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2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精度造船靠的不仅仅是仪器和软件
精度只是完工后的数据,仪器和软件是不过是测量和模拟数据的工具而已。精度对造船来说很重要,精度的意义对总组也好,大合拢也好,相信大家都是明白人,我就不说废话了。仪器、软件只不过是工具而已,我们买了先进的仪器和昂贵的软件,对精度的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但解决不了最根本的为题。
精度的管理还要从下料开始抓起,数控切割后的材料尺寸跟理论值相差越小越好。就这一点,我敢说很多厂家都做不到。等离子切割机割嘴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口径会变大,(喷粉线喷嘴也是这样),等离子弧的直径也会跟着变大,这不就影响下料的精度了吗。还有一个就是喷粉线,据我了解,韩国要求喷粉线的宽度是1——1.2个,国内厂家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本人趁工作之余,到下料车间看过,测量过喷粉线的宽度,一般是在4——5个左右,个别宽度达到了8个。这样的喷粉线毫无用处,做分段、小组立时要重新测量。还有一点,我曾经和韩国的专家一起看过公司所使用的等离子切割机,他说这样的设备很落后,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设备就算是很不错的。他又问现场的工人,等离子割嘴距离钢板的距离是多少,结果得到了4、5种答案。看来我们的工人对这个问题跟本不知道。而在韩国,这个有严格规定。
小组立我接触的很少,就不说了。现在谈谈分段的制作,平直分段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每个分段都达到,无余量合拢的要求,这一点就很难了。无余量合拢的要求水平度相差4个,端部相差3个,现在国内有哪个厂家能做到这一点?没几个吧。现在一般的做法是端部放余量,合拢时去掉。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无余量合拢,而不是无余量造船。
日本和韩国才是真正的无余量造船,这真是人家骄傲的地方,可对我们来说,跟中国男足打世界一样。我们差距最大的地方,就是线型分段的制作。分段做出来以后,线型不光顺先不说,尺寸差的也挺大。(严重的都合拢不上,要开刀),尤其是机舱分段,带海底门的,线型很大,里面的球扁钢和T-型材,都要加工,可加工的精度不够,装配起来很麻烦吧,外板更不用说了,线形大的误差很大。这说明什么呢?我们使用的设备,和工人的技术水平不行,这不就影响造船的精度了吗?
接下来说说合拢。自从接触造船以来,本人认为合拢是船体部分最简单的。定位,电焊,密试,完美的走完三部曲就结束了。但是要把船体和轮机考虑到一起,就有难度了,分段定位,还有轴系,舵系,安装,对精度要求很高的。本人不是做轮机的,也不是做大合拢的,就不多谈了。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副图片,是关于韩国造船的。当时让我很震惊,他们的机舱把机舱下平台的几个分段总组,然后把轴系都做预装,直接合拢,然后往上合拢,这样做是不是很拽?我觉得还是精度控制做的很好,变形量算出来,我觉得可以实现这的。当然,我们是做不到的。还在国家地理看过三星造船的视频,机舱段总组后达到3000吨,然后用浮吊合拢,在不借助大型工装的条件下,准确定位,等松钩的时候,线垂真好指向轴系舵系中心线的交点。我觉得人家浮吊的灵敏度很高,不知道国内有没有这样的设备。
总之,精度造船是一门综合学科,要从设计,加工工艺、焊接工艺、工人技术、设备,等等诸多因素考虑,下大气力来研究,然后日积月累,提高我们的造船水平,振兴中国的船舶工业。同时呢,向韩国、日本,等国家学习,把他们的长处有选择的引进到中国,缩小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