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4|回复: 1
收起左侧

海外市场千头万绪 风电“走出去”谁来当“月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海外第一个兆瓦级项目装船赴美国明尼苏达州


    “把风电场建在海外、把风电机组和零部件销售到国际市场。”相信这样的雄心壮志都已写进中国风电开发商和设备商的发展战略中了。接下来的问题难倒了几乎所有人:去哪个国家的哪个省(州)?找谁了解情况和协调关系?有哪些潜在的合作伙伴?面对同一个地区几份截然不同的分析报告,哪个更符合实际?怎么才能用足当地的所有优惠政策?谈判中如何才能不吃亏……
    企业出海犹如农民工进城?
    对于要到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投资者来说,这些“ABC”式的基本问题本应早已得到清晰答案,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目前国内的风电厂商对这些问题一片茫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12月6日召开的“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风电项目”研讨会上,戏称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风电犹如“农民工进城”。厂商们自嘲地说:“我们比农民工有钱。”
    现实也或多或少地印证了这样的说法。2009年,我国风机出口仅2.87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自产自销自建,与国内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相比,真可谓沧海一粟。2007年和2008年虽有一定出口量,但这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的风电机组供不应求,国外投资商才暂时把目光投向我国的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千头万绪,无所适从
    美腾能源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总经理詹益明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目前,中国的风电产品出口非常难,除了国外买家还没有充分信赖我国的风机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的规则与国内千差万别,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州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条款,其中会有很大差别;另外,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有个政府归口管理部门可以协调各方关系,涉及风电开发的部门和公司得一个一个去谈,千头万绪,等你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政策又变了。中国企业到海外无所适从。”
    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副总经济师柳地反映:“我们需要一个机构,列出国外合作方的清单和具体合作流程,就像谈对象一样,有个牵线搭桥的。”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出海就缺少这么一个“月下老人”,需要“月下老人”帮着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理想合作伙伴的条件。

    单兵独斗,差强人意
    从近年来国内风电企业的出口情况来看,企业自己做“功课”的结果都不太理想。
    中广核风电公司从今年初开始选取美国作为出口地,并研究美国联邦及各州的法律、电力公司、土地审批、工程建设、上网合同等内容,至今未能有实质性的步伐。国电龙源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风电场投资商,其在美国的投资无果而终。金风科技在美国建设的4.5兆瓦风电场也仅是自己投资自己拥有权益,更多的是向潜在美国客户展示中国风机和风电场的开发水平,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机出口。

    有了海外风电咨询,少交学费
    眼花缭乱、千头万绪的国际市场令中国的风电企业头疼,能去疼明目的海外风电咨询公司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如果有一种专业咨询公司,专门提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资源情况、风电优惠政策、潜在合作伙伴名称、项目名单、法律咨询、金融服务、风电场开发流程、涉及风电开发的所有管理单位等内容,并根据市场情况实时更新,给国内风电企业量身定做海外业务方案,则企业在海外的拓展会少交很多学费。
    这样的海外风电咨询公司可以从现有的风电企业中孕育而生,再以子公司的形式独立出来,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记者了解到,国内风电企业虽然大张旗鼓地要拓展海外市场,投入却远远小于宣传,多数只是试探性的,做全球化公司的决心尚未建立。
    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终有放缓的一天,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创造利润,而且可以使企业客户市场多元化,东边不亮西边亮,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6 16:4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