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后面伴随的往往是层出不穷的笑料和段子。诚然,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绝大多数表现都难以称得上是优秀,但意大利军人作战勇敢却是出了名的,绝非段子里描述的那么不堪。
-->
(图源:reddit)
相比美国、苏联、英国、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意大利的工业水平要差了一大截,在武器装备方面意大利就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光有精神原子弹显然炸不死敌人,因此意大利军队在战斗中表现不佳也实属正常。不过在海军方面,意大利海军的装备水平倒是相当不错。
-->
巡洋舰“莱昂纳多·蒙特库科利”(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提起间战期的舰船设计,就不可能绕开“海军假日”。在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意大利被许可获得了和法国海军相等的主力舰吨位,并且两国都被允许获得额外的7万吨主力舰配额,这对于海军实力较弱的意大利称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
-->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但受到其他列强的压力,意大利并未迅速利用这些额外配额建造新型主力舰,而是对未来海军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1930年,德国开始建造著名的德意志级巡洋舰。这种战舰吨位仅有一万多吨,但却搭载了战列舰水平的大口径主炮,因此被称为“袖珍战列舰”。但经过了评估,意大利海军没有采用建造小型主力舰的计划。
-->
德意志级巡洋舰“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为了对抗德意志级巡洋舰,法国海军马上开始了新一代战列舰,即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研发建造,这令意大利感到了威胁。经过复杂的设计论证,意大利认为只有建造2艘4万吨级,装备381毫米主炮的新型战列舰,才能对抗法国海军的新型战舰。
-->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意大利原本打算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阻止法国的造舰计划。但在谈判中法国人毫不松口,意大利人也绝不愿意让步,两国很快都开始建造新型战列舰。
显然,这样的计划无疑是违反了条约限制的,因此意大利对外宣称建造的是两艘“3万5千吨”级的新型战舰。这两艘战列舰,正是意大利海军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列舰:维内托级战列驱逐舰“利托里奥”和“维内托”(也称利托里奥级战列舰)。
-->
战列舰“罗马”(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造船工业的集大成者,拥有在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大战斗力。毫不夸张的说,直到1941年大和号战列舰完工服役之前,维内托级战列舰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最强战列舰,唯一能够与之相比的只有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这也正是拜意大利人的独特造船理念所赐。
-->
你看这个南胖她又短又胖,战斗力肯定差一截(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作为一艘战列舰,主炮的性能无疑是重中之重。维内托级战列舰装备有3座3联装50倍径381毫米 M1934舰炮,可以发射穿甲弹和半穿甲弹。虽然口径不大,但M1934拥有冠绝群雄的超高初速,使其穿深超越了同时期的几乎所有同类舰炮,仅次于大和级战列舰的460毫米94式舰炮和衣阿华级战列舰的406毫米Mk7舰炮。
-->
3联装50倍径381毫米 M1934舰炮 暂且用这个图,比较清晰(图源:zjsnrwiki)
当然,高初速带来的问题是炮管寿命的下降,相比其他战列舰,维内托级战列舰的主炮寿命要差的多。加上弹道过于平直,维内托级战列舰对战舰甲板的穿透能力非常差。而另一个问题则更加严重: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实在太差,炮弹质量严重影响了主炮的命中率。
-->
斯巴提芬托角海战中用主炮开火射击的维内托(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在防护性能方面,维内托级战列舰依旧强势:维内托级战列舰配备有意大利独创的复合结构装甲和普列塞防护装置,在同级战列舰中拥有最佳防护能力。维内托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由装甲钢、发泡水泥和橡木板等材料组成,通过破坏炮弹的结构降低其侵彻能力,防护能力远超简单的钢制装甲。
-->
普列塞系统的结构(图源:zjsnrwiki)
而普列塞防护装置则是由两层圆筒构成的鱼雷防御装置,内层为空心结构,外层与内层之间填充有液体。在鱼雷命中时,首先由液体提供缓存,随后冲击波使内层塌陷,最大程度减小鱼雷爆炸对船体结构的破坏。不过和主装甲带一样,普列塞防护装置也只对核心舱区域提供保护。
-->
1943年的马塔潘角海战中,维内托被“剑鱼”攻击机击中船尾导致进水,这一部位并未受到普列塞装置保护(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在海试中,维内托级战列舰达到了31节的最大航速,但实际使用中最高航速一般只有28节。对于一种战列舰,这样的航速已经相当快了。当然,作为一种设计用于在地中海作战的战舰,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能力非常差,甚至无法凭借自身动力横渡大西洋——但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
-->
-->
“罗马”的内部舱室 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内部装修极度豪华(图源:Reddit)
-->
上色照片:在的里雅斯特湾试航中的维内托(图源:RA Bellotti)
不过在防空方面,维内托级战列舰就显得薄弱许多:毕竟相比太平洋上美日两军的海空大战,欧洲战场上战舰受到的航空威胁要低得多。总体上维内托级战列舰的防空性能优于俾斯麦级战列舰,在欧洲战列舰中属于中等水平。不过维内托级战列舰可以搭载Re.2000战斗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防空的不足。
-->
瑞典空军装备的Re.2000战斗机(图源:Wikimedia Commons)
1938年,为了应对法国海军建造的更先进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又开工建造了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罗马”和“帝国”。由于开工建造间隔较长,这两艘战舰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总体上性能与基本的维内托级战列舰没有太大区别。其中“罗马”号于1942年完工,“帝国”则没有完成建造。意大利海军曾经计划将“帝国”改建为航母,但这一计划并未实行。
-->
下水仪式上的“罗马”(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但等到“罗马”号完工时,意大利海军已经陷入了燃料严重不足的境地,所有的维内托级战列舰都被拖入港内,充当防空炮台。此前“利托里奥”和“维内托”两舰虽然参与了一些军事行动,但也都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并且多次被鱼雷击中。好在凭借强大的防护系统,三艘维内托级战舰都没有受到什么致命创伤。
-->
美军登陆西西里岛(图源:Wikimedia Commons)
1943年7月,意大利国王解除了墨索里尼的职务,法西斯政权垮台,并宣布和盟军停战。随后纳粹德国入侵意大利,为防止战舰落入德军手中,盟军要求意大利海军撤退至盟军控制的港口。由于意大利海军的战舰多数缺乏防空能力,因此英军承诺对意大利舰队提供空中支援。
-->
停泊在拉斯佩齐亚的“罗马”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9月9日,在卡洛·贝加米尼海军上将的指挥下,意大利舰队从拉斯佩齐亚出发了,舰队旗舰为新锐的“罗马”号,而“维内托”与“意大利”(原“利托里奥”)和其他护航舰艇与其并行。但很快消息泄露,得知此时的德军立即派出轰炸机拦截意大利舰队。
-->
击沉了“罗马”的Do 217轰炸机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当舰队通过博尼法西奥海峡时,德国人的轰炸机终于追上来了。意大利原以为这些飞机是英军为其护航的,因此没有开火——直到德国飞机投下炸弹为止。在空袭中,“维内托”号没有受到损失,但“意大利”和“罗马”各被一枚“弗里茨-X”制导炸弹命中。
-->
“弗里茨-X”无线电制导炸弹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意大利”被威力巨大的“弗里茨-X”炸成重伤,但仍然能够行驶,不过旗舰“罗马”就没那么幸运——命中的一枚“弗里茨-X”炸弹直接引爆了她的弹药库,造成了灾难性的大爆炸,包括舰队指挥官卡洛·贝加米尼海军上将在内的大批船员当场死亡。很快,罗马开始迅速下沉,这艘服役仅仅13个月,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的新锐战舰就这样迎来了终结。
-->
罗马沉没后的“维内托”(左)和“意大利”(右)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不过这种规模的空袭仍然无法击沉所有的战舰,最终“维内托”、“意大利”两姐妹和剩余的护卫舰队依然抵达了苏伊士运河。英国海军原本希望这两艘强大战舰能够加入盟军作战,但因为续航性能无法满足需求,英国人只得放弃了这一计划。这两艘战舰就这样停泊在大苦湖等待战争的结束。
-->
上色照片:“罗马”号战列舰(图源:Irootoko Jr.)
1947年,阔别祖国三年多的“维内托”与“意大利”返回意大利,但等待她们的不是欢迎的人民,而是冰冷的解体指令。战后,“维内托”号作为赔偿移交给英国,而“意大利”号则被移交美国。不过美英两国都放弃了向意大利索要战舰,而是要求意大利将其拆毁。
-->
拆解中的“意大利”(图源:Reddit)
意大利政府原本希望能够保留这两艘功勋战舰,但迫于英美的巨大压力,最终只能选择妥协。1948年,“维内托”与“意大利”退出了现役,在拉斯佩齐亚被拆解。
来源: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