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中船重工高度重视节能工作,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管理模式,使能源消耗水平在经济规模、效益双增长的同时保持下降趋势,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0.145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0848吨,下降41.84%,同期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0.652吨标准煤下降到0.3041吨,降幅超过50%。预计到“十一五”期末,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2734吨标准煤,下降57.62%,提前全面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十一五”节能目标。
节能工作“四大体系”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中船重工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明确了节能目标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节能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数据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强化成员单位的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单位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首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明确责任,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节能管理网络。集团公司对成员单位实行分类管理,与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各成员单位制定了相应的节能目标,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初步建立了节能激励和约束激励机制,做到有奖有罚,有效推动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成员单位节能目标考核试行办法》等多项管理规章,各成员单位也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关制度,把节能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与此同时,集团公司还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节能现状调查,建立各单位节能目标和指标监测体系,为加强节能工作的基础管理和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节能工作管理基础普遍加强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一是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坚持每年组织节能法规宣贯和培训,并组建节能专家组,对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现场调研、诊断。各成员单位以各种形式举办基层能源管理、重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集管理、统计、设备操作为一体的节能管理队伍。二是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年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不同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全员节能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节能工作良好氛围。三是能源计量配备率逐步提高。企业的一级能源计量配备率达100%,二级达90%以上,三级达到85%。科研院所一级能源计量配备率达100%,二级、三级均达到95%以上。四是基层节能工作得到了加强。各成员单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河柴重工根据季节和用能情况调整变压器运行方式,电耗下降17.1%,蒸汽单耗下降22.1%。大船重工对外协单位焊机进行管理,实行节能焊机补贴,每年节电3600万千瓦时。宜昌船柴只在夜间使用大型熔炼设备和电加热设备,使平均用电负荷提高到70%以上。
技术改造发挥积极作用
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单位通过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有效发挥了技术改造对节能工作的推动作用。集团公司共投入5.6亿元,用于重点用能单位高能耗工艺和高耗电设备的改造,每年可实现1.6亿元的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各成员单位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共207项,投入资金3.46亿元。大连船舶重工投入2000万元推进10项节能新技术应用。长征重工投入600余万元对11台加热炉进行“蓄热式燃烧”技术改造。武汉船机投入1029万元,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武汉重工投入巨资对16台热处理炉进行节能改造,热效率提高30%,减少煤气耗量40%。七一○所将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用于在建办公大楼的外墙上,使大楼节能65%以上。七一一所自主开发的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每年可节约能源7000多吨标准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