年来,当涂造船业快速发展,目前,共有船舶制造企业8家,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
18公里长的长江岸线是当涂造船业的最大优势。当初,来自福建的船东黄应悌,沿珠江、长江、东南沿海各造船基地跑了个遍,最终选择当涂,还有他更深的考量。马钢有优质的船用板,几千吨原材料仅几十公里运输里程,运输成本非常低廉。芜湖有大量的造船人才,当涂又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华锦新”造成后,1个亿的总成本没有突破预算,如果在别处,成本控制就很难说了。
船舶制造成经济航标
从上百吨的水泥船,到千吨铁板船,直到2万吨海轮,万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万才见证了当涂船舶的发展历史。
1986年,在乡镇企业城关造船厂上班的董万才另立门户,挂牌城郊造船厂,成为当涂县民营造船第一人。当时内河黄砂运输业相当发达,尽管所造船舶为钢质船,但载重量不过500到800吨,主要在长江等内河从事运输。到了上世纪末,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水上运输业突飞猛进,主要建造5000吨级船舶,主要从事集装箱、散货运输。2004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日益活跃起来,近海运输呼唤民营船舶制造业升级,民营船厂开始建造万吨级海轮。
董万才说,民营船舶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已成为国内经济的一个航标。假以时日,民营造船定会涉足远洋运输。
■链接■
中国民营造船整体实力向世界级水准迈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东移,中国造船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2006年,中国造船承接新船订单4251万载重吨,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从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中国造船业也已初步具备突破设计 “瓶颈”的实力。
此外,中国民营造船企业在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化学品船的系列化自主开发上,所掌握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发展4个重点技术领域的13项优先主题,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做强做大中国造船业,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与此同时,伴随着造船业同时起步的船舶配套产品稳步发展,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由中国企业制造的船用低速和中速柴油机、舵机、仪器仪表、螺旋桨、锚绞机、锚链等配套产品产销两旺,承接量和完工量都大幅增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民营造船业已打破低、小、散的局面,向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迈进,尤其是在沿海沿江一带,随着大量民间资本注入造船业,推动了中国民营造船业升级步伐。
部分民营造船企业已不满足国内市场,而是把目光投向包括东南亚航运市场在内的国际市场,他们通过与国内、国际知名造船企业合资合作等形式,不断提升船舶制造技术,带动了中国民营造船业向高技术、高档次迈进,成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