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SOLASIII/1.5要求:所有船舶的救生艇有载释放机构,要在2014.7.1以后第一次计划干坞期,且不迟于2019.7.1,要对不符合LSA 4.4.7.6.4~4.4.7.6.6要求的艇钩系统进行改造或者更换。
传统救生艇钩的缺陷与新型Drop-in ball型救生艇钩的优势。
一、传统艇钩系统
1、原理
传统救生艇钩的工作原理通常是由钩锁部件锁住钩头,而且钩头由于脱钩复位的需要,常常被设计成非平衡型式。脱钩时,脱钩手柄的动作通过操纵软轴传递至钩锁部件,钩锁部件解除锁定,艇钩翻转脱开,结构原理见下图。
-->
2、缺陷
传统艇钩系统存在以下先天性缺陷: 1、全球各厂家生产的钩锁部件的锁定方式不同,艇钩系统各类繁多而复杂; 2、钩锁点位于艇钩覆板内船员无法直接观察到,钩锁处未完全复位的情况难以及时发现; 3、次要构件过多,任何次要构件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艇钩意外脱开; 4、由于艇钩的承载释放和非承载释放要求,传统艇钩往往围绕一个偏心的点转动,钩体负载受力不均; 5、艇钩的转动脱开依靠的是艇自身的重力,所以艇钩的承重时就等于一直承受着脱钩方向的力; 6、不符合MSC Circ.1392的艇钩系统,艇钩受力时,会将艇钩上承受的艇自重力传递至钩锁部件甚至是脱钩装置上,从而大大增加艇钩自行意外脱开的风险。
二、IMO的相关要求
过多的救生艇意外脱钩事故的发生,也引起了IMO足够重视,新的SOLASIII/1.5要求:所有船舶的救生艇有载释放机构,要在2014.7.1以后第一次计划干坞期,且不迟于2019.7.1,要对不符合LSA 4.4.7.6.4~4.4.7.6.6要求的艇钩系统进行改造或者更换。,对已经符合要求的艇钩系统要由船检机构进行检查并出具符合证明,在所有艇钩系统未改造或更换之前,应配备FPD(Fall Preventer Device 防跌落装置,通常为防跌落索和防跌落安全销)。
-->
-->
防跌落索和防跌落安全销
三、Drop-in ball型式艇钩系统
针对现有艇钩系统的改装,终究只是一种优化,艇钩根本工作原理没有变化。目前国外厂家设计出一种新的Drop-in ball型式艇钩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艇钩型式,而使用吊球型式。
-->
相比传统艇钩系统,其有以下优点: 1、吊球的脱开不再依靠救生艇自身重力,也就是说不会因救生艇自重而导致意外脱钩。 2、艇钩上附装有挡块,防止吊球脱出,该挡块坚固且厚实。 3、整个艇钩系统完全采用不锈钢材料,易于维护。 4、吊球围绕中心点,整体受力均匀。 5、吊球式艇钩系统中次要构件少,而且任何次要构件的失效,均不会导致吊球意外脱钩。 6、吊球式相比传统艇钩系统其重量轻,在海上回收救生艇时挂球容易且危险性小,人员、艇体不会被吊球碰伤。
-->
Drop-in Ball式艇钩系统的结构图如下,由供电系统、主控电路、液压系统、艇钩系统组成,供电系统负责对主控电路及电动液压泵供电,主控电路负责检测艇入水信号、液压储能压力监测及液压阀控制等,液压系统主要是电动液压泵、液压油箱、储能器及液压管路,艇钩系统主要是艇钩、艇钩基座、液压脱钩推板及防脱挡板。
-->
-->
四、怎么用?
1、非承载释放
1、确认液压储能器压力处于绿色范围之内; 2、将救生艇降至海面,艇底入水后艇底的海水电极接通,保持按下脱钩按钮(通常为15秒)直到指示面板上的两盏LED灯亮起,表明前后艇钩均已脱开; 3、艇钩脱开后,艇钩系统会自动复位并开始向储能器充压。
-->
2、承载释放(应急释放)
1、在救生艇无法降放至水面脱钩时,采取承载释放(承载释放不得在救生艇高于水面1米以上进行,否则将出现生命危险!) 2、将手动液压泵手柄取下,插入到液压泵手动摇杆内; 3、手动操作液压泵直到储能器压力指示表指针达到60 bar(不同规格艇钩所需压力可能不同,具体应参阅产品说明书); 4、拔除手动脱钩手柄上的安全锁,然后顺时针扳动手动脱钩手柄,艇钩将脱开; 5、艇钩脱开后,及时复位手动脱钩手柄至原位置,并插上安全销。
-->
艇钩脱钩顺序图示如下
-->
3、艇钩复位
1、确认艇钩脱钩推板已正确复位; 2、将吊球挂入吊球室内; 3、左右摇晃吊球,确保吊球正确挂妥。
-->
艇钩复位顺序图示如下
-->
来源:宁波北仑海事处 于琼 《救生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第一章第六节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