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9米––船舶行业技术的新突破
中国科技创造了新的“深度”––8月26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取得3000米级海试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在这个由100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的新成果中,中船重工集团702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承担了主要的设计和试验任务,而且这次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潜航员叶聪也来自702所。
3759米这个新深度,昭示着中船重工在造船技术上又实现新的突破,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又有了新的进展,同时也是中船重工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低迷的船市,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不断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打造竞争新优势: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18万吨散货船开始批量交付;我国首艘3000吨级小水线面综合科考船、60米全铝合金穿浪双体船等新产品成功交付。积极开发海洋工程装备、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座底式钻井平台等一批国内首制的平台研制成功并陆续交付,新承接了UT788深水三用工作船、300米深潜水工作母船等一批高附加值船舶……这些高附加值的船舶,使中船重工在船舶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中占据优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产品线和赢利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价值重于吨位”,一条载重30万吨的矿砂船,价值可能还不如一条载重2万吨的工程船。中船重工不仅看重造船数量和吨位,更看重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船舶产品的技术质量和价值含量。这样,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中船重工进一步凸显,也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