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遥远
收起左侧

关于振华重工美国大桥钢结构及英国发电桩出现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09-11-1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振华还真的挺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类似的钢结构不但振华没做过,全世界就没有一个厂家做过,交给谁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回复上文:振华第一次制造美国钢结构大桥,并不代表全世界就没有一个厂家做过,美国也不是第一
次定购钢结构大桥。以今天的制造技术及工艺水平,对不少中国钢结构企业来说,制作钢结构大桥并不困难,不过是箱形梁结构而已,板也不厚,桥塔结构稍为复杂一点,但也没什么,关键是控制好焊接质量。山海关桥梁厂,是国内制作钢结构大桥的专业公司之一,除为国内制造了不少钢结构大桥不说,也帮香港制造了深圳湾西部通道大桥及香港昂船洲大桥(都按英国标准制造,质量要求很严,监理为英国人及日本人),质量还不错,特别是昂船洲大桥,钢结构主跨长1018米,桥宽约56米,双向各三车道,目前是世界上第二长的双塔斜拉桥,仅次于国内的苏通大桥。
    振华制作的英国近海风力发电桩,140根桩,工程量约11.75万吨,筒体结构,形式简单,直径在5米-6.3米之间,板厚在55-83,材质为S355NIL,难点在全部是厚板焊接,振华缺乏好焊工加上对焊接过程的监控不到位,导致焊缝缺陷很多,特别是横向裂纹,因而大面积返。
    板厚的风力发电桩焊缝质量如此差,而采用中板为主(板厚10--25)的美国钢结构大桥,焊缝质量也如此,焊缝也存在不少横向裂纹,振华是应该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本身存在的问题,怎么去改进,提高,毕竟近海风力发电桩振华不是全球首制,早已有人制作。
    振华好像是只擅长制作桥吊,毕竟已做了近二十年,它不擅长于学习,应变,当碰到它未做过的新产品,特别是国外要求稍严的,就显得束手无策,毫无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呵呵,回复楼上的,当时美国大桥项目交给振华的时候美方就谈道,同时有一家日本公司竞标,日方竞标时就提出振华没有相关经验,言外之意应该交给日方,结果美方的答复是,振华没做过,你们也没做过,可见这座桥的不是简单的钢结构桥而已,否则美方也不用这么说了。
至于说振华不善于学习和应变,这更不知从何说起,振华当家的港机产品就是跟日本人学的,现在是日本人到振华来学!为开拓市场进入浮吊领域才几年,截至目前为止是国内接单和产出成品最多的,远远超过拥有更多经验的所谓专业厂,进军海上平台领域,很快一次签订22亿美金的大单,而且签约价格即使比在海工高潮期也并不逊色,那些所谓善于学习、应变的厂家哪个签过这样的订单?照你这么说那些买家都是傻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至于英国项目,别忘了振华是在报价高于挪威对手的情况下抢的订单的,用户对于振华的技术水平难道还没有你了解?新项目出点问题很正常,振华做不好,交给别的厂商一样未必做得好,楼上的朋友能不能举出任何一家不出问题的厂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衢州
努力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基于事实的讨论,很重要。这里不管说什么,不是在看什么人的笑话。当初振华可是说过,大桥通车前把振华的名字挂在大桥上。真出了问题,作为黄皮肤中国人,大家有什么光彩之处?

海上平台的大单,这个价格不妨问下懂平台的,然后再看下船东背景,这个事实才更有说服力。另外几个项目,当初竞标到手的优势之一,是振华的集成能力。但凡巨大的工程项目,分包商越少,工程风险相对越低。但最后的质量仍要靠事实说话。

中国人,以往的好话听了太多了,以现在的国力,似乎已经不再需要过于自我标榜吧?我们要做的是,仍然用以前埋头苦干的精神,加上现在最新的思维、理念、工具,做出更好的业绩。地球人都知道国产货的差距在哪里。光苦干硬上,没戏;买了一堆先进工具,不愿投入,同样没戏。

如果真那么想做一流,就不要稍微有点问题马上看人家可能做的怎样怎样。你不得不服气的说,日韩新加坡的整体水平就是高我们一块。

另外,一直想点一下:做好A,不代表能做好B,如果对B的认识还停留在A的简单叠加的话。A和B的区别,专业人士已经在上面的帖子里说的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当然我们不能说报纸和电视台都是报喜不报忧,不过窃以为拿那些平淡如白开水之类的论据来说明问题是不够的。

“日方竞标时就提出振华没有相关经验,言外之意应该交给日方,结果美方的答复是,振华没做过,你们也没做过”很精彩啊,咋看上去。不过我确有点怀疑此类话的出处,似乎戏剧化成分多了点。商务或技术谈判的场合会这么说话吗?我本人少见多怪了,在类似的场合没见过外方这么说话的。为什么?缺乏最基本的礼貌。以海工项目为例,老外算是经验丰富了,但一般来说超成本拖进度的事仍层出不穷。做工程不是过家家般的赌意气。

从技术层面,不在于关心是否造过这种桥,核心是:管理能力(质量和进度的控制)、大厚板焊接经验及相关工具。只要干过大型箱船的、半潜平台的、FPSO的,在这方面完全可以拍胸脯(不具体说这些项目哪些部位有超厚板焊接了,有卖弄之嫌,干这行的应该了解)。在工作中接触的老外,都是这样审查资质的。

多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比泛泛层面的豪情万丈更有利于克服困难创新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了,在中国建造钢结构大桥并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刚刚兴起的时候觉得比较困难,当时国内的制作厂缺少经验,制造水平落后,做得比较艰难些,但也有优秀者如沪东造船厂,上海南浦大桥及杨浦大桥都是由它制作的,质量都不错。
约93-94年,香港青马大桥由东莞振华建造公司(香港太元集团在大陆制作厂)制作,质量不错。
      97年,香港仃九大桥由深圳胜宝旺公司制作,质量差,很多裂纹,被香港政府列入质量黑名单。
      04年,香港深圳湾西部通道大桥由山海关桥梁厂制作,质量不错。
   06-08年,香港昂船洲大桥由山海关桥梁厂制作,质量不错。
以上大桥都按英国标准制造,质量要求很严,监理为英国人及香港人,日本人)
近几年国内建造的钱塘江跨海大桥及苏通大桥,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气,不都是国内厂家制作的,质量还不错。
按理说,以上海振华的名气,4万多员工,号称7500名焊工,制作美国钢桥应该不吃力,但偏偏阴沟翻船;同理,上海振华制作英国近海风力发电桩理应比较顺利,但也翻船了,可见别人能做好振华不一定能做好,振华做不好,别的厂商未必做不好,振华也不必托大,焊工的整体水平肯定不如邻近的江南造船厂,振华号称的7500名焊工中技术好的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施工队老板给40-60元/天的焊工,做桥吊还凑合能用。
在振华制作英国近海风力发电桩的项目上,我遇见过一个返修点竟然返了十次才过关的情况,当然这是极端情况但也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接上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但也反映了焊工的水平确实不咋地,如振华再不花点钱请多点好焊工,做伊朗的海上平台时必将像现在的美国钢桥及英国风电项目一样阴沟翻船,当然如由国人来监理,也不一定翻船,哈哈,尺度不同嘛。
做海上平台,上海的外高桥船厂做的还不错。
振华在国内做桥吊比较牛,一个原因是国内做此产品的厂家少,竞争不太激烈,加上交通部的扶持使得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吞并上海港机厂就是一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振华在国内做桥吊比较牛,一个原因是国内做此产品的厂家少,竞争不太激烈,加上交通部的扶持使得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吞并上海港机厂就是一例。"
连点基本常识都不懂也来发言,真是佩服了,振华是在国内做桥吊比较牛么?振华的主要市场在国外吧,全球八成的市场只是在国内牛就可以了么?中国市场也太大了吧?振华成立的的第一笔订单也不是国内的中交之类的关系订单吧,是靠的加拿大人的所谓“扶持”吧!振华开始做港机的时候不是国内做此产品的厂家少,而是国内的港机产品完全被国外垄断,现在还有国外的产品在中国销售么?
顺便说一句,既然你说那些公司做的钢结构桥都质量不错,当初他们怎么不去竞标啊,这可是国际招标的,可不是中交给的关系订单,振华质量这么不好,美国公司放着这么多优质公司不要,非要振华这样质量不好的企业来做,看来也是在中交的要求下了?真是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钢铁行业的工厂一般都喜欢层层转包,水平参差不齐,当官的几乎不管焊接工艺,按时交工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带数据的事实,哈哈。有扶持起家的底子比较好,这话没错的。当然振华仍靠自己努力去争国外大单,这点确实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吃着皇粮浪费钱的企业多了去了。

争气,不是靠嘴皮子。

部分港机订单采用的是低价抢市场占有率的策略。就以官方的说法吧,第一座港机振华几乎用做工艺品的思路干,可以说不计成本,当然也就此竖立了良好的口碑。至于德国那单,老总自己也承认主要为了卖个名气。港机的技术核心点在哪里?附加值在哪里?除了人工费以外,我们到底靠什么占领市场的?有更清楚的倒可以讨论一下。就我了解,那套定位的GPS确是一个亮点和创新。我们赢,也要知道赢在哪里,这样不会用放之四海的标准干别的事。

似乎还可以思考下,为何在占领了80%的国际市场后,振华这么急于开辟第二战场。仅仅是勇于开拓的精神一点吗?桥吊市场是否处于逐步饱和及更低利润率的情况?那么这第二步到底该怎么走好,同样为中国人争气呢?

这样巨大的桥梁工程,有基本的人工时投入,故不是什么规模的有业绩和能力的公司都可以介入的。比如更有经验的国营船厂,前2年除非拉掉相当部分造船单子。所以振华显出了其优势。其他的商务、技术因素还有:融资(知道为了那个22亿的伊朗平台,国家给了多少融资吗?所以我个人相当不以为然的)、运输(用振华5号这种级别的船运大件,反正风险自负,这个标准不提也罢)。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就是每每与时俱进,动辄XX个月出成果。这种热情绝对值得鼓励,热情背后的玩意真的不宜提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上的各位大侠说的都很有道理,企业不可能是完美的,有困难就要克服,振华从创业到今天,短短17年,靠的正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如果说桥吊没有技术含量,外国人不愿意做,那我们的造船呢?我们现在每年能出多少高附加值的船舶?大家都是在学习中探索,制造。国内的海工大多都是处在结构物层面,海工的核心部分,设备都是进口!不要被几十亿美金的平台价格吓唬住,貌似卖的价格越高越不赔一样。振华的平台价格一直遭受外界的质疑,很多人认为振华是低价抢占市场。事实呢?批量生产,成本会降。最主要的是振华的钻井系统等关键设备全部是自己研发制造。比如大载荷抬升机构,大模数大尺寸齿条高精度加工,大速比人字齿行星齿轮,抬升系统的调速同步控制,腿桩锁紧系统等。设备计术国产化了,价格自然就降低了。振华每年拿出千万来奖励科研创新的员工。无论是进入钢构行业,还是海工,它缺的是经验。我们国家每一家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上的各位大侠说的都很有道理,企业不可能是完美的,有困难就要克服,振华从创业到今天,短短17年,靠的正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如果说桥吊没有技术含量,外国人不愿意做,那我们的造船呢?我们现在每年能出多少高附 ...
danile0620 发表于 2009-11-13 09:38


回家洗洗睡吧,什么不好当,当五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带数据的事实,哈哈。有扶持起家的底子比较好,这话没错的。当然振华仍靠自己努力去争国外大单,这点确实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吃着皇粮浪费钱的企业多了去了。

争气,不是靠嘴皮子。

部分港机订单采用的是低价抢 ...
commando 发表于 2009-11-13 08:52


在交流版上潜水n久,就是觉得COMMANDO是看问题最理性,思路最清爽的一个。
不得不顶。以你的见识,前途无可限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回家洗洗睡吧,什么不好当,当五毛。
sjtunaoe 发表于 2009-11-13 18:50


此言差矣,五毛那是帮外国人说中国不好的地方的枪手

此人的水平不是五毛,是3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撇开机械,电气方面不说,单就桥吊的钢结构制作来说,确实是小儿科,板不厚,箱形结构,角焊缝为主,少量对接缝,对焊工的要求不算高,一般的焊工基本上都可应付,因而在振华公司内,施工队老板才大量使用40-60元/天的焊工,以这样水平的焊工去焊接美国钢桥及英国风电桩等高要求的产品,大量返修是注定的。
其实振华公司的项目管理,生产管理也有很大问题,未能在项目早期发现问题,问题出来后也未能采取对策去及时解决,搞工艺的人员不太称职。
振华场地大,在钢结构行业也只有船厂才能超过它,前几年,船市火爆,对非船钢结构,大的船厂生产安排不过来,无暇顾及,从2008年下半年起,船市进入冬天,不少大船厂缺少定单,必然涉足非船钢结构,竞争会更激烈,客观的说,振华也就在桥吊及大型浮吊上有优势,在其他钢结构方面,毫无优势,别看振华拿下伊朗的十座平台大单,如是它自己制作,振华也是准备缴足学费的,就像现在的美国钢桥及英国风电项目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当然,在桥吊方面,振华的产品质量也有滑铁卢的时候,好像今年就有一台桥吊在发货新加坡交付使用后约一年,因不能正常使用,被业主要求拆回振华返工的事吧,振华每年因桥吊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扣款的总金额都在几千万美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从来不否认前途的光明,不过这不是针对振华一个企业,而是中国未来的高端制造业。但是,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我们只是希望这个过程中的学费付的少一点罢了。我们没有资格去挥霍这点攒下不易的家当和百姓的血汗钱。

自升平台的升桩机构、钻井系统,不是说国内自己干绝对不行。早在80年代,我们就自己集成过钻井系统,至今用的还不错(勘探3号)。问题是,自此以后,我们几乎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这种情况,和大飞机很有类似之处。国人的思路似乎永远那么功利和短视,对基础工业和一届任期里看不出大成果的项目,能缩就缩。

可以问问国内在干自升的几个船厂,全部核心设备买来,还有N多建造方面头痛的事,做升桩试验时还提心吊胆。很正常的。自己设计建造,且不提最要命的精度问题,如果重量控制不住(100%会发生的事),如果处理平台的有效荷载指标?如果这个船价全部把宝押在这么多国产件上,如果到时顶不上去,怎么办?

印度的呕心之作“阿尔琼”主战坦克的研制,就是圈内经典的案例。再多的热情,在冷冰冰的钢铁面前,蒸发起来快的很。人家的教训,我们不能现学一下,非得自己亲身再经历一番,有瘾不是?

现在的问题仍然是前面提的,钻井系统基本由MH和NOV包打天下,我们自己的平台自己用,可以,不过多少冒点风险。不妨问问中海油要不要。伊朗兄弟的思路不明,平台不是散货船,拉几条随便丢到哪里打井就可以。别以为通用性的玩意好做,越是通用,考虑的因素越多,系统越复杂。否则就是实际干活时处处受限制。

知道老美现在经济上怎么打压伊朗的吗?已经发生的项目在这里不便提。在国内配套还不过关的情况下,如果到时连设备分包都有问题,这种项目就game over了。然后我们的银行还扔那么多钱,我们纳税人的钱。但愿这又是国家能源战略的一种表达方式,仅从企业行为而言,我不知道如何通过风险评估的。

通过一些透露出来的个别项目技术细节,以我这种水平和工程阅历都有点皱眉头痛。不过平头百姓,急也是瞎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4 08:01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