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15年,扬州造船能力要达1200万载重吨以上,年产值1000亿元。”24日,在全市船舶修造行业整治整合和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上,副市长闻道才描绘了扬州船舶制造“十二五”的宏伟新蓝图。
现状:布局散、岸线资源利用率低
长江运河交汇,为扬州留下了珍贵岸线。短短数年间,大江北岸运河两侧,中海运、舜天、大洋等一批大项目,纷纷“排兵布阵”。一条条制造业聚集的产业长廊已然形成。
“在沿江沿河,船舶制造产业已经颇具规模。”市经信委主任刘在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77家,去年完工量达34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331亿元,比2005年翻了三番,位居全省第三。
扬州船舶产业长大长高的背后,依然存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刘在銮表示,从规模来看,扬州船舶产业的整体水平还偏低,年造船完工量10万载重吨以上的只有11家,而万载重吨以下的则有133家。大部分船舶修造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生产条件落后。
“岸线资源利用率不高特别可惜。”刘在銮介绍,我市最为宝贵的81公里沿江岸线,船舶企业即占据了20.4公里,其中近一半为小船厂,节约使用度非常低。“寸土寸金的岸线资源,必须重新规划,实现效益最大化。”
转型:扬州船舶“巨轮”新起航
2008年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后,业内专家就预测,世界船舶发展还有5年的黄金期。“扬州船舶制造要再加速,‘十二五’是产业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期。”
我市船企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专家的预测。据了解,今年1-9月,我市船舶产业实现产值304.6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23.2亿,同比增102%。而新承接的船舶订单高达861万载重吨,一些企业的生产已经排到了2013年。
扬州造船如何迎接这一机遇期的到来?无疑,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船企高附加值、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最好选择。
“扬州要培植一批船舶‘巨人’,在市场的海洋中搏击。”刘在銮表示,扬州此次的船舶修造行业整合整治,就是将最优质的资源向最优秀的企业集中,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据了解,未来我市将进行一系列产业资源整合,重点发展邗江船舶(重工)产业园、江都船舶工业园、仪征船舶工业园、太平洋船舶配套产业基地等“三园一基地”。预计到2015年,扬州将形成造船能力1200万载重吨以上,年产量超1000万载重吨,船舶工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及配套产业集中区,把扬州打造为国家级船舶工业基地。
扬州船舶“巨轮”,开始了新一轮的远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