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客321从南京禄口机场拔地而起,一个半小时以后在北京机场的航站楼降了下来,应李总的之邀,去锦西渤船重工一游。呼啸的动车穿越华北平原直奔目的地---葫芦岛北。虽然已经是春天,但是东北视乎还没有从冬天里苏醒,车外满目凄黄,出了关,抬头看了下车内的LCD屏,显示的车外温度是-7度,现在可是才下午3点哦。这温度可是江南冬季的极值。动车缓缓的靠上车站,这座车站还在建设中,是全新的建筑,收拾行李,迈出车厢,好冷的天啊!和其它的火车站不一样,这座车站外没有任何的商店和车站,除了站外的黑车,全无任何商业气息。接站的渤船经营的刘经理非常热情的迎上来。2台奥迪3.2一前一后驶出了火车站.向着城区而去.公路上车辆稀少,司机开的很快,20来公里的路一晃而过,轿车停在了海上海酒店的门口.第二天准备看一看中国最大的船厂---渤船重工.
早上阳光明媚,室外非常寒冷,吃完早餐,坐上来接的中巴,直奔船厂而去,过了航校不远,拐了个弯,路上已经没有了任何车辆,右边的远处是规模惊人的葫芦岛锌厂,左面就是一望无际的海边了,车在山脚拐了270度的弯,进入了渤海重工的厂区,右边的生活区非常的简陋,和江南一带老国有大企业的宿舍区相仿,左面的厂区建筑鳞次栉比。终于到了厂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毛主席塑像,文革的圣物还保存的这样完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30多年后再看见它,心里觉得非常的亲切,很想拿出相机和伟大领袖来个合影,同行的刘经理再三告诫,船厂严禁拍照,只得作罢。大门口的广场上整齐的排列了几十台大通道厂车,上下班的时候车队一定非常的壮观。右边的铁轨上,一台火车头安静的卧着,用火车送职工上下班的船厂全国看来独此一家。门卫看来是本厂职工,带着江南已经绝迹多年的雷锋式的棉帽,裹着大学里常见的棉大衣,四方大脸上被风吹的红扑扑的。进了厂门,远处厂区内的山头一个接着一个,右面巨大的480吨龙门吊和远处600吨,1000吨的巨吊都在紧张的工作中,中巴在船研所大楼门口停了下来,这幢9层有点50年代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虽然陈旧,但是显得很庄严,差异于一个船厂的技术部门有如此的规模和地位。进了大门,船研所的门卫迎上来要我们登记,大厅柱子上骇然的写着一条标语: 严禁携带3G手机,否则承担刑事责任。工厂的保密规定还是很严密的。乘上电梯,来到了6楼,在一间会议室里坐下,船研所的工程师早已坐了一屋,所长介绍着他的弟兄们,并告之这个总人数480人的部门实力雄厚,可以承担造船从送审到生产设计的全套图纸,在和他领导的工程师几个小时的交流中,也感觉到了这个年造船200万吨企业的技术底蕴。
中午吃过饭后一个人顺着厂区散步,在分段场地上仔细的看了准备涂装的分段的焊接质量和管件的预装质量,说实话,在国内一流的船厂中只能算中等,焊缝咬边严重,不过成型还可以。船厂的各种设备堪称豪华,远处3,4公里外山脚下的30万吨船坞看了让人羡慕,辽阔的厂区加上山头,估计不少于10000亩.国内船厂少有的巨大的港池内停泊着数艘南京油运的49000吨成品游轮和2艘出口的16.7万吨油轮。船过10万吨级的船台和一个5万吨的船坞,顺着海边是一溜排约2公里长的各个车间,站在山岛式的码头上仰头看看即将交付的16.7万吨船,充分感受下渤船重工巨大的生产能力。返回船研所大楼,看了下表,1小时20分,刚刚看了船厂的一个角,最多也就十分之一不到的地方。
下午的规格书偏差会谈的艰难,到了5点总算结束,中巴车开出了厂门,几十台厂车真的排成了长龙,船厂的大道上一下子几千人涌出,壮观。回头看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正慈祥的对大家招着手,为第二波下班工人准备的火车依然安静的卧在船厂的门口,几节车厢已经挂上,没有机会坐次渤船的火车下班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辽阔的渤船,蔚蓝的葫芦岛,可口的海鲜,下次再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