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尽在“资源互换”。
一、 关于校内各类比赛:
一般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在看到报名名单的时候,大约就知道哪些人能进决赛,然后具体名次再经过各方协商进行敲定,最后拿着这个名单开始比赛。——是不是觉得特黑暗特恶心?往下看。
无论是什么比赛,什么活动,总归是要有一个组委会的。可能是团委老师领导一个小组,可能是某个社团或者学生会,也可能是几个强力的学生自己,不管如何,有一个组委会负责组织、筹备、策划、实施关于该项比赛或者活动的一切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组委会,它的基础有两点:钱和人。
首先是钱:钱用来招兵买马、前期宣传、布置场地、设置奖品。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准备工作就是筹备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当然是赞助商,一个学校里面的活动,通常情况下赞助商首先是学校内部的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各个学院的团委办公室,学生活动是每年工作考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老师们手里是有这笔预算的,当然了,不会很多,只靠这笔钱通常都是苦哈哈的搞活动。那么第二种资金来源就是商业赞助了,也就是外联部干的事情,企业想推广自己就要往这个活动里面投钱——也就是招商引资。当然我们政治课上都学习了,资本家都是又邪恶又抠门的,很多企业会提出不给现金,而用其他资源进行置换,比如说200箱饮料什么的。如果组委会十分不幸的碰到了抠门的团委加邪恶的资本家,那么他们就只能使用最后一招——门票,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很多风险,在门票收入回笼前,组委会是自掏腰包来维持生计的。当然有风险就有回报,如果没亏,而是赚了,那钱也肯定是进了自己口袋。“资源互换”嘛。
钱的问题勉强解决了,就要考虑人的问题。以一次校园常见的歌唱比赛来说:比赛前需要能写大字能画海报的宣传制作人员、网络推广人员、报名的接待人员、采购人员;赛场上需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后台化妆师、主持人、评委、记分员、场务等等;观众席需要引导员、保安员。就算是能够重复重叠使用,杂七杂八加起来也要超过30个吧,而通常组委会核心就那么小猫二三只,怎么办?向团委伸手、向学院伸手、向资本家伸手。谁出的人多,谁就是承办方,谁的名字就能更突出,谁的年终工作总结就能写得好看。资源互换嘛~对吧。
好了,现在两个方面都搞定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了。这时候你发现报名名单中有个孩子是XX学院老师很看重的一个学生干部,指望用这次比赛的校级奖励换张党票呢,而且XX学院老师之前跟你提过,说上半学期他们学生工作组织的少,要在下半学期努力努力云云。OK,你现在花着人家的钱,用着人家的人,甚至你因为组织这次活动,连着一个月没上课,考试成绩还要拜托人家,这孩子唱歌也不算太差,长相也过得去(长得丑老师也不会看重了)——我问你,要不要让她进决赛?当然要了!资源置换啊!
那么继续,我前面说了,资金和人员的来源通常情况下不会一家独占,那么这家的人情你还了,其他的人情呢?你说你全用校外企业的?那这活动是商业活动不是学生活动,审批不过不让你进校园!再说你钱和人都用企业的了,企业还要你干嘛啊?再考虑该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年你就清水池塘了,明年你还要不要办了?于是乎,一百个报名者的名单,用眼一扫就排除70个了,为什么啊?因为他们没有可以互换的资源。
照这么说,黑也是万般无奈一黑到底了?非也!对于团委、学院、企业来说,他们都知道要适可而止,不能把群众吓得来年都不敢回头,所以这个获奖名单中,关系户一般比例都徘徊在30%--70%之间,不会占领所有高地。——特别是第一名,万众瞩目的位置,聪明的组织者会把这个位置擦干净,不考虑后台意见,纯看观众反应而定。因为第一名是招牌,代表着主办方、承办方、组织者、赞助商的颜面和比赛本身的信誉指数。第一名众望所归,那么23456是谁也就没人深究了;反过来讲,第一名太名不符实,那也只会起到反效果。所以,同学们,别灰心,虽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有10个名额供你们争夺,至少也有5个左右的,至少还有第一名呢。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啊。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比如你可以组织一个庞大的亲友团,或者掏钱买票,实在不行你就苦练十年唱功,反正你投入才有产出。资源互换嘛。用本事换名气呗。
啊,你说比赛的时候评委都是校外请的,不会掺和进来?这好办啊,你什么时候看过评委唱票的,收票算分的那个人还不是学生会的某某人,再不行主持人总是组委会请来的吧。实在非得评委当场举分的,评委们可都是组委会“资源互换”来的啊,何必请那些“捣乱”的评委啊。
PS:体育比赛也不是不能暗箱,比如改个成绩算法什么的,不过术业有专攻,我不精于此道。
二、 关于考试:
上面就说了,学校里面会有一批同学,他们的重心是放在了组织或者参加各种活动上面,不论是借此赚钱也好,锻炼能力也好,博取名声也好。多数情况下活动和学习是无法兼顾的,毕竟精力有限,所以这类同学,他们的学习肯定是落下了。怎么办?去资源互换。
这些同学在这些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大的收益人是谁呢?除了他自己,就是他直属的老师了。比较极端的情况:所有同学都全心学习,没人参加学生会。那么这些工作统统都是团委老师的活儿,现在有人来帮他分担了工作,创造了业绩。(学生每获得一个校级的表彰,学院的团委工作业绩就加上一笔。)现在人家要挂科了,要补考了,你袖手旁观?以后谁还给你干活儿啊?于是乎团委老师就要开始使劲了,他先找老大,比如院长啊主任啊什么的。老大一看,小伙子(小姑娘)为了本院学生工作,尽职尽责,要表扬,要支持!(关键是他也怕下面人寒了心不给干活)于是给任课老师打招呼,任课老师犯不上为了一个学生的成绩就驳老大的面子吧?特别是一些科目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一说,大笔一挥,搞定。多搞定几次,老大一高兴,嘿,真给我面子,明年你侄子入学的事找我来吧!
好了,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出现的,那么它就证明了一点:考试过不过,老师一支笔。既然任课老师可以跟院长,间接跟搞活动的同学进行资源互换,是不是普通同学也可以呢?当然可以。只要你搞清楚老师的资源成本就行了。一般老师对于让同学挂科,有几种心理:
1. 你不给我面子,老不来上我的课;
2. 你就是考得差,我又犯不上卖你面子;
3. 我故意多挂几个,显得我学术超群,为人清高;
4. 我故意少挂几个,学生就喜欢选我的课,我课多,奖金就高;
5. 学校有指标,我最少得挂几个,这孩子不是我们学院的,算你倒霉!
不好说同学们会遇到哪种情况,反正死在第二类的最多,因为你们没有给老师一个不挂你的理由。或者你天天跟老师唠家常让老师把你当“自家人”,或者你送礼做“等价交换”,或者你色诱,或者你抓他把柄,或者你找人说情。总之,你提供出互换的资源了,价格合适了,也就不挂了。
PS: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老师油盐不进,刚正不阿,这时候你就得“曲线救国”,在补考上作文章了。
三、 关于成绩
为什么了说了考试还说成绩呢?因为这其实是两件事,卷子确实是任课老师判的,可是你打印成绩是去任课老师那里吗?不是的,对吧。
现在都是电子化管理学生成绩,所有成绩都在一个数据库里面,很多老师都拥有等级不同的权限,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我们不谈论制度问题,只说什么情况下,老师“个人”会为你修改成绩。
1. 你要留学:都联系好了,就差这平常的成绩单了。——你找到老师,老师我被XXX大学录取了,毕业了就去他们那,现在就差一个好看的成绩单。老师一听赶紧上报,我班有一才子,学术突出,为校争光,考取XXX入学资格,望校方支持一二。学校一看,嘿,又有一个留学的,回头招生的时候一说,我们有多少多少学生顺利留学了,那得多收多少学费啊!一个戳子盖下去,同意!老师拿着这个,带你去数据库,改吧,改一门成本费10块!你看,你的努力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多好。
2. 某个老师想赚钱:他权限比较高,改了也没人能发现,能发现的也是他自己人,于是悄悄散出消息,能改分,一门600!你只要不是改成特离谱的成绩,也就搞定了。所以,你得多认识几个门路广泛的同学以备不时之需。
3. 密码流失:我的一个学长有幸获得密码,全班收益。后被发现,学长被处分,但是分没变,因为学校丢不起这脸,也查不出原来多少分了。
4. 你要毕业了:光是毕业没用,还得有人给你说情,走个门路,收点费用,学校在就业问题上支持你一把,不过切记,这是小范围的,绝不能外传,必须是信得过的学生!这点上,学生会的同学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四、 关于学生会
在以上三段中,我一直在强调学生会同学们的优势所在,事实上,除了学习以外,在学生会或者社团里面工作过的同学,他们的综合素质整体上要大大优于其他同学。这个“综合素质”我指的是见识面、阅历、条理工作的能力、人际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成本意识等等今后工作中需要的能力。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两个同学,智力相同,年纪相仿,背景相似,一个在基层工作,每天进行机械性重复劳动;一个在国务院见习,天天旁听各种上层决策会议。时间不用长,一个月之后拉出来比比,谁更厉害?显而易见。而这就是天天只上课,和天天泡在老师办公室里的区别(行政老师的办公室啊)。
想加入学生会,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直接投身学生会各个部门之中,一个是当班长或者班团书记,总之一定要让团委或者党委老师直接领导你,这样他才能记住你,把你当成一个“自己人”而不是放在“其他同学”那堆儿里面。
切记一定要在大一就表态,大一的时候,大批陌生学生涌入校园,置身于团委老师的领导之下,在老师能够完全把握这群学生之前,他需要一些同学反馈学生内部的声音,需要他们传达自己的意志,需要他们来做自己的手脚来控制、引导“其他同学”。这时候你主动投效,你就是“自己人”。等你大二再想进去,你就是“外来户”了,亲疏有别,懂吧。
PS:学生会部门分类对应锻炼能力:
1. 办公室——天天和老师打交道,和GWY的工作何其相似,就算去了国企,也是坐办公室的。
2. 外联部——招商、销售的预备役,早早的就能在工作中获得经济收益,而且直接锻炼了谈判能力。
3. 组织各种活动的部门——组织能力、策划执行、统筹规划、管理能力,你没在大学组织过活动,你面试的时候怎么敢就把这些能力写在你的简历上?
4. 社团团长或者各级部长——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品牌营销、各类公关,没指望你做的多好,但是这些是一个合格团长的必修内容,也是一个新员工值得企业培养的基本理由。
5. 宣传部门、广播站——设计、广告、营销,企业的市场部就喜欢要这些孩子。如果你有幸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工作,那你在学校就可以横着走了~至少请假方便得多。
6. 不记得还有什么样的部门了,欢迎补充。
五、 关于考研:
学术型的大学是希望本科生都考研的,因为考研的人越多,学校的学术地位就越高,而且考上了研究生,本科就业率也就可以保证了。至于说未来研究生就业问题——这不是还没成为社会焦点嘛,先搁搁呗。
研究生考试其实有点像国家GWY,先考个统一的笔试证明你有足够的学术储备,之后让学校再从及格的人里面挑,专挑看着顺眼的录取。既然形式是一样的,那么诀窍自然也是一样,笔试这块儿如果你过了的话,就看“面试”这个环节面试官的心情决定了。为什么本校的考研好考啊?因为老师还是那批老师,为了本科的就业率他们自然要优先照顾一下“自己人”,——明白了吗?如果你成为了导师的“自己人”,当然 就可以享受“内部”待遇了。
所以如果你确定了自己今后一定是考研的命,那你最好从大二开始就跟你未来的导师套近乎,先混个脸熟再说。如果你不想考本校的,那就远程联系呗,邮件、QQ、MSN,啥都行。多数人在接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一个倾慕自己的、求知若渴的学生来信联系的时候,心中那一丝名叫“虚荣”的心弦都会小振奋一下,所以你们的初次接触应该不会太难,之后就看你的沟通水平了,对自己外貌有自信的可以把照片附在邮件里,毕竟视觉印象比文字更清晰。——你猜,如果你能跟导师保持这种紧密联系的关系的话,你考研的时候他会不会把你直接收入门下呢?
六、 关于就业:
1. 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未果的情况下,喜欢抱怨说现在没关系的人找工作太难了。
2. 学生会的同学找工作顺利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当然有实习经历的就更高。
知道为什么嘛?因为实习的时候,你的领导、同事,就是你的关系,如果你跟他们混的不错,他们那里会有很多“内部推荐”的机会——或者是自己单位的、或者是他们的生意伙伴的。
一个企业在刚刚开始招人的时候,一定是任人唯亲的,就好像如果你们现在想创业,那你们一定会跟自己认识的人合伙一样,图个放心啊。同理,企业也会先从认识的人里面找,如果没有,那就是在“认识的人”的“认识的人”里面找,以此类推,所以很多实习生去就职的工作,你在招聘网站上根本看不到,因为压根就没进行外部招聘直接“内部消化”了。
那为什么学生会的同学求职也会很顺利呢?因为他们比其他同学的优势是——他们认识很多学长,而且因为工作关系一般来说处的还不错。在你们找工作的时候,你们的学长在干嘛呢?没错,他们已经是正式工了。他们的领导会问他:“现在忙不过来了,你有认识的小孩儿能来实习的吗?” 你们看,这就是关系。
另外,找工作这件事,特别是第一次找工作,所谓“男怕入错行”确实没错,这涉及到你的职业起点在哪里。但是也没有很多人渲染的那样严重,因为还有个行为叫做跳槽,知道企业对应届生的任职心理周期是多久吗?三个月而已。因为这三个月足够你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家企业了。
再另外,有些简历上的内容其实不像你们想象中那样好用:
l 学习能力——企业招你是让你去为他创造价值,你说你学习能力很强,有个P用啊,在我这都学会了再跳槽吗?
l 管理组织能力——你要没管过5个人以上你就别找骂了,你当这招寝室长啊?面试官三句话就知道你在吹牛,何必呢。
l 某些奖学金——不是说所有的都没用,不过你写一些名字奇奇怪怪的奖学金你是在欺负我孤陋寡闻吗?还是在暗示我其实你比我厉害?简历上的东西必须能够证明你一方面的职业价值,其他的都是浪费笔墨。
l 有创意——你真有创意你就不这么写了,直接说案例多好。
l 认真仔细——简历里面有标点错误的,直接就PASS了,你糊弄谁呢?
当然这些也不绝对,说不定你的照片就合人家眼缘呢?
所谓的潜规则,其实无非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交易而已——你找到了商店,你付了钱,你得到商品。资源互换,很公平的。所以在你有能力制定规则之前,你先遵守规则吧,不要去骂街,那于事无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