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你慢慢离开我的视线,才明白原来这份友情已经走远,而我还站在船坞的边缘。看着身边认识的同事接二连三地离职,心理无疑多了一分忐忑。为什么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要离开船厂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船厂环境差,工作辛苦
众所周知,船舶行业作为全世界重工业行业的高危工作之一,集各种噪音、粉尘于一身,工作环境差是难以避免的,上有烈日高温,下有纷飞飘转尘灰。当然这里说的只是生产现场,船厂的设计部门等场所办公环境还是很棒棒的,只是偶尔从窗外传入点噪音,飘入点油烟,飞入点尘灰而已。
至于工作辛苦,这个原因比较次要。在船厂干活要搬砖吗?这里我要郑重告诉你,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大学生,在船厂搬砖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在船厂搬砖,偶尔下现场搬搬钢板,抬抬钢材还是有可能的。相比现场的施工人员工作强度来说,大学生的岗位无疑比他们轻松多了,基本属于管理人员,既不用动手烧焊,也不用动手打磨,更不用动手装配。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又是比较辛苦的,尤其跑现场的,大夏天还要顶着烈日穿着两件衣服钻船舱,爬脚手架……
-->
2.缺少归属感、使命感
实习期间曾听领导说起他们当年的实习生涯,他们师傅让他们在现场扫了半年地。简单来说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处于放养状态。相对而言,现在很多船厂对大学生的培养制度已经完善了不少,基本每个人可以配备一个代培师傅。虽说如此,但由于生产任务少或者师傅过于繁忙,以及其它因素,部分大学生来到岗位还是被放养,致使他们感觉自己可有可无,找不到归属感。当然这也和个人因素有关,没任务就不能搞搞办公室的6s吗?说不定哪天被领导提拔了,调去保洁部门工作,月薪3000了。
说到使命感,以前老一辈造船也许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比如毛主席曾说:“核潜艇一万年都要造出来!”),撸起袖子就是干,为“中华之崛起而造船”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那时候他们能做到只讲奉献,不计得失,起早贪黑。可是现在,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很难有这种使命感,更多的是考虑到物质方面的追求,情怀已经很难支持一颗造船的心。
-->
3.造船业寒冬未过,前途堪忧
自从造船行业被金融危机重创后,至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订单少了,船价降了,大量船厂倒闭,留下的仍在寒冬里瑟瑟发抖,谁都说不准船舶行业何时能复苏。在来船厂之前就有不少学长说船厂水深(确实,船坞十多米,港池二十多米)。实习期间,也有不少师傅奉劝:你们大学生能走的早点走,出去随便找个工作都比这强……再加上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月薪都是自己的两倍甚至更高的时候,眼前的迷雾更加浓厚了。当然,中高层领导说,前途还是挺光明的,干几十年,等他们退休了,自然到你了。
4.工资低,工资低,工资低
重要的原因说三遍。先来一个笑话:一位搞房地产销售的小哥坦言,几年前自己每天都在某船厂门口蹲点派传单,业绩还可以,偶尔还能卖出套房。现在不一样了,蹲点半年,每个月只能拿某市最低工资标准,这说明造船人工资低了,已经回不去几年前的巅峰时刻。但在外界部分人士看来,造船业依然是高端行业(相当正确),船人的月薪没一万也有八千(大错特错)。前不久,在回公司宿舍(注意是公司宿舍,租不起房呀!)的路上,遇到一售楼小哥(他应该是新手)派传单,我开玩笑说:“月薪2500能买房吗?”他说:“骗人吧?你们造船的住房公积金都不止两千一个月。”原来我是高薪人士,怎么我从来不知道呢?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买房要钱吧?看病要钱吧?吃饭也要钱吧?假如说,十几年前实习工资只有一千多,房价两千多;现在实习工资三千多,是不是比以前高了两倍?是的,但房价高了十倍呀?我们撸起袖子大干它一百年还是买得起房的。如果说国家要在未来几年内消除贫困人口,我想大部分造船人都活不了,为什么?收入低呀!
-->
还记得某船企一高管曾来校园招聘时说过,大学生刚入职时还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在培养他们的时候还是处于亏本状态。这话很有道理,但那些工作了几年的员工工资不升反降,他们的报酬与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匹配的。可是同时船企对于大幅加薪又无能为力,在这大环境下,不拖欠工资,还能发个年终奖已经不错了。
最后为离开船厂的各位船友们附上一篇船厂版《再别康桥》:
再别船厂
匆匆的我走了,
正如我匆匆的来;
我慢慢的回头,
作别码头的吊机。
那船坞的巨轮,
是晚霞中的点缀;
港池里的船影,
在我的心头划动。
地面上的钢板,
微微的在脚底晃动;
在总组的场地里,
我甘心做一根焊条!
那舱室里的一潭,
不是燃油,
是密试水;
渗透在焊缝间,
测试着裂纹似的缝。
寻缝?提一根“火枪”,
向型材更弯处烘烤;
满载一车槽钢,
在分段变形处顶撑。
然而,我不能松懈,
松懈是事故的萌芽;
同事也为我加油。
匆匆的我走了,
正如我匆匆的来;
我拍一拍工服,
不带走一块钢板。
促使船厂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离职的因素还有很多,欢迎留言补充。
作者:乘风追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