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海洋油气深水及水下技术国际峰会在沪圆满召开
-->
主题为“开发深水水下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波动的石油市场谋求效率最大化”的第三届中国海洋油气深水及水下技术国际峰会(CSTS 2015)于4月22-23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据介绍,此次大会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支持,北京美沙会展有限公司主办,作为国内唯一专注深水及水下技术发展的海工盛会,CSTS 2015以其精准的市场导向和多重亮点吸引了包括CNOOC、CNOOC Research、CNOOC Nanhai East PetroleumBureau、COOEC、COSL、FMC Technologies、OneSubsea、Oceaneering、Subsea 7、Fugro-ImpROV、Fugro Subsea、Richtech、PAG、Solvay、Bureau Veritas、DSME、ARKEMA、Esanda Engineering、Draeger等国内外60余家140余名海洋油气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管,结合中国当前水下技术发展现状,围绕现行油价、深水开发未来发展趋势、深水及水下关键技术及设备,中国深水及水下市场分析与需求三大板块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从多角度剖析深水及水下技术所直面的机遇以及挑战。
市场疲软总有反转时机 技术创新成为突围利器 国际原油价格目前已跌至50美元/桶左右,石油巨头纷纷削减业务投资,海洋油气行业何去何从?来自EsandaEngineering Limited 的总监Anastasis Kokkinos指出根据不少机构和专业人士的预测,3年以后,国际原油价格还会回升到100美元/桶的水平。但是,油气开采的成本始终保持着每年递增20%的速度,深水技术投资约占到整个深水油气项目投资的70%,在当前石油价格极度疲软的背景下,开发深水油气亟需更低成本、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这正是给全行业带来的新机遇。 DNV GL船级社大中华区石油天然气业务总经理邬翼给与会代表做了该公司2015年石油行业分析报告,他指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是深水油气企业走出困境的不二选择。
我国深水及水下技术研发正加快步伐 走向市场尚需助推 在开采海洋油气所需要的深水及水下技术领域,欧美国家一直居于主导和领先地位。本次峰会上,OneSubsea亚洲区域销售经理Rudisham Marjohan、Oceaneering业务发展总监John Charalambides分别就主题为“海洋油气开发中的先进水下增压技术”和“先进海底管道维修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和经验分享。水下装备是深水油气开采的关键和主流技术,近年来,我国海工企业在水下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科研、资金的持续发力,也收获了可喜的回报。水下技术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油气研究中心主任段梦兰,在会上发布了水下管汇连接器总体设计技术的研究成果,根据该研究成果制造的相关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从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上海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YongMing CHENG分享了该公司近年来在立管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美钻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建同则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水下采油树研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水下系统与产品研究设计所所长姜瑛则向与会代表展示了该公司在水下生产系统和产品的设计、建造、测试和安装方面的综合实力。这显示出我国深水及水下技术加快自主创新,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良好态势。 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众望所归,与会专家代表殷切表示:希望国内有关油气公司,要敢于冲破传统意识,积极支持国产化技术研发以及装备制造,使得国内的技术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市场应用产品。
南海开发前景远大 技术支撑任重道远 与国际海洋油气行业的不景气相比照,我国正在实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加快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为深水及水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也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重点。 中海油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刘太元对我国南海油气田深水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据测算,我国南海区域石油储量接近1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260万立方英尺,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但是,我国南海区域由于海况恶劣、地质复杂、离岸较远等不利条件,给油气开采行业带来高投入、高风险的影响,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在深水及水下技术的研发中,应特别注重如何削减投资,需要不断优化水下生产系统的流程,保证实效,并且要积极倡导本土化和新技术的应用。 认清市场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我国海洋油气深水及水下技术的发展,成为本次峰会所有与会者的共识。他们也期待在明年的CSTS期间,再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