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本帖最后由 paulzhou 于 2016-6-6 00:23 编辑
楼主的文章总结来看:《指导意见》照现在的调子很可能是空谈。
这分析很现实,现实也真就这么残酷!
对比国外国内的制造技术,以及人类之逐利本性,谈点浅见。
一、不是自己的娃,不疼,所以,实现《指导意见》后,利益于己无关,则会被高高挂起。
二、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中,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忧者肯定是阻力军,怎样引导之变成主力军?遗憾的是改变人有时真难。良策难求啊!那么引入生力军吧,结果恐怕也不乐观,大多会被阻力军干残,殊不知十年的建设,可毁于一旦,破坏的速度远大于建设的速度。
三,从技术层面上,国企的很多技术始终处在入门级别。不能说国企没有人才,可能是志不在此,或者有志之士,练就一身文武艺后,货于更赏识他的人了, 就如楼主所说的培养好的质检员当船检,船东去了。
四,高深的技术引进不了,多数在民间,日韩也有,但是人家技术封锁太严,偷不来。比如TRIBON M3 的3D 建模, 出图,国内肯定是手工阶段。一个普通BLOCK 建模到检查15天完成,这一般就是10年往上的设计老手,然后出工作图估计慢悠悠的一周,再到出生产设计图,一周,在检查,2~3天,回头修改,2~7天,完成发图时间为一个月,如果是复杂的过渡分段,时间会更长。如果再算上后续的套料,余料的利用和管理,以及与管、舾装专业的配合,反馈等等,时间至少又要再延后15天了。还得有个前提,即这是一个设计中心多年的磨合结果。 回头再看看民间,简单的说,建模3天,工作图3天,检查1天,套料,配合3天,完事。
五、后遗症,这种效率起来后,船人设计的会失业20%或更多,维稳怎么办?
六、这种绝活,不会白给,产权怎么分?舍得砸银子的,才有得谈。
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见谅!勿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