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64|回复: 13
收起左侧

中国造船业的未来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中国造船业的未来之路

2008
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奥运盛会、奶粉事件、金融危机、海军出征,这些事件都有资格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堆积在同一年内,让人始料未及。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年,特殊的年份充满了如此多的大悲大喜,冥冥之中似乎是一种上苍的警示,提醒着中国人,未来的路依然是希望与艰难并存。

美国制造的金融危机在9月以后开始席卷全球,经济界哀鸿遍野,中国的船舶产业也未能幸免,深刻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上半年忙着数钱,下半年也忙着数钱,只不过上半年数腰包里会进多少,下半年数腰包里还能剩下多少,严峻的形势下,经历了几年高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将何去何从?摆在中国造船面前的,又将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在讨论中国造船业的未来之路前,让我们先绕远一点,从中国的经济和发展说起。三十年以前,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想到中国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从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大国。尽管现在依然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但中国这三十年的成就,用奇迹来形容毫不过分,这是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对于成绩无需赘言,事实都摆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然而中国的发展之路绝非平坦,一路走来,伴随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满地的荆棘。总结三十年发展的经验,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两条:对内放开,对外开放。中国人不缺少智慧,也不缺少毅力,给中国人一把锄头一块地,放手让他干,他就能种出黄金来。小岗村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绕不开的坐标,当年那十八个普通农民联名立生死状背后的诉求,实质就是放开,而政府所做的只不过是顺应民意而已。由点及线,由线再扩到面,被压抑了许久的中国人一旦松开了手脚,爆发出的能量是巨大而惊人的,于是我们看到了深圳速度,看到了温州神话,看到了苏南模式,在这些改革开放的地标名词背后,政府其实没有做太多的政策规划,仅仅是放开民间的手脚而已。这简简单单的一个放开,给民间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的。不过中国毕竟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太久。不能否认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中国迫切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中国的发展需要外国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对外开放成了必然的选择。但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洋人们到中国来不是学雷锋,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做的,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东西,就必须让他们有所得。中国刚开放时那么穷,洋大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积极地同中国打交道?核心的原因恐怕还是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而这个巨大潜在市场的核心就是中国庞大的人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松下在打算把冰箱卖到中国前,派了一个小组到中国考察,回去后呈交了一份报告,认为中国老百姓普遍太穷,不可能消费得起冰箱。彼时松下幸之助已经淡出松下的日常管理,正生病住院,松下高层内部为冰箱问题各执一词,最后决定去医院请教老头子,老头子躺在病床上略一沉思,只说了半句话:“中国有那么多人,哪怕一百个家庭才买一台冰箱……”一干属下恍然大悟,此事就此拍板成行。很多早期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时任总裁在谈到进入中国的初衷和动机时,都会不约而同谈到中国庞大的人口群和消费潜力,在当时那么落后的条件下,这或许是中国对外开放仅有的优势和本钱。一把刀总是有两面的,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巨大的压力。邓公为中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路,但他不是神仙,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十几亿人口也是他无法回避的难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是合理的政策,也是无奈的选择,不发展,这么多人的情绪不断堆积,迟早要出问题;要发展,想步调一致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让部分人先跑起来,带动整体的加速前进。但是差距拉开,绕不过去的难题就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社会问题,所以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就会发现中国走的是一条加速——控制——再加速——再控制的路子,而且对控制的警惕性要比对速度高得多,时不时就泼点冷水,但平均速度始终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原因无他,中国经济整体已经走上了一条差不多是自行发展的路子,不需要高层太多的强力介入,而两极分化问题成为了政府的心腹大患,因为太大的贫富差距有可能演变成社会问题。想想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出现重大的社会问题,只怕不但领导们晚上睡不好觉,整个世界也会跟着提心吊胆做噩梦。很幸运的是,中国有一面强力后盾,那就是中华民族善良坚韧的性格。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关于中西部的报道,那里的落后和贫穷让生活在繁华地区的人们难以置信,更让他们无法相信的是那里的人对艰难现实的平静接受。你可以说他们落后,甚至愚昧,但你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他们的坚韧,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普通中国人的忍耐力。感谢这些最普通的劳动人民,让中国在走上一条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分化并行的道路的同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社会动荡。但我们不能遗忘了他们,在整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必须回过头来帮助他们前进,于是我们看到,政府近几年的政策中,关于民生的部分分量逐步增加,不求一步到位,但求逐步改善,这是国家前进的必由之路。对于普通百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的援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帮他们就业才是治本之道。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经济转型时的两难境地,对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都紧抓不放,因为高端产业能提升国家的整体国力,低端产业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夯实国家稳定的基础,放弃任何一头都好比是让一个人选择砍自己的胳膊还是砍自己的大腿。所以,中国在汇率改革问题上才会那么顽强抵抗,因为汇率上升必然影响出口,而出口产业能创造巨大的外汇和就业岗位;所以,中国才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那么果断地决定进行大规模的内需投资,因为投资能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样能创造就业机会。很多观点都认为中国的对内投资意在应对金融危机,在我看来,更深层次的意义恐怕在于增加就业岗位,维系社会的稳定,因为中国实在太特殊了——她有十三亿的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接上页

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选择的道路,就不难理解中国造船业这三十年走过的历程。中国的改革开放走的是一条由内及外,逐步开放的路子,三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十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到处都是问题,秉承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考虑的是解决最迫切也最容易的农村问题。当时中国国内几乎什么都短缺,解决内部需求还来不及,对于造船这种偏重于外向型的产业根本无暇顾及,只有让其自己寻找出路。另外一个能对造船业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因素——国防,又由于彼时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加之中国和美国之间正处于建交后的第一个蜜月期,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期,连军队自己当时都忙于经商赚钱。两大发动机都停转,造船业能有好日子么?坛子上有不少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老同志,用惨淡经营苟且偷生来形容造船业那个时候的状态,我想并不过分。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1989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因为89事件,西方对中国进行制裁,让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外国人并不会永远是朋友,自己的事最终还得靠自己解决;随后的海湾战争,山姆大叔的军队在伊拉克大发神威,强大的战斗力深深刺激了中国的神经。经过几年的调整,以92年邓公南巡为标志,中国的发展之路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修补与西方的关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开始加快,外向型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造船业的一个发动机开始运转;另外一方面,拜台独死硬分子李登辉和风流倜傥小生克林顿所赐,中国结结实实的体会到了被戏耍和出卖的滋味,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国家被分裂的危险。台海危机后,国防建设的速度骤然加快,海军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急先锋,自然是建设的重中之重,造船业的第二个发动机也运转了起来。98年印尼发生的排华骚乱,更是让中国人有切肤之痛之感,很多人批评政府当时太软弱,面对那么多华人华侨被印尼猪凌辱杀害却不作为,我当时也有这种感觉。现在回头看看,觉得国家那时候也有无奈之处,政治上的实力不足是一方面,军事上的滞后也是重要原因。要是搁今天,中国有能力派出远洋舰队出征,印尼猪还敢这样吗?这个时期是造船业开始起步的阶段,虽然还没有迎来繁荣,但已经听到了发展的脚步声。99年到现在是第三个阶段。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摇摆与摸索,中国已经坚定地走上了融入世界的发展之路。01年加入世贸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表明中国已经下定决心和世界接轨,而通向世界的门一旦打开,就再也不会关上,中国人一旦得到了和世界平等竞争的机会,战斗力同样会让世界侧目。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直线上升,当然这是中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结果,而中国选择这条路子的原因,老黑在上篇已经分析过。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艰难跋涉,中国造船业也终于迎来了期待依旧的春天。由于政策上的原因,中国造船业在起步阶段就必须面对和世界同行的残酷竞争,二十年的拼杀下来,付出的代价固然惨重,自己也在大风大浪中经受了摔打,强壮了筋骨,即便面对国外的强大对手,起码也有了掰腕子的底气。一方面是国家出于战略需要持续推进国防建设的重大利好,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出人意料的巨大需求,两个发动机全速的运转,加之中国造船业本身的劳动力优势和二十年的累积,最终铸成了中国造船业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厚积薄发。中国造船,从一个被国家忍痛割爱的孩子,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拚搏,硬是坐上了世界第三把交椅,汗水、泪水、鲜血、痛苦、光荣、梦想,恐怕只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会有最真切的体会。中国造船业在上一个十年迎来了黄金时代,然而美国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08年的金融危机,进而殃及全球演变成了全球经济危机,中国造船业也挨了一记闷棍,整体处于一种焦躁和恐慌的状况。不过在我看来,尽管困难依然存在,中国造船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前途光明。造船业发展需要两台发动机的推动——国防建设和贸易需求,让我们先从国防说起。中国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确信,中国迟早有一天会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成为世界重要一极。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有三个标准:政治、经济和军事,目前只有美国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尖水平,也只有美国被公认为超级大国,其余的有影响力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短板。俄罗斯是政治大国,军事力量犹存,但经济太弱;欧盟经济力量虽强,军事上被美国捆绑,政治上因内部的重重矛盾无法形成合力;日本的经济马马虎虎,但政治上被阉割了,军事方面被套上了枷锁;至于南面的那个阿三,不提也罢。中国虽然在三个方面都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但中国的优势在于三个方面相对均衡,前景广阔,虽然还是个力量弱小的孩子,但身体健全,潜力很大,不像有些国家身有残疾。但是相对于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中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太弱,这也是中国最大的软肋。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防建设始终滞后于经济建设,这里面的因素很多,既有财力问题,也有思想的问题,还有战略选择的问题。邓公为中国选择的路子,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去外面挑事端。但是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管中国去不去惹别人,外部的压力和猜忌必然会来,毕竟这是一个有超过十亿人口、上千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而且还主动出兵和美国硬碰硬打过仗并且没有失败的国家,所以中国在国家对外战略和国防建设的问题上非常谨慎低调,始终强调不对外扩张,生怕挑起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然而近几年情况有了变化,中国在国防建设上不在遮遮掩掩,而是高调宣传主动出击,大大方方的告诉世界中国在大力扩充军事实力。我想这里面的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中国意识到不管自己怎么低调,外界的压力都不会因此减少,索性高调亮出一些大牌,既提升国内士气又震慑国际反动论调,二是随着中国的实力扩充,利益在全球不断扩展,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加以保护,而这一点又不能假手于他人。老黑很推崇戴笠的一句话:猪吃饱了等过年是等不来和平幸福的。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保证,中国越发达,被虎豹豺狼盯上割肥肉的可能性就越大,晚清时代中国的命运已经为此做了深刻的注解。中国大力推进国防建设是必然的选择,而海军建设是重中之重。海军既是国土安全的外层防护网,又是维护国家外部利益的急先锋,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海军实力长期处于和国家实力不相称的地位。不过目前看来,中国已经调整了战略,下决心花大力气建设强大海军,这一点从高层宣布将开建航母和高调派国内最先进战舰出征印度洋护航就可以看得出来,用屠龙刀去杀小鸡,背后的目的还是给那几只成天乱叫嚷瞎蹦达的猴子看看厉害。加强海军建设对造船业的是重大利好,能带动相关的设计单位、科研院所、舰艇制造厂和配套设备厂商走上高速发展的通天大道,提升造船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关于这一点,看看美国就知道了,美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恐怕也不是美国海军的对手,而美国强大海军的背后,是美国先进的造船业。不要讲美国没有造船,人家只不过是不屑于造民船,美国在军舰方面的设计制造水准,全世界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国家已经宣布将开建航母,这表明中国海军已经在战略上从黄水海军转为蓝水海军。从长远需求来看,中国至少需要45支航母编队才能满足需求,仅仅航母及其配属舰艇的建造就能大大刺激造船业的发展。只要国家在建设海军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中国造船业的一台发动机就会保持高速运转,造船业的发展就有保障。中国建设强大海军的决心已经很明显,如此造船业的一个发动机动力有了保障,但是国防建设的刺激只能促使造船业做强,而不能帮助其做大,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军船之于造船业,如同精美的山珍海味,营养丰富味道好,但分量太少吃不饱。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三造船大国来说,国防建设带来的军船市场份额远不能满足其胃口,在民船建造市场上抢占地盘是必然的选择。美国的实力让他可以不屑于造民用船舶,但中国却做不到这一点,中国大力发展民船建造,既是大势所趋,亦是必需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接上页

先来看看中国民船建造的基本状况。目前业内已经公认的事实是,中国造船业已经位列世界三甲,与日本、韩国成三足鼎立之势,尽管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论证说中国已经能排到第二甚或第一,但在我看来,中国目前还结结实实是老三的命。日韩两强无论在设计水平、建造技术,还是企业管理上,对于中国都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而在主要船用设备的配套方面,日韩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中国也并非一无是处,中国追赶两强最大的资本,在于劳动力优势和庞大数量的中小型船厂。出于节省人力成本的考虑,日韩的船厂都在朝大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利润率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常规中小型船舶已经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海岸线和江岸线长,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加上造船业经过多年的国际市场磨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还有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和资本实力,简直是上天安排来填补国际中低端造船空缺的角色。在高端市场,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赶上两强不说是指日可待,至少也是前途可期。也许有人会泼冷水了,咱们会紧追日韩两强,难道中国后面就没有追赶者?从目前的形势看,还真没有可以威胁中国造船业老三位置的角色。很多人有个认识误区,总认为造船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其实这话只说了三分之一,造船业同时还是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只不过因为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劳动力成本因素对造船业中影响最大,才让人有这样一种偏颇的认识。造船业绝对不象某些人所认为的,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正相反,造船不是垒猪圈,这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行当。看看那些过去和现在的造船强国,哪一个不是具有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国家?(很多人不喜欢东洋鬼子和高丽棒子,鄙人亦然,但不能否认两国在科学技术水平上的造诣)至于资金密集型,那就更不用说了,造一条船动辄数千万数亿,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金融体系支撑,只怕船还没造出来自己就先垮了。背转身向后看,那些所谓的造船业后起之秀没有哪个能威胁中国的地位。有报道说越南的造船业近年发展很快,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不过考虑到越南的人口基数和技术水平,对中国的所谓威胁也就是抢走两块的骨头;印度的人口数量倒是多,但印度的制造业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说印度造船能威胁中国恐怕比讲会牛长翅膀飞上天还不靠谱;剩下的国家中,也没看出哪个有威胁中国老三地位的可能性。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中国在民船建造市场上应该是稳稳当当地坐三望二瞄准一,前有堵截而后无追兵。事实上对于中国来说,大力推进民船建造业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举。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数量,最大的忧虑也是劳动力数量,这是一柄双刃剑,迫使中国不断地在加速和控制两者之间游移,时刻警惕。中国要走向现代化,首先必然要城市化,而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必然有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进军。考虑到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增加就业岗位是政策考量的优先选择,对于能促进就业的行业政府一定会大力加以扶持。造船业的自动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仍然以人工为主,创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相当可观,不由得不吸引政府的目光。而在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增加投资拉动内需成了经济政策的首选,这方面造船业同样具有优势,造船业的发展不但能直接拉动钢铁市场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的船用配套设备厂商联动,波及面非常广。虽然造船业对拉动经济和促进就业的作用不如汽车、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大,但是考虑到造船业这三十年来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杀出了一条血路拼到了今天的位置,想必政府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不会无视造船业的成就和战斗力。事实上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造船业的重视程度已经在不断提高,上海市政府几年前就已经把造船业立为上海市支柱产业之一,从北到南的其他沿海省份纷纷宣称要大力发展造船产业,发改委在081212日提出要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造船赫然编列在9大支柱产业规划之中。这些政策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造船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的巨大推动作用,将加大扶持的力度,造船业的前程可期。宏观政策上对造船业的支持态势已经很明显,但是怎么支持却是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回顾中国自建国到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有两个现象颇值得人玩味:高精技术方面,国家越支持越壮大;普通产业方面,国家越帮扶越阿斗。中国能靠自己的力量搞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大力支持并和国外巨头合作的汽车产业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品牌,反倒是几个民营汽车厂商闹出了一些动静。中国的造船行业现在大致分为国有系统和民间系统两块,国有造船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更高,并承担着国防建设的重任,因此国家应重点支持其在技术上更新升级,走高精尖的路子;民营造船业在国防建设方面没有份额,但是在民船建造方面,民营资本比国有资本的效率要高,更有竞争力,因此针对民营造船业,国家只要为其松绑,减少负担即可,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前几年造船业急剧扩张时期的部分优质资本安营扎寨,站稳脚跟一心一意在这个行业做下去,坚决淘汰投机式的游资。国有造船业在技术水平上领先民营造船业,国家在支持其技术提升的同时,应控制其发展规模,促使一部分技术力量流入到民营造船业,带动民营造船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同时还能防止国有造船业挤占民营造船业的市场份额,给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的民营造船业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支持造船业并不是一拥而上都采用一样的政策,那样做就成了给幼儿园小朋友发糖果,国家应该有意识地对国有造船业和民营造船业采取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一增一控,一放一收,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推动两大造船系统协调发展。中国造船业尽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个黄金时代我认为将在2025年左右出现,原因有四。第一,根据船舶市场的波动规律,大约二十年一个周期,刚过去的黄金时代发端于2004年左右,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出现时间正好是2025年左右。第二,中国目前和日韩两强的造船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追赶两强需要相当的时间,2025年我们即便不能赶上他们,至少差距会被大大缩小,而日韩由于劳动力的问题,造船规模将逐渐缩小,留下的空缺只有中国能填补。第三,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海军建设的力度将持续加大,从目前的状况看,2025年中国应该已经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这将是中国海军建设高潮的开始,因为一艘航母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的。第四,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上世纪建国初期,由于在人口问题上实行错误的向前苏联一边倒政策,导致五十年代增加了大量人口,文革后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国策,这批人口正好进入生育年龄。现在五十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已进入老龄阶段,他们的孩子,也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当壮年,中国在同一时期面临老龄化和劳动力过剩两大难题,这种局面迫使中国在低端产业淘汰的问题上采取暧昧政策,优先选择扩大就业面,以时间换取空间。因此中国的造船业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摇摆期,既要提高水平,也要顾及就业问题。等到2025年,五十年代婴儿潮的人口退出人生舞台后,中国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才能得到缓解,造船业才能放开手脚大踏步前进。和中国的国家战略一样,中国造船业也需要十五年的时间来深挖洞,广积粮,好戏还在后面。地球上79%的面积是水,只要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一天,就无法割断与水的关系。船舶是水上流动的桥梁,人类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都离不开船舶。所以,忘掉那些说什么造船是夕阳产业的狗屁言论,除非人类死光光,否则造船业在地球上会永远存在,我们造船人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造好船,不要过于在乎外界的言语。讲一句不算夸张的话:造船与地球同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分析的很犀利!值得深思!身为造船人感到了身上的责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终于看好了。。。LZ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宁德
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6-1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挺好的,有点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好文章,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说得太好了,楼主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9# henhe2009
绝对经典,真知灼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敬仰, 说得太好了。 我们不能忘记坚韧勤劳的普通劳动者。 这是社会的责任,我们大家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造船与地球同在!
鼓舞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什么时候中国摆脱了廉价劳动力的光环,还能像今天这样繁荣稳定,中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造船人也无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05:5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