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15年广东海事局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与海事新发展相适应,努力向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管理水平看齐。这是广东海事局对海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方向。
纵观广东海事局几年来人才战略的实施,体现了该局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和求真务实精神。组建培训机构,投入资金人力,大规模培训干部,为人才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8年,该局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开展培训工作:完善新进人员入职培训、深化“海巡31”干部培训、推进MPA研修班课题研究……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适应人才分级分类管理,尝试培训片区管理。一串串清晰的人才队伍建设脚印,直指“争当实现海事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目标。大手笔的投入,大规模的人才培训,使2008年成为广东海事局的又一个人才培训年。
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
打好基础,尽快融入海事工作
2008年,三批共225名新进人员通过公开考试被录入海事队伍,走进广东海事局。他们中间既有作风过硬的转业军人,也有航海资历丰富的船员;既有高学历的硕博知识分子,也有留学经历的海归派,其中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199人,甲类船长、轮机长21人,军转干部5人。
这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和力量。如何令其尽快融入海事事业的肌体,并焕发出应有的勃勃生机,初任培训是重要的一课,也是海事人员职业培训的必要部分。
为了使新进人员了解单位基本情况,了解海事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尽快完成从学生(或原职业)到海事职业生涯的转变,适应海事工作,广东海事局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精心策划, 科学安排课程,挑选实力教师,编写系列教材,完善培训管理,有效实施培训。
培训班开设10门课程、有系统教材,安排专项活动。其中介绍类的课程包括海事概况、海事基础、广东海事局质量服务体系等,重在帮助学员“了解”——了解海事相关知识、海事现状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引导类的课程包括“如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旨在帮助学员定位——找准方向,脚踏实地,积极投入海事工作;技能类的课程“公文写作”使学员耳目一新——帮助学员掌握这一重要的工作沟通手段;体验类的教育更使学习无所不在——户外拓展、清晨军训、才艺表演更加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帮助学员尽快融入。尤其是户外拓展训练,使无论是刚走出“象牙塔”的稚气青年,还是已有丰富阅历的职场老将,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凝聚力,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课程相对应的师资队伍,是由10名工作经验丰富和具较强讲课技能的老师组成,大多数是处级干部或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的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学员们聆听、沉思、问答,课堂里教学互动,时有笑声。学员赞:老师的课讲得真好!老师说:学员的学习热情真高!
更使新进人员难忘的是局领导的重视。每期开办梁建伟局长作动员,刘恒伟书记作总结。并在学员培训手册上题字寄语,殷殷期望。学员们说,参加了初任培训,了解了海事,磨练了意志,增进了友谊,深知肩上的责任。
这使培训机构感到欣慰,是对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
近年来,作为职能部门,广东海事局人事教育处和培训中心精心设计和组织初任培训,从需求调研、计划确定、任务实施,到效果评估,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培训管理方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培训体系,使新进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身份转变到心理角色的转换。
按照该局新进人员三年培养方案,这批人员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初任培训,现在,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实习,第三阶段的培养由其所在单位进行。
中层干部随船培训
流动课堂,培养复合型人才
“海巡31”船——目前我国海事系统吨位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海上巡视船,被誉为中国“海事第一船”。2006年4月6日,12名朝气勃勃的中青年人,身披阳光和海风,身着船员工作服,出现在“海巡31”船上,他们是广东海事局第一期即将开始为期2个月培训的中层干部随船培训班的学员。
培训班缘何办到船上?在于广东海事局的培训思路创新:利用先进的装备培养一流的干部队伍。培训重在“体验”,通过体验式的教学,让学员了解“海巡31”船先进的航海设备,丰富海上阅历、体验船员生活,砥砺作风意志,构建交流平台,开拓工作思路,打造出适应海事发展需要的、既有时代意识又有过硬作风的复合型人才。
培训班课程丰富,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性。设置了船舶理论知识课、技能操作课,开设了公共管理课程,开展专题交流座谈,组织案例互动教学,随船进行演练,还有赴香港海事处学习考察。每一期培训班都会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和当时形势任务的变化来调整课程内容,选择授课方式,不断改进培训。如第八、第九期培训班,为增加航海时间,取消岸上培训时间,改为全程随船培训,突出以“体验式船员生活、案例式教学”为教学核心,使“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并重,在培训内容上增加了船舶管用养修,案例教学,专题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也提高了学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年多来,随船培训班邀请知名学者、航海院校老师、业内专家为学员授课。更具特点的是:采用 “三员合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参加受训的中层干部既要做学员,又要做船员,还要发挥专长当教员,互相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培训班实行班委自治,成立临时党支部,有着严明的纪律,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员们更换角色,“从干部到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这里不再有局长、处长,只有学员,船员。这里不仅仅是船只,更是学习的课堂。
开班以来,随船培训的学员们先后圆满完成粤东海域海上安全值守和监管、厦门搜救演习前期准备、厦门港防台、浙江海域编队、春晓油气田巡航和东沙群岛巡航等重大任务;访问沿海41家港航单位,与浙江、海南、广西、厦门海事局及广东海事局下属分支机构进行交流学习;接待过航海日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人们;巡视过东海春晓平湖油气田、南海东部与北部湾油气田,慰问过西沙群岛驻岛官兵,足迹遍及东海、南海,航程达到11273海里。“海巡31”肩负巡航监管的使命,使它的任务执行到哪里,课堂也就开设到哪里,也正因此赢得了“流动的培训基地”美名。
据记者了解,两年半来,该局培训班已办九期,共有135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随“海巡31”船(包括兄弟单位河北海事局委托培训的两批次4名干部)培训。这里也成为干部成长的摇篮。经过历练的中层干部也已经在广东海事局各个主要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其中26名中层干部在培训后被组织提拔任命或竞争上岗担任新的职务(包括2名厅局级干部)。
外界评价,“海巡31”船中层干部培训班结合海事实际,开创了随船培训干部的先河,打造了培训的品牌,得到部海事局和交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随船培训的意义,正如该局党委书记刘恒伟所说:广东海事局选派中层干部随“海巡31”船培训,让干部了解什么是先进的海事监管设备,在船上经风雨,见世面,开思路,出人才。这是干部培训的有益尝试,是广东海事管理接轨港澳,赶上发达国家海事水平的重要举措。
MPA研修班培训
研究课题,培养高层次人才
如果把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比作基础工程,把随“海巡31船”培训看作培养复合型领导干部的话,那么MPA研修班则可视为广东海事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
当今社会正处于改革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正如该局局长梁建伟所说:现实中有很多理论,包括法律法规已经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海事管理的科学发展需要有创新思维的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广东海事局与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办学,以提高高级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海事发展难点、热点和前沿性课题项目研究为平台,通过共享海事名校资源,促进人才的成长。
“打破常规、破解难题、培养精英、服务发展”广东海事局MPA研修班秉承这一理念,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这个班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唯文凭,而是通过课题项目,以培养人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这种针对性从课程设置可见,与海事管理工作密切联系,既有“海味”又是“粤式”。课程设置既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8门核心课程,也有《领导科学理论与实务》、《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策略》、《海上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等特色课程。这种针对性更从课题选题可见。全班共承担研究选题11个,包括《打造珠江口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新时期我国船员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优化广东海事局辖区监管站点布局研究》、《海事人才分级分类管理研究》等。这些课题均由广东海事局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属广东海事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
这个班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学员素质和教师授课水准高。
学员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34岁。这批学员素质好,40名学员中,本身已经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学员就达到15名,其中一名博士在读。在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统一考试中,33名学员参加考试,有32人以高分通过笔试和复试,通过率为97%。学员的学习能力强,主动学习,积极互动,善于思考,学用结合。
而授课教师则是一个强大的学者团,既有高校知名教授,博士、博士后、归国学者,也有海事领导干部,包括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党委书记刘恒伟、香港海事处处长谭百乐等高级海事管理专家。专家教师团站在海事远期的目标高度,从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角度来拓宽学员知识面,启迪学员思维,分析广东海事局发展的方向和现实需求,帮助学员准确了解海事发展的现代需求和广东海事的客观实际。
学会做课题研究是办班的任务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们倾心教授,指导学员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该班每个课题项目由3—5名学员参加,导师队伍由大连海事大学21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组成,这些导师都曾主持或参与过大型的课题项目研究及有关学术活动,治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课题成果。它们的指导最终使关系广东海事局发展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学员中全面铺开。一年的学习,使学员课题研究能力获得提高,使学习研究的风气在全局蔚然形成。
对于这样的MPA班,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副院长马晓雪的评价是:有创新、有特色。学员们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让人感动。课程学习是有限的,但学习是终生的;公共管理理论是有限的,但实践是无限的,期望广东海事局MPA班出成果,出经验,出成绩。
广东海事局拟选择优秀学员组成讲师团,系统介绍有关研究课题、宣讲有关理念;将组成专家库,把有研究能力的学员纳入专家库,并作为后备干部队伍的扩充;局领导要求培训主办部门总结经验,把研修班坚持办下去,并扩大其影响力,带动全局的学研之风。
研修学习不仅仅是学员个人的充电和淬火,而是培育了学习型组织,形成了思考研究的氛围,播下知识的种子,催发创新的思维,必将推动广东海事、乃至中国海事的发展。
人才培养分级分类
因材施教,培训管理各负其责
广东海事局的培训工作是大量和有成效的。仅在2008年,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即完成本局和部局培训班共55期,参加培训1654人次,11958人天。全年设置109门课程,基本覆盖了海事工作的主要门类,为广东海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的保证。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既有的培训管理模式需要优化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广东局地域广,下属单位多,5个培训基地分散在珠三角、粤北、粤东和粤西,有些海事业务已实行片区管理或流域管理。尤其是在部局人才培养分级分类管理提出后,为了便于工学兼顾,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各级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目前,广东海事局对培训管理进行调整,提出广东局负责处级干部、局后备干部、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训,以及有必要进行的其它培训;分支局负责本单位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专业人才及适应性人才的培训。
广东海事局的领导班子深知人才培养对于事业的重要性,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培养人才也是政绩;深知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意义,提出将培训工作纳入干部考核;他们同时也深知培训工作对于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亲自授课,参与培训,以实际行动作为导向。
局机关各职能处室将培训作为指导、促进基层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党支部书记的片区培训,改变了以往“你来吃大锅饭”的做法为“我去开小灶”,将全局31个单位的223个支部书记,分四个片区进行培训,主办单位在教学上提出总体要求,在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方法、师资教材等方面,则结合各片区实际需求,因地而异。支部书记们说,“这样的培训,学了就可以用”。
各分支局和附属单位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视培训工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创造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湛江海事局做好传帮带,寓培训于工作过程中;汕头海事局积极营造学研氛围,开展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广州海事局对中层干部培训及时有效、富有特色;珠海局分批脱产轮训员工,选派人员到港澳海事机构跟班学习。这些从实际出发,量身定做的培训,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该局培训主管机构更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抓培训,在局班子的领导下,从争当海事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来谋划培训工作,打造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具有广东海事特色的培训体系,在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师资建设、信息化手段使用、培训管理等方面,创新思路,打造培训品牌,上下两个积极性共同作用,造就了广东海事局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最近,广东省委印发了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海事局认真学习贯彻,并借此东风,对过去一年的教育培训进行评估,规划来年的工作。2009年,将是广东海事局人才建设更加充满希望的一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