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欧华申请破产的事件被行业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引起行业内专业人士高度关注。继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诸多类似新闻事件中,这次也许是最令船人感到胸闷的。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风雨中坚持了十年,就在行业凸显种种企稳回升迹象的时候,欧华船厂给各位船人当头一棒,泼来了一盆冷水,用结束自己的企业生命的方式在告诫船人:莫焦躁,夜路还很长。
-->
事实上,欧华官方网站的动态更新早已停止在了去年七月,自去年12月起工人工资的发放就出了问题。地方政府的扶持由实向虚,银行贷款的条件越发苛刻,屡次融资的谈判石沉大海,最终,这家由资本而起的明星企业还是败给了资本。
相对于昔日的辉煌,有人感叹物是人非缘已尽对欧华的今日唏嘘不已,也有人思考企业发展可持续将欧华如今的境地归因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还有人直怼企业性质是靠山国营民营两重天其它都是扯淡,当然,还有这样一批船人---欧华员工,此时他们的内心是苦涩的。他们此时以一种漂浮不定的心情忙碌着最后的工作,任何一位欧华员工此时的情感可能都比外人要五味杂陈,也许他们的内心也很单纯,认为完成基本工作就算是高尚的船人。
欧华事件,让一部分船人开始觉醒,同时使得更多的船人变得麻木。各种角度的新闻评论对船人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
-->
1. 如今破产,他就真的很差吗?
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允许一个企业的破产必然有充分的理由,然而从企业管理水平来看,亦或是企业的硬件配置,欧华的倒下不免令人惋惜。
和目前尚存的船厂相比,欧华的软硬实力显然不是在最差的梯队,作为一个船人,我只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希望这次倒下的是僵尸企业名单中的某些船厂而不是欧华。
据龙船5月3日报道,截至2018年4月初,国有控股的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以及其他国营活跃船厂数量从2009年的52个减少到44个,活跃民营船厂的数量从305家大幅下降至50家,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地方政府下属船厂的总数则从34家减少到18家。这一数据说明有国家银行资金支持的船厂和其他的船厂之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欧华的倒下,不是因为他最差。所以说:欧华,你可以安心的倒下,也请在欧华工作的船人宽心,为中国海运事业奉献的平台不仅欧华,你们也可以去国营船厂。
2. 曾经辉煌,他就真的实力派吗?
自欧华事件爆出后,一位船友的评论聚焦了广泛的讨论,船友laityer以“外包还是自力更生?”为题对中国造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发起了叩问,引起了更多船友的共鸣和讨论。
相信不论是从行业专家到食堂大妈,还是从国企高管到车间学徒,都能给出内容不同而内涵相似的答案,不同的内容陈述着此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和有无,相似的内涵寓意着此核心竞争力的匮乏。
欧华曾经的辉煌,我们看到的只是烟花。
3. 活着的企业,你们开心吗
倒下的企业已经倒下,只是如今轮到了欧华,活着的企业仍努力前行,别说看到欧华惨状开心,恐怕连看热闹的心情都没了,又有谁敢说下一个一定不是自己呢?
活下来的企业,你们依然成为了时代的宠儿,看着别人倒下,再看看自身在行业中屈指可数的优势,且行且珍惜吧
-->
笔者不才,认为缺乏竞争力有以下原因,欢迎补充。
企业领导者虽有责任感但缺乏职业理想 “重组、转型、改革、创新,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是一位在某国营船厂工作了十年的船友的感慨,不是个例,也可以理解,毕竟多数企业领导者也都压力山大,为了指标和业绩,多数搁置了理想,虽没有把企业员工带到沟里,但把大部分船人操练的失去了灵魂。
小农经济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特别是这低迷的十年
制度体系不健全,制约着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
给业内人士的建议
投资有风险,资本进入船厂不止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行情好的时候你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稍不谨慎也可以亏得血本无归。
船企高管请顶住压力,捡起你们的职业理想,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已然来临,要紧追潮流,找到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相较于美国的制造流程创新、德国&日本的协作体系创新、韩国的产业链整合创新,你们以体系实力肩负着船舶工业的下一个十年。 过去四年,行业种种企稳回升迹象促使你们厚积薄发快步前行,开放创新以取人之长,深入融通而补己之短。智能船厂是“不切实际”吗?你们需要走出去,看看韩国是怎么推进的!
各位船友无需多虑,黎明之前固然黑暗,我们只需默默地打磨那颗船人匠心。
欧华事件,给中国造船再次敲响警钟,我们的土壤需要培养有理想的企业,船人队伍也需要聚集有灵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