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是《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正式生效的日子,对诸多已经在压载水管理系统领域深耕多年、投入大量资金的厂商来说,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喜大普奔”的日子。但是,一个半月之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1届会议(MEPC 71)决议对部分现有船舶的压载水管理系统安装日期作了阶段性安排,却让《压载水管理公约》的最终效力大打折扣。不过,国内压载水管理系统厂商要正确看待这一事实,即便压载水管理系统市场的爆发有待时日,仍要多一份耐心和从容,少一份心浮和气躁,坚定信心,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产品认证速度,进一步完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为能够在最后的市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作为为数不多的与国际知名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行业,我国压载水管理系统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仍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企业已经通过了美国海岸警备队(USCG)的认证,并有多家企业在排队等待认证;有的企业压载水管理系统年销售量能排进世界前五位;有的企业与世界知名压载水系统厂商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国内压载水管理系统厂商早就做好了产能提升、市场开拓以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的准备,期待随着《压载水管理公约》的生效迎来“收获的季节”。 不过,《压载水管理公约》“打折”生效的消息却给国内压载水管理系统厂商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方面,诸多压载水管理系统厂商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产品研发认证、市场开拓以及售后服务网络的建立,急需产品“变现”缓解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压载水管理公约》的“部分延期”,会有一部分厂商选择“离场”,同时也有更多的“入场者”,这意味着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除此之外,压载水管理系统面临的更大压力来自航运企业的不信任,(ABS)近期对船东和运营者发起一项关于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调查显示,有43%的系统“不可操作”或“存在问题”。截至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压载水管理系统,在实船运行过程中都发生过事故,这为厂商敲响了警钟。 随着压载水管理系统市场的日益成熟,想依靠价格战来开拓市场的方式显然行不通。面对这种形势,国内厂商首先要继续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确保产品在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符合船东的要求,在绿色、环保等方面满足IMO标准、规范的要求;其次要加强与航运企业的合作,有针对性地为其运营压载水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培训,规避因系统长期未使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系统良好和安全运行;再次要继续加快推进USCG等关键组织的认证,为布局全球航线的船东解除后顾之忧,确保这些航运企业在全球航线都能顺利运行;最后要继续完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力争为船东提供涵盖后续维修、保养等全寿命周期的服务,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戒急用忍,方能行健致远。”虽然“打折”了,但这只是压载水管理系统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曲折而已,《压载水管理公约》的全面履行仍势在必行。因此,“负重前行”的国内压载水管理系统厂商在开拓市场时不但不能松懈,反而要付出更大努力,全方位提高自身实力,为客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只要能坚持下来,待压载水管理系统市场完全爆发之时,就是国内压载水管理系统厂商扬威之际。来源:国际船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