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海上列车研究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8 18:19
这要多少个车皮,才抵得上一条30W吨的VLOC的装载量啊 -------------------
看看我上面发的这段话,用 N个 ...

请问 你这个电动推进的电是用什么类型的发电机来供应?
1 汽轮发电机
2燃气轮发电机
3 柴油发电机?
供电单元是集中在1 或2个车厢安装?还是 分布式多个供电单元?
燃料储存供应怎么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22-5-2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上有行家已经指路了,先把概念模型搞出来,架构,主尺度,稳性和结构的可行性分析。没有基础理论,只是个科幻故事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上面提到的两个致命问题,都是建立在不进水的大前提下哦。另外,如果按照40尺集装箱的尺寸(LXBXH约等于12mx2.35mx2.6m)来定义一节车厢的尺寸的话,这个概念更是有问题,因为稳性连沿海航区估计都没法满足(载货时将大大抬高重心高度),水线。。。。。。。。

----------------------

首先,水上列车要高速行进波浪就不能太大,如果硬要高速航行必然会出事。如果风浪太大,必须要慢行才能保障安全。

由单列集装箱组成的水上列车只能在内河里跑。大型海上列车虽然抗大风浪的能力强一点,但是也是有限度的。遇上了很大的风浪,一定要慢行才能够保证安全,同时,在慢行时也不能让海浪把车厢打坏。

在创新中,如果创新基于深厚的行业沉淀,这样定势思维的包袱会过于沉重飞不起来,这就像现在的你一样,是很难提出像我这些创新的。我不是基于深厚的行业沉淀来搞创新,定性思维的包袱很轻,所以我的思维能很轻松的飞起来,能大量地提出一般人提不出的创新。这些创新还有气垫列车、建立沙漠经济区、能消灭失业消灭贫穷的市场经济等,所以你这种人和我这种人在一起干这些活儿,这可能是上天安排的最佳组合最佳拍档,我提创新你纠错,效率高的很呢。水上列车概念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可以先做些模型来做检验哦,哦,对了,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搞一些水上列车模型竞赛来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请问 你这个电动推进的电是用什么类型的发电机来供应?
1 汽轮发电机
2燃气轮发电机
3 柴油发电机?
供电单元是集中在1 或2个车厢安装?还是 分布式多个供电单元?
燃料储存供应怎么解决?

---------------


如果是小的可以用现在的电动汽车的3电系统来搞,如果是大型的,可以研发大型船舶发电机和电动机哦。供电单元我想搞分布式的可能会好一点,例如搞一些发电和储电的专用车厢,里面集发电储电和推进于一身,一列水上列车到底需要多小节这样的动力车厢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楼上有行家已经指路了,先把概念模型搞出来,架构,主尺度,稳性和结构的可行性分析。没有基础理论,只是个科幻故事罢了。

-------------------

赞同,借鉴安卓开源,希望爱好者们一同努力,共圆水上列车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8 21:47
我上面提到的两个致命问题,都是建立在不进水的大前提下哦。另外,如果按照40尺集装箱的尺寸(LXBXH约等于1 ...

作为真正解决了特种任务执行快艇风浪中及对抗性环境下的姿态和生存问题、有自己独创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架构且研究过世界行业格局下几乎每一个玩家的高速艇模型特性的人,我感觉这位仁兄可能对于什么才是行业最前沿运用痛点,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什么才是基础理论的突破,什么才是基础架构的发明,什么才是基础架构工作逻辑在基础科学上的可行性,甚至可能海上浪和涌的形态,不同尺度和参数匹配方式的船在不同航行模式下在海上跑的样子及与之对应的兴波形态,等等,可能都没有如何去留意或观察过,更何况,这么复杂的概念,如果连遇到风浪都吃不消,就只能在遮蔽航区玩玩,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现实价值,更别谈装载能力差的可怕了(当前行业普遍使用的货船——无论装的是什么货——都可以完虐这个概念的现实价值)。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基础认知的突破,而基础认知的突破,对于特定行业(如船舶行业而言),没有上面这些的沉淀,是不可能有认知突破的,有了这些沉淀并察觉到行业最前沿运用痛点折射出的基础理论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和基础架构在科学工作逻辑上的瑕疵后洞察到通向更光明的前景的方向和路径,才是形成对行业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创新的基础。其实,无论是技术模型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必须要建立在对当前痛点及成因的洞察和准确把握上,而这,本身就意味着真正的创新需要秉持的科学态度。在我们的领域里,即便是欧美最牛的技术,和我们做的相比就是RUBBISH(同时也在使用美国特种部队快速反应艇最大承包商的船的客户的评价),用我们的基础架构可以让一个不到十米的高速艇在2-3米的风浪中保持全速航行且无拍击,能在四五米浪高中靠大船而不会有明显的横摇、纵倾和升沉运动,在2-6米风浪中用了两年多了仍然是零故障,而美国最牛公司的产品在作为岛国的客户那里连三个月都撑不下去就要么这里出问题要么那里出问题(高速艇风浪中的姿态问题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是公认的世界级行业难题且已经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级行业难题,我们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事实证明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公司),在国外客户的使用中,其风浪中的安全和性能超过了欧美最牛玩家尺寸大得多,造价高出十来倍的快艇。我之所以提出上面这些问题希望你严肃对待,是基于自己已有的思考和实践,更是自己研究过世界上几乎每一家科技巨头在行业痛点的切入视角和创新认知上的共鸣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作为真正解决了特种任务执行快艇风浪中及对抗性环境下的姿态和生存问题、有自己独创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架构且研究过世界行业格局下几乎每一个玩家的高速艇模型特性的人,我感觉这位仁兄可能对。。。。。。。。

--------------------


我觉得,什么才是行业最前沿运用痛点,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什么才是基础理论的突破,什么才是基础架构的发明,什么才是基础架构工作逻辑在基础科学上的可行性,甚至可能海上浪和涌的形态,不同尺度和参数匹配方式的船在不同航行模式下在海上跑的样子及与之对应的兴波形态,等等,这都是你应该学的东西和你应该干的事。如果我和你一样学这些东西,我又会变成另一个你了,那时我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可能就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了啦,到那时还搞什么创新。

我现在所做的创新,暂时用不着学那么深入那么多,现在够用就行了,如果现有的知识不够用,临时恶补一下或者立刻向能人请教这也是可以的。对于搞创新的人来说,知识太多,定势思维太重,就会飞不起来跳不出框框,搞不出好的创新。但是知识太少了往往又多会撞板栽跟头闹笑话。所以做创新的人都要在两者之间找出平衡点。

你追求的是让一个不到十米的高速艇在2-3米的风浪中保持全速航行且无拍击,能在四五米浪高中靠大船而不会有明显的横摇、纵倾和升沉运动,而我追求的是我发明的水上列车比普通船舶更加节能,更加多的载重量,更加高的行驶速度。这其中的差别好像有点大。其中被你诟病的连遇到风浪(当然是指大到吃不消的大浪啦)都吃不消,关于这个,实在是没办法,这是这个发明的弱点,目前也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至于只能在遮蔽航区玩玩,你可不要小瞧这个,这里的天地可大着了,你敢说我国的江河湖海是很小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9 07:55
作为真正解决了特种任务执行快艇风浪中及对抗性环境下的姿态和生存问题、有自己独创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架构且 ...

是这个道理。你可以先划定使用条件边界,再探索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9 07:55
作为真正解决了特种任务执行快艇风浪中及对抗性环境下的姿态和生存问题、有自己独创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架构且 ...

从你上面说的话来看,你确实可能在海上跑的东西(咱就暂且不叫船了),参数如何锁定安全和性能,构型如何锁定安全和性能似乎一无所知。我为什么要不断提到基础理论和基础构型,这个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通用于同一类船,与尺寸大小无关,与功能要求无关,而是与重心与水动力特性有关。换言之,无论是几米还是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船,只要运动模式相同,都通用。那些造型和尺寸五花八门,都是表象的东西,锁死安全和性能的,是船型和重量重心的匹配,而且,船型不一样,水动力特性不一样,即便所有其它参数和配置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照样能发挥出天壤之别的安全和性能,而这,就是核心技术所在,但,即便如此,当参数设定错误严重违背安全和性能上的科学逻辑(比如咱们在探讨的这个概念就是这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按照列车尺寸得到的长宽比导致过度瘦长而最低安全要求的稳性都没法满足时,就算天王老子下来都回天乏术,不知你是否能理解)。下面给你几张增加认识的照片:
第一张:美国118米长濒海战斗舰(基础构型:传统深V折角船型),在有小浪和小涌的环境下因为纵倾姿态问题导致的喷溅大到如此恐怖的地步 1.png -->
第二张:法国32米及15米的拦截艇(同样是传统折角船型),当速度继续上去时船起飞了
2.png -->
第三张:全世界都在模仿的瑞典CB90战斗艇,同样的基础构型,同样的水动力特性,同样的姿态
3.png -->
第四张:真正遇到较大一点的风浪时,从驾驶舱内往外看看,这是英国非常知名的设计公司设计的22米船,国内很多船厂的类似船都是该公司设计的
4.png -->
第五张:再看我们长度不到10米的船风浪中的稳性和驾驶视野
5.png --> 6.png -->

再看看国外几千吨军舰在海上跑遇到一定程度的涌严重纵倾和喷溅的样子(排水量船型),你自己可以目测一下因此而形成的巨大纵向运动高度差:
1.png -->

2.png --> 3.png -->

4.png --> 5.png -->
另外,小尺寸的船在海上主要是为了快速机动用的,大尺寸的除了军事类的外,主要是为运载用的。不要单看你那个所谓的概念形成的“船”长度那么大就认为是大家伙了,你看那个长度就是错的,你要看单节车厢的长度(又是基础科学基础构型方面的问题了)。

我估计你可能连一个长度是12米,宽度2.35米的船(与你说的一节车厢的尺寸相当),大概有多重,在海上摇晃到什么程度,估计都没概念。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基础模型的创新,都是基于行业最前沿痛点成因的观察及破解之道的探索,与你一直提到的所谓思维受限根本两码子事,因为不敢突破基础理论边界的人根本不可能创新,这才是你说的思维受限且任何行业里99%以上的技术人员都是这样,但你要知道,他们的工作是基于现有理论和架构去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出方案,而不是去探索行业最前沿痛点及在科学上的成因,这个完全两码子事。

异想天开不是创新,而离开基础科学素养(我为什么要提基础科学素养,是因为几乎世界上非常多改天遍地的特别先进的技术,背后用到的科学知识,都非常简单,甚至就是初高中时的知识,包括医院里很多长期被发达国家占据的高端医疗设备在内,建议你可以在网上看看何祚庥夫妇的采访,但工作逻辑和构型的巧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洞察的)和前沿运用痛点基础认知的很多概念都是异想天开(国内很多领域之所以受制于人,从根本上来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基础科学、场景任务特性及前沿痛点的观察没有敬畏之心,更别提去研究它们了,认为出个概念就能改天变地。仰望星空,脚踏大地,才是正确的做法)。



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9 07:55
作为真正解决了特种任务执行快艇风浪中及对抗性环境下的姿态和生存问题、有自己独创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架构且 ...

真想搞创新的话,我强烈建议你去找那些改变了世界的创新故事来看看,它会给你非常多的如何看待各种现实难题和如何洞察通向更广阔的未来的方向和道路的启迪。就拿乔布斯的智能手机概念来说吧,你去多看看他的成长,特别是在能给世界带来智能手机甚至还是非常粗糙的模样之前,他是如何已经做到对当时行业痛点及成因做到了如数家珍的(咱们中国无数提出绚烂概念的人,有几个对行业有这样的敬畏感的?!)。很多人只知道乔布斯说的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最终改变世界,却忽视了真正能带来改变的,是从行业角度疯狂地研究行业痛点及成因和这个痛点带来的现实问题并在如何改变现状的日思夜想中在某个非常特别的时空环境的提示下让自己的累积和思考得到集中爆发,最终产生了改变世界的力量。在我能创造自己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构型之前,几乎能找到的改变世界的创新故事和各领域世界顶级科技企业如何切入研究和创新的智慧,都一一去研究和琢磨过。再给你举个例子,统治了世界高速艇将近半个多世纪的折角深V船型(千万不要认为只有小船才用到这个理论,所有靠升力增加航速且需要面对风浪的船都在用这个理论和基础构型),而创立这个基础理论和这个构型的人,在创立之前,他除了发现当时的高速艇跑起来遇到波浪颠簸太严重之外,长期坚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断观察各类船和海上的物体如何划过水面,它们划过的方式及不同方式划过时的姿态变化。折角深V船型在当时虽然代表着明显的进步,颠簸问题只是得到缓解而不是解决,我们在这个领域探索了将近十年,然后察觉到新理论和新构型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做出能自动调整、稳住和锁住姿态,自动消除来流冲击,遇到涌浪时自动缓冲减震的构型(用不到10米的小艇和尺寸大得多的世界非常知名的公司的高速艇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根本性变化带来的变革意义),这也是为何我们的船能发挥出安全和性能远比欧美最牛对手尺寸大得多造价甚至高出十来倍的船能达到的水平的科学根源所在。具体天壤之别的姿态你可以从我另一个回复中的图片洞悉一二。最后,什么是创新?创新本质上是认知突破。那怎么实现认知突破?首先就是找到当前认知的局限性及科学成因。哪一个改变世界的创新不是这样的(如毛泽东思想,是不是都是基于当时最前沿的他所处社会痛点的长期观察,成因和解决之道孜孜不倦的探索而形成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从你上面说的话来看,你确实可能在海上跑的东西(咱就暂且不叫船了),参数如何锁定安全和性能,构型如何锁定安全和性能似乎一无所知。我为什么要不断提到基础理论和基础构型,这个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通用于同一类船,与尺寸大小无关,与功能要求无关,而是与重心与水动力特性有关。换言之,无。。。。。。。。。。。。。


----------------------------


你的第2张图很威武,但是这个我能学吗?能用这个原理搞个运30万吨矿砂的快艇吗?这个显然不能。但是在海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大型的水上列车就能以比一般船舶快得多的速度把这30万吨的矿沙运到目的地。上面的blackmclaren网友就说了先划定使用条件边界,那就先确定:小吨位级别的水上列车在国内的江河湖泊中使用,大型水上列车在海上运集装箱运原油和运矿砂等等。

出个概念当然不能改天变地,但是如果没有概念出那就永远也改变不了天地。出概念后应干的事,我也努力的在干,以后要是失败了,认栽就是,但是万一成功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1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这个想法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在船舶的底部装上气垫以图消除船底上的水摩擦阻力,这个做法一早就有了,根据这个原理所做出的船舶当时叫做垫气驳,在这个帖子里我发了一个关的资料,大家可以下载来看看。

本帖子里边的这个图是我在当时根据垫气驳这个原理设计的带动力的垫气船,水上列车也是根据垫气船这个原理来设计的。通过改进,把喷水推进装置装在前头,把挡住船头前进的水全部吸入,然后再高速向两边喷出,这样不但能够消除滔天巨浪,把兴波阻力变为0或者为负数,产生巨大的推力,而且还能够开出了供垫气船平稳高速前推进的凹形轨道。以后我将设计一个供水上列车用的新的设计方案。本图中把船尾设计成尖的,是由于尖尖的船尾造成的浪相对会较少,这样会对内河里面的其他船只的影响相对较少,加之这样的设计也能会为垫气船提供一个额外的推动力。垫气船船底上的气垫都是由船底前面的喷气板喷出来的。图中的长方格子是用来储气做气垫用的,如果不用长方格子来储气,因为气垫很薄,那么船体一摇动气体就会跑光了。

我用这张概念图请设计团队帮忙设计一个垫气船,这不会太难吧。同理,我要求设计团队,根据我这个帖子里面的有关的概念设计一个水上列车,这也不会太难吧,这样异想天开就有可能真的要变成现实了哦。

用我这张概念图的原理请设计团队重新设计一个快艇,同样的推动功率下航速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兴波阻力和快艇底部的摩擦阻力都消除了,如果再用气泡来减少快艇两侧海水摩擦力,那快艇就跑得更快了。不过请注意,这样的快艇的底部可是平的哦。我想如果把快艇做成双体的,其效果可能会更好哦。

这张概念图是几年前画的,通过这几年的探索,这个概念当然完善多了哦。
垫气船.jpg

垫气驳.pdf

155.89 KB, 下载次数: 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9 17:14
在船舶的底部装上气垫以图消除船底上的水摩擦阻力,这个做法一早就有了,根据这个原理所做出的船舶当时叫做 ...

对于这个资料,我简单说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垫气驳船因为异于常规船型被各种阻碍和破坏,这是特定历史时代外加特定人为因素造成的,没什么好说的;其次,我没看到常规状态下最大航速与鼓气时的航速对比,但看到资料里提到鼓气时航速增量为0.82公里每小时,当然,这个船肯定是排水量船,但,即便如此,这么小的航速增量实在是不值一提,而为了实现这么小的航速增量需要对船底大动干戈(连周围的人都感觉大到了和常规船相比达到怪异的地步,可见改动不小,这背后也必然导致系统布局的重新调整,结构复杂度的增加等等问题,因此必然诞生新的明显工料增幅),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空气润滑的基础理念诞生于大约九十年之前,最初见于美国海军一艘登陆艇上,就我了解到的空气润滑牛的技术,都不下几十个,减阻效应随便百分之20%左右。就上述案例而言,说实话,对于真正的船型高手,随便调整下线型或附体得到的减阻效果都远不止这个水平(同等长度,宽度,排水量,底升角分布及重心位置下,基于我们的理论和构型设计的船在减阻效果上甚至比当前各玩家都在采用的折角深V船型要好将近45%,同等主机功率下航速增量约30%);3)从现实工业角度来看,这样的所谓技术根本提不上台面,类似的所谓先进技术随便网上一搜都一大堆,但为何最终都没在行业里冒什么泡,自然有它的科学根源(试问,如果对安全和性能的改善程度一下子百分之一二十以上,即便在那个年代,如此醒目的改善结果也会让不怀好意者闭嘴吧),而且,我相信,这些科学根源,很多都是搞这类创新的人还没意识到的。如果不了解行业的历史沿革和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形势,我们自认为很牛的东西很多时候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前就搞出来过且都因为根本性问题没法避免已经石沉大海了而我们却还不知。在创新上,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是Disciplined by science, we explore new ideas boldly.这也是挪威乌斯坦的格言,行业中人都知道,挪威乌斯坦(ULSTEIN)因为几个专利和非常牛的底层技术基础设计水平横扫整个国内大船船厂和设计院(估计大船船厂和它合作的数量几乎接近百分之百吧),在大型排水量船舶上,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船(底层技术基础架构属于通用技术,只要运动模式一样的船,都能通用,基于项目需求的解决方案设计其实只是非常低水平的设计而已),他们的设计理念基本代表了大型排水量船的技术前沿。不敬畏科学,不了解行业痛点及痛点在科学逻辑上的成因,再炫酷的概念都只能是概念,自己感觉很牛的东西可能几十年之前早就被抛弃了却不自知。因为缺乏科学素养和行业尝试,很多所谓的炫酷概念,其基础构型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问题说出来就像偏要说重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下然后一定要去证明不是竖直向下而有基础物理科学知识的都知道是竖直向下这么直白,这也是为何我一直提创新者必须要要基础科学素养,一定要了解行业前沿的痛点在科学逻辑上的成因的根源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对于这个资料,我简单说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垫气驳船因为异于常规船型被各种阻碍和破坏,这是特定历史时代外加特定人为因素造成的,没什么好说的;其。。。。。。。。

--------------------

你对垫气驳的分析我完全赞同。但是,你试把我的消除兴波阻力这一主张加进去分析一下,看看结果会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9 20:22
对于这个资料,我简单说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垫气驳船因为异于常规船型被各种阻碍和破坏,这是特定历史时 ...

我们也有兴波消除技术。首先,兴波消除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提到的那个想法国外几十年之前确实也已经有了,国内也早就有类似的案例,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是高速船,气垫增升减阻就没意思了,因为能达到气垫增升程度的动力输出(单纯气垫系统的动力需求)远大于让船做排水量运动(螺旋桨推进所需动力)即便达到最大排水量速度极限也用不到的功率等级,而且,你一个车厢那么小的尺寸,根本没空间去布置气垫系统,强制布局的话,船底其实类似于瘦长片体型双体船而首部则是单体船的复合构型(这是挪威已经申请专利的技术),此时,因船尺寸太小导致动力和推进装置布置及检修非常困难。所以,无论从对速度要求还是设备安装维护要求还是建造成本要求上看,都是不可行的方案。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船做成上述我提到的这类构型,装载能力会变得特别差,因为浮力体太小(试想,如此瘦长的两侧体,到底要下沉多少的深度才排开足以支撑一个四十尺集装箱的货的重量所需的浮力),一定重量压下去后船吃水会急剧变化,而一旦水线面严重高于气垫体,船的底部阻力将急剧增加且这么大的重量试想得多大的动力输出才能让气垫系统产生足以抬起船的升力,这属于比较深层次的分析了。另外,内河低速排水量船其实没什么兴波,主要是首波,而首波你那个想法根本消不了(当然,这类问题我们都能轻松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30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海上列车研究 于 2022-5-30 06:32 编辑

我们也有兴波消除技术。首先,兴波消除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提到的那个想法国外几十年之前确实也已经有了,国内也早就有类似的案例,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是高速船,气垫增升减阻就没意思了,因为能达到气垫增升程度的动力输出(单纯气垫系统的动力需求)远大于让船做排水量运动(螺旋桨。。。。。。。。。。。。。

-----------------


来点更实际更接地气的讨论探索吧。

如果把022导弹艇作如下改进,把上层建筑掉转180度,让导弹艇倒着开。

也就是说把原来尾部喷水口改为吸水口,把喷水方向调转,,用这个方法把挡着导弹艇前进的这部分水全部吸进去并高速的向后面喷出以图彻底消除兴波阻力。作了这些改动后,你估计速度能提高多少?

贴上一个网上很酷的设计,不过在这里得让它的上层建筑调转180度才是我想要的设计。

我对消除船舶兴波阻力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所以大清早我出来发帖了。

网友构想岛礁版022导弹艇方案:加装停机坪.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30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本帖最后由 xjf 于 2022-5-30 08:37 编辑
高性能快艇 发表于 2022-5-29 11:54
真想搞创新的话,我强烈建议你去找那些改变了世界的创新故事来看看,它会给你非常多的如何看待各种现实难 ...

“高性能快艇”兄弟是专家,该贴的楼主不知道学过船舶专业相关课程没有,如果学过还提出这么个概念,那就去找老师要回学费吧,顺便抽他一个嘴巴子;如果没学过,就情有可原。这种海上列车的概念并不新奇,但是完全不符合水动力科学,所以一百多年来不是没有人去研究,而是根本行不通,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也完全不同,列车的概念本身就是细长,如果不是细长那就不叫列车,而细长的物体在水里就无法保证性价比,要克服兴波阻力和涌浪需要投资巨大,完全没有实用性,即使不计成本的军舰也没有这么设计的。
至于说创新,建议楼主搜一下“周锦宇”这个人,这可是当年船舶届响当当的创新人物,结果如何呢?有些事情不是想当然的,要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插上翅膀是飞不上月球的,即使设计出全世界最先进的翅膀也没用,因为那里没有空气,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建国以来中国船舶界第一丑闻"周锦宇船舶推进伪科学案"
https://www.imarine.cn/forum.php ... d=412&fromuid=37752
(出处: 龙de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3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海上列车研究 发表于 2022-5-29 17:14
在船舶的底部装上气垫以图消除船底上的水摩擦阻力,这个做法一早就有了,根据这个原理所做出的船舶当时叫做 ...

楼主这个从船头吸水的概念与当年周锦宇的原理几乎一样,但是是不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所以没有实用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3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高性能快艇 发表于 2022-5-29 21:32
我们也有兴波消除技术。首先,兴波消除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提到的那个想法国外几十年之前确实也已经有了 ...

科学
布置气垫的都是万不得已,其实经济性不良,如果是商业用途根本不行,老板得赔死。目前用气垫最先进的也就是“野牛”那个军用登陆艇了吧,军方用是不计成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0 09:12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