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员工
- UID
- 2992
- 积分
- 265
- 金币
-
- 活跃
-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6-11-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2006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列全国同行首位。这是我国单个造船企业首次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双百亿元。这也是大连船舶重工连续4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20%。 无疑,这骄人的业绩凝聚着大连船舶重工人的智慧、心血与汗水。但大船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从困境搁浅到扬帆远航再到劈波斩浪,驶入世界造船业“五强”,创造了中国造船业一个又一个奇迹,不能不让人注目这艘大船的掌舵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波。
临危受命,一肩担起两副重担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整合重组成立的。和辽宁许多大型国企一样,大连船舶重工在共和国的工业史上也曾有过耀眼的辉煌,它是中国最早建造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船厂,建国以来,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各种类型船舶2700艘,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艘万吨轮、70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80年代中国第一艘出口船,直到90年代中国第一艘VLCC,大连船舶重工不仅创造了中国造船发展史上60多个第一,更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无数荣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航母”级的造船企业,在2003年前,却因各种原因导致交船拖期,遭遇巨额罚款,公司连续3年承受着巨额亏损,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如何将这艘搁浅的巨轮导入广袤的海洋,使其扬帆远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担任大连新船重工总经理的孙波。
孙波,196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被分配到当时的大连造船厂,先后担任过计算机研究所设计组组长、船研所工艺科副科长、船研所副所长、经营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兼经营处处长、经营副厂长。
在大家的眼里,他思维敏捷,沉稳干练,经营灵活,在担任副厂长6年多的时间里,成功地调整了工厂的产品结构,并在继续拓展造船产品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海洋工程和重工产品,特别是成功地承接了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打破了日韩的垄断,使我国在VLCC建造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2002年12月,他被正式任命为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3年间,公司平均每年以36.46%的发展速度增长,生产总量连续两年翻番,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被国际航运界评为“中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船厂”、“中国造船业的旗舰”。2004年,在英国《劳氏》杂志世界船厂排序中一跃从原来第24位上升到第7位,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进入世界前十名的造船企业。
2004年3月18日,孙波临危受命,同时兼任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大公司的总经理。
再造生产体系,一年扭亏为盈
大连造船重工万余员工的目光聚焦在这位新掌舵人身上。在大家的瞩目中,孙波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烧 “三把火”,砍“三板斧”,他温和地微笑着,走进各个生产场区,调研、感受、思考。随后,他以企业家的谋略和胆识,提出了“五个造船理念”——— 数字造船、绿色造船、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总装造船。同时,实施“五个转变”——— 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由被动答复型向主动落实型转变、由简单收发向综合协调服务转变、由依赖领导协调工作向部门之间主动沟通转变,推进“五个创新”——— 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他首先开始生产体系再造工程,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模式:时间上有序,空间上分道,将原来按专业管理的生产流程变为按块管理的生产流程,实行扁平化管理,取消所有的工段长。
这项改革措施在全公司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来,许多人就担心,在当时全国国企都在“减员增效”的氛围中,这位年轻的新官会不会也将他们裁掉。如今,原来权力极大的工段长取消了,下一步会不会轮到工人。一时间,企业上下人心惶惶。而当时,正是一艘新型军舰即将出坞的关键时刻,连一向沉稳的孙波也有些担心此举会影响该艘军舰按时出坞。但是,有着极高政治觉悟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新老军工们,没有一个人因此闹情绪脱离岗位,就连那些没了职务的工段长们也是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在工地。硬是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
军舰出坞的那一天,孙波感动得几乎落泪。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总量,摊薄人员包袱,从而不让一名工人下岗是他在心底的一个庄严承诺。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大连造船重工所造的船只,每条船均在合同期内交船,一举摘掉拖期罚款大户的帽子,两厂整合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62亿元,销售收入83.84亿元,造船完工232.77万吨,这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05年上半年公司提前两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目标。
社会化造船,6个亿撬动30个亿
2005年12月9日,原大连造船重工、原大连新船重工整合重组成立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海内外媒体以“中国造船业新型航母起航”作出评价。
44岁的孙波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大连新、老两厂的整合重组,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打造环渤海湾造船工业带、做强做大造船主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创建国际一流船舶集团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
孙波深感责任重大,他率领公司的班子成员,精心绘制了这艘“新型航母”航行的路线图,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最强最大、世界一流的船舶总装厂和中国海军水面舰船最强最大的制造基地,打造中国造船工业的新型“航空母舰”,从而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根据这一目标,到2010年,大连船舶重工造船能力将达到600万吨,产量达到500万吨,经济总量、销售收入均超过200亿元;到2020年,造船能力将达到850万吨,产量达到740万吨,经济总量达到55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按照这个发展思路,大连船舶重工规划了未来发展的两大板块、三个支柱。一是在环香炉礁海湾形成以船舶总装为核心功能的主体板块,通过形成环香炉礁海湾的造船工业带,牵动整个大连造船业的发展及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二是在厂区本部以外精心构筑五大平台,即船舶总装配套平台、海洋工程平台、重工平台、合资平台、船用/通用机械合资平台。以军品、民品、海洋工程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通过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项目和大型船舶总体建造系统研发平台等,逐步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总装造船基地。
为实现总装造船的目标,孙波提出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实行“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基本思路,通过五大平台的推进和实施,逐步培育以大连船舶重工为核心的造船产业集群。
造船总装化,首先要摒弃传统“大而全”的企业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化协作网络,把可以通过协作外包的中间产品,尽可能从造船主体分流出去,发展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通过建立中间产品专业化协作厂,实现专业化制作。2005年8月,大连船舶重工与大连松辽船厂签订了15年的上层建筑制作合作协议,预计2007年年产量达万吨以上,目前,松辽船厂已为公司提供了16艘船的上层建筑;2006年6月又与大连电机签署了15年的成品化分段制作合作协议,形成生产能力后,大连电机柏岚子分段生产基地每年将为公司提供12万吨的成品化分段。这些协作不但缓解了由于公司造船总量不断扩大,船台、船坞建造周期进一步缩短,对成品化分段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的分段瓶颈问题,提升了造船速度,同时,还为企业节约了巨额资金。
大连船舶重工党委书记刘征告诉记者,这些协作企业如果都由公司来办至少要投入30个亿,而现在公司只投资了6个亿就办起来了。
如今,仅大连地区针对大连船舶重工的材料供应商共计342家,外部协作单位共计270家。不仅盘活了部分“无米下锅”的企业,为大连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专业制作厂,牵动整个大连造船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眼下,物流中心、舵轴加工中心、舱口盖制作基地已投入使用,与香港茂盛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与鞍钢合作的钢配中心、与国内企业合资组建的船舶家具木舾装制作等也将实现社会化生产,大连造船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自主创新,跻身世界造船业五强
作为中国造船“航母”的掌舵人,孙波知道,要想跻身世界造船大国,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因此,他带领全公司技术人员先后开发和设计建造了代表中国造船能力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代表中国造船技术水平的5668TEU集装箱船、代表中国造船管理水平的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最具前瞻性和市场潜力的11万吨成品油轮等标志性产品以及15万吨原油轮,15万吨散货船、5.2万吨大舱口多用途船、2.8万吨多用途集装箱“梦幻型”系列船、4.4万吨成品油轮“中国大连型”系列船、“巴拿马”型油船,1700箱集装箱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RO-RO1.23万吨现代化滚装船等。
目前,大连船舶重工30万吨超大型油轮 (VLCC)、11万吨成品油轮、4250TEU集装箱船、4.6万吨化学品船、7.6万吨成品油轮已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批量化生产,这为降低成本、缩短船舶建造周期创造了条件。所服务的船东分布在丹麦、挪威、伊朗、比利时、希腊、瑞典、美国、德国、智利、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等国内用户的船队中,也越来越多地拥有了他们所造的船舶。
与造船主业共同成长的还有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海洋工程制造,大连船舶重工先后为国内外业主设计建造了“大脚Ⅲ型”钻井平台;浅海区的气垫组合式、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海区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工程上部模块结构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轮、下水驳船、海洋综合检测船、三用工作船等,并成功地开发了海洋工程改装、修理市场。到目前为止国内所有钻井平台的改装全部由大连船舶重工承担。而我国首次建造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最具现代化的、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水深400英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JU2000)的建造成功,标志着大连船舶重工可以胜任当今最尖端的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
目前,大连船舶重工坚持以自主创新打造品牌船型,有选择、大规模地承接批量型船舶,已承接4250TEU集装箱船45艘、11万吨成品油轮35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23艘、7.6万吨成品油轮11艘、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5座。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最新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大连船舶重工累计手持新船订单量已跃升为第五位,这是中国船企首次手持订单量进入全球“五强”,打破了韩国船企长期占据前7名的格局,成为国际造船市场的新亮点。
孙波,这位年轻的造船人正带领着大连船舶重工,远渡重洋,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迈进。(记者 刘 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