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的时候,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问2018年船舶行业还有没有希望。如今2018年快要结束,船人们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
就个人感觉而言,再往后不敢说,哪怕把时间改成2019年2020年,我的答案还是:没有太大的希望,不要抱有幻想。
回顾这一年,没有发现船舶行业有什么好的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也是变得更糟。
从大环境来看,年初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厉害国的纪录片让人热血沸腾,航运运价也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到了年中,及至年末,贸易战的恐慌就没停歇,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贸易的前景布满了乌云,航运业的预期难言乐观。船东如果觉得没钱赚,那船厂还谈何希望?
从船舶行业的国际竞争态势来讲,也是罕见的倒退。2010年,以造船载重吨计算,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小十年过去了,没有成为第一造船强国不说,今年反而丢了第一造船大国的帽子,重新被韩国夺了去。没有统计具体的订单分布,但平时关注了不少的船舶行业公众号,各个公众号都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发同样的船舶订单新闻,似乎订单从未断过,似乎船厂接单接到手软。每次标题都是“厉害!这家船厂又接了什么什么订单!”,只看标题的话,“这家船厂”真是牛到爆。
出于对接到订单的兴奋感,每次这种新闻我都忍不住打开去看“到底是哪家船厂”。一年看下来,总体的感觉就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散货船订单基本被中国船厂包揽,偶有零星的单子被日本船厂接获。而韩国造船厂承包了绝大部分的大型LNG船LPG船订单。同样是包揽,一条巴拿马级散货船大概2700万美元,一条17万立方米的LNG船大概1.7亿美元。每条船产值的差距尚且如此悬殊,利润的差距就更不要说了。
十年前国内只有沪东中华能造大型LNG船舶,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只有沪东能够建造。沪东虽强,奈何产能有限。眼看着液化天然气运输的大蛋糕摆在面前,其他国内船厂却没有资格分,只能眼睁睁看着韩国三大船厂把蛋糕吞掉,只有看别人吧唧嘴的份儿,想想就很恼火。
再往小了说,谈一谈国内船厂的生存态势。今年的趋势很明显,就是船舶订单越来越往几家大船厂集中,扬子江、外高桥、沪东订单多多,生存无虞,一票中小船厂则一单难求。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的大小船厂太多了,产能严重过剩。有产能没技术,只能靠低价争抢散货船单子,抢来抢去大家都挣不到钱,没钱就没法投入到研发上去,没有技术实力就接不到高附加值的订单,只能继续抢散货船单子,抢到的勉强维持运营,抢不到的只能死掉。整个船舶行业陷入到一个很可悲的恶性循环。内部低水平的竞争导致行业内没有企业能完成技术升级,在与韩国船厂的竞争中自然节节败退。
具体到行业内的个人,也只能谈谈希望谈谈梦想了,谈钱不仅伤感情,还伤心。马上又到年底,诸位又有谁升值加薪了呢?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个行业都没有利润可言,老板又不是慈善家,自然不可能给员工开出高的工资。一个行业只有在扩张期才会有更多的职位,很不幸船舶行业已经衰退了十年之久。男怕入错行是多少先人们的血泪教训,船舶行业的各位大概对此都有了切身体会。程序员就是比船舶工程师挣得多,哪怕是三本的程序员和985的船舶工程师比较。我们都知道这不应该是常态,可谁也不知道这种“非常态”会持续多久,谁敢拿自己的一生去赌呢。
大一的时候面对血泪劝退不以为然;
大二的时候觉得好好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大三的时候觉得现在转专业是不是已经晚了索性一条路走到黑保研不成便考研;
大四的时候顺利考研觉得是不是已经成功上岸;
研一发现师兄师姐忙转行心里慌慌;
研二到处找实习管它是什么行业;
研三头发越来越少发现找工作不如培训班码农挣得多才恍然大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这不只是船舶行业的悲哀,是所有传统制造业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