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ong261
收起左侧

问哈工程 有那些名师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张大刚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深海浮式平台的工程设计及建造

张大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任美国Worley?Parson?Sea?总工程师,我校聘任的海外柔性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工程前沿项目的设计和工程管理。在浮式结构项目的工程管理,各种浮式结构的设计和建造,运输和安装工程方面有独到的专长。拥有美国的工程专利:中心环行浮体半潜式平台。主持过的工程项目包括:15个张力腿式平台,6个单筒式平台,2个半潜式平台和其它单体式生产和钻探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曾与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教授合作,共同指导了十几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深海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是怎样获得一个可靠而又经济的开采平台系统。深海浮式平台的主体是浮式结构。它是深海项目中最关键的部分。其设计和建造对深海工程项目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深海项目系统管理方法研究;结构设计的整体分析、疲劳分析、屈曲分析和主要节点分析;结构优化及新的结构型式研究;研究主体部分优化设计对工程项目总造价影响;深海浮式结构建造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09-4-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石德新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结构疲劳设计

男,1962年出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船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方向是潜艇结构疲劳强度。主持及参加"八五"、"九五"国家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402钢的疲劳性能实验及其P-S-N曲线的确定》、《6自由度船舶运动模拟系统》、《结构承压能力的模型实验原理》、、《梁柱问题的压杆第二类稳定问题的共性》、《加肋圆柱壳强度稳定综合问题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等二十余篇,Luo Peilin, Shi dexin, sheng changhe,Definition of the Parameter and the Regularity of Carrying Capacity for a Cylindrical Shell underPressure, Proceedings of Fou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tructural stability, Asian Sessiopn, Beijing, China, October, 1989 ; SYMPOSIUM, Seoul.Korea. June 24-28. 1990。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在使用期内必然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的累积条件下会出现疲劳损伤及至破坏。自从上世纪德国学者研究火车轮轴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损伤以来,对工程结构的疲劳现象研究涉及到航空、机械、造船、车辆制造等行业。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的海洋平台结构设计率先要求对结构的疲劳强度进行评估,进而由于VLCC结构中发现舷侧结构裂纹大量出现,在船舶焊接结构中发现结构裂纹大量出现疲劳强度也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结构疲劳设计包括疲劳载荷计算、结构疲劳强度评估与疲劳评估予报,涉及微观损伤力学、计算结构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门知识,同时还需要实验力学的专门知识与结构静、动态强度测量测试技术。
结构疲劳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过与具体工程结构物特点相结合,可应用于大型钢结构、船舶、海洋平台、海底管线,舰艇、潜艇、潜器结构的疲劳强度估算与疲劳寿命预报,可从事结构物及结构构件的疲劳设计。
本培养方向有一定的实验方面的技术储备,已培养多届硕士研究生,我院结构平台实验室具有从美国MTS公司引进的大型液压伺服闭环控制系统的大型疲劳实验平台,并将利用“211工程”建设投资引进疲劳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另外,已经引进可用于决定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ARC与NASTR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宋儒鑫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深海海洋立管及海底管道设计分析

海底管道的工程技术研究


宋儒鑫,现任美国TECHNIP公司主任工程师及立管组领导。我校聘任的海外柔性教授。有丰富的深海工程经验,近十年来在深海工程技术的关键领域--海底管道及海洋立管方面很有建树,?具备许多国际知名的深水大项目的首席主管工程师经历及经验。主持完成了三十多个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一直担任IBC及CLARION在世界范围深海工程培训班的主讲讲师及课程负责人,同时还为美国船级社(ABS)编写了海底管道及海洋立管的设计建造规范。
在多种国际学术及工程技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如国际海洋技术大会(OTC)委员会委员及立管专业小组会议主席;?国际离岸力学及极地工程学会(OMAE),?海洋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海洋技术协会(MTS)会员;?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API)RP2RD?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IAOE)的创始人之一及海底管道立管技术委员会主席等。在挪威工作期间,?曾先后指导或联合培养了挪威及法国大学的六名研究生,?并在挪威STANVANGER大学联合授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廖振鹏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波动理论和地震工程科研

1937年生,四川成都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波动理论和地震工程科研和教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波动理论,为摆脱传统方法处理开放系统中复杂波动问题的困境,七十年代末着手发展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并延续至今。开放系统边界的研究是土木工程、电磁学、光学、声学和地球物理等学科交汇的一个领域,他及其合作者在这一领域中提出的人工透射理论和透射边界条件是在国际上被多个学科学者引用的原创性研究结果之一,被称为廖氏吸收边界条件。其次,以他为首的研究小组于1984年从波速有限原理出发提出了波动有限元模拟的解耦思想和实现解耦的方法;其后对这一方法作了论证,并将它与透射边界研究结果结合,建立了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时空解耦技术的基本框架。这一技术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中大型复杂开放系统内波动的数值模拟,为结构-介质动力相互作用、复杂目标散射、震源附近的波场和大型工程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条途径,并为继续发展此项技术提供了一个起点。上述研究的早期成果曾获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总结于专著《工程波动理论导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2)。

  在地震工程领域内他从事地震危险性评定、强震地震学和结构动力学研究;并综合研究成果推进我国地震安全性评定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他负责完成的大连市地震小区划以其开拓性曾获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编著有《地震小区划—理论与实践》(地震出版社,1990)。

   在以上研究领域内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并通过科研一线合作研究培养了青年研究人员。1990、1996和1998年分别获得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个人”和“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7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廖振鹏教授目前关心的问题是波动的正演和反演。就正演而言,他感兴趣的是大型复杂开放系统中散射和辐射的快速计算技术。发展这类技术对解决一系列科学和工程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解决波动反演的基础。就反演而言,他感兴趣的是波的逆散射和相关的信号分析技术及其在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他观察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研究结果仍远不理想,继续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他认为波动基础研究是跨学科的,从跨学科角度开展上述研究值得重视。他在波动的科学计算和相应的信号分析方面的工作涉及地震工程、结构健康诊断、非均匀介质中的电磁波、水声物理、水波动力学等领域。他希望有兴趣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在这一方向上更快成长,并希望通过合作研究、教学和研究生教材编写为此作出微薄贡献。因为,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青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李积德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船舶耐波性  

男,1939年生人,教授,流体力学博士导师,耐波性学科带头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及流体力学硕士导师。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力学委员会高性能船学组副组长,《中国造船》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多年来从事船舶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培养硕士生25名,博士生4名。主要研究方向:船舶航态预报与控制、船舶减摇鳍流体动力及设计、高性能船舶水动力及运动性能的研究。承担和主持项目20余项,相继研制成功多种减摇鳍于船舶。多项科研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特别在鳍流体动力性能研究方面处国际先进水平。出版教材2部,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曾应邀加拿大诺娃斯科提亚技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家特贴。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目前除承担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外,主要承担船舶减纵摇技术、高耐波性单体复合船型流体动力性能、穿浪双体船船型优化及性能等研究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段文洋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大浪中非线性船舶运动和水动力问题、高速船耐波性与波浪载荷、多体船水动力问题、数值水池技术、船舶流体力学网格计算技术、数值流体力学无网格方法等  

男,1967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天津大学海船系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3月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8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任教,历任讲师、高工、副教授、教授。2001年3月任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其中1996年8月至1998年8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在英国南普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载荷与响应学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英国皇家造船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船舶在波浪中运动水动力学问题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两项,中英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一项,教育部基金项目以及参加预研项目和民品船舶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999年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李云波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1) 常规单体船型的阻力理论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2) 双体船、三体船、五体船等多体船型的阻力计算方法、水动力性能及应用研究
3) 单体船型优化及多体船构型研究
4) 基础船舶流体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李云波教授,博导,1963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同年免试推荐在哈尔滨工程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获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流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脱产进修深造。2002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进修深造一年,2006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深造3周。
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担任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现任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造船学会会员,船舶力学高性能组成员。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防基础研究、总装预研基金、国家归国人员科研资助、博士点基金、行业基金和横向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教学研究文章近20余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黄德波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船舶水动力学、船舶阻力理论与应用  

男 ,1943年生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力学委员会委员,高性能船学组成员,国际船模水池会议阻力委员会(23-rd ITTC)委员。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数学力学系,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船舶水动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修两年,曾应邀到西德汉堡大学造船学院船舶进行合作研究一年。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涉及船兴孤立波、 船波射线理论和关于船舶阻力理论应用等内容的论文十余篇;在国内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有关船舶兴波阻力、水波等水动力学问题的论文三十余篇, 并编著出版《水波理论基础》一书;完成多项部级科研项目, 其中五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十余次获本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优秀奖、先进科研工作者奖和优秀教师奖;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士和博士生二十余名。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主要研究:船舶水动力学的一些有关研究,如船舶水波,船舶阻力理论计算,常规与高性能船型快速性船型优化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张 亮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叶轮机械水动力学、海洋能研究与利用技术  

男,1959年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内蒙古工学院机制专业本科,81至83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修流体力学专业,89、92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获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叶轮机械水动力学、海洋能研究与利用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在波浪中物体水动力及其运动时域理论预报方法、水下双体以及升力体与界面流体动力干扰问题,在潮流/河流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学问题、锚泊和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具有造诣和影响。编著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17人。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加完成了“八五”、“九五”和基金项目4项,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和国家“九五”863计划专题各1项;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船总基金和中英合作项目各1项。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3项;获95年中船总公司优秀教师、97年全国优秀力学教师和200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届示范主讲教师等称号。95年应邀赴日本琦玉大学讲学、96-97年在牛津大学(英皇家奖学金)工作、01年在爱丁堡大学访问,曾访问那布勒斯大学、挪威科技大学、SINTEF和瑞典查尔摩斯大学等。现任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和《应用科技》编委。现主持国家“十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意大利政府间科技合作等研究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庞永杰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  

男,1955年12月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特别是在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水下拖曳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及水下环境仿真技术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水下机器人技术"曾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水下机器人集成技术"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船舶自动控位仪原理样机"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母船动力定位技术"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 《智能潜器的集成仿真系统》;《智能潜器控制系统的实航验证》;《水下运动物体在相互接近过程中的水动力计算》;《船舶在复杂海况下的实时运动仿真》等;另外有Activities in Underwater Technology a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1999.3,Journal of 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Vol.33,Num.1; Software Design Technique for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to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1998.4,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nderwater Technology。主要在研项目: 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条件改造项目,技术负责人;水下机器人技术,负责总体设计和系统仿真;基础研究项目,"水下多机器人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技术负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石山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深海浮式平台的总体特性研究


石山,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Houston?Offshore?Engineering?总工程师,我校聘任的海外柔性教授。多年从事海洋工程总体性能分析及立管系统的设计分析工作,主持了多项深海开发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及研究。工作重点和个人技术特长集中于:结构动力学分析,非线性有限元研究以及工程计算程序的编写。长期与德克萨斯A&M大学合作,?在石油公司及海洋工程公司的支持下从事海洋工程流固耦合计算程序?(HARP)?的开发及应用。HARP?是一套综合性海洋工程设计计算程序。该程序中的流固耦合响应计算模块可以在时域及频域内模拟海洋结构体在风浪流中的运动,以及锚链、立管的动力响应。
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当今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和数字模拟方法等最新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国内外工程设计经验,对平台系统所处的海洋环境、设计方案、工作状态以及安装过程进行理论预报和计算模拟,并为工程提供系统而可靠的参考数据。研究内容包括:柔性构件三维非线性分析;浮式平台的总体特性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吴国雄  
专业:  流体力学
方向:  水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生物流体力学


吴国雄,男,1961年7月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学者讲座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深海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海外团队学术骨干。博士生导师。
1982年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获硕士学位;1986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任教,2000年被聘为教授。
吴国雄教授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领域工作20多年,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和创新成果体现在他在国际著名期刊包括:皇家学会会刊(PRL)、流体力学杂志(JFM)、流体与结构杂志(JFS),力学和应用数学季刊(QJMAM),船舶研究杂志(JSR)、国际造船进展(ISP)、应用海洋研究(AOR)、海洋工程(OE)、工程数学杂志(JEM)、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杂志(IJNMF)和高水平会议上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中。吴国雄教授的学术方向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
1,水动力学:提出并发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自由面水动力学关于航速效应、二阶兴波效应的若干理论和求解方法。
2,流固耦合:针对船舶波浪砰及、飞弹入水等问题,发展了流体-固体完全耦合的理论分析方法。
3,计算流体力学:针对三维物体与波浪作用的大型工程快速计算问题,发展了系列的水波问题有限元、边界元、混合元和有限体积方法。
4,解析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球体兴波问题的解析解,为计算船舶水动力学的数值验证奠定了基础。
5,理论分析:吴教授就喷流砰击压力、气垫效应、移动脉动源奇异性等重要力学问题提出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推进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6,生物流体力学:针对人体血液循环、内脏液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相关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机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罗勇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方向:  深海浮式平台的水动力特性及定位系统研究



罗勇,英国Strathclyde?大学海洋工程博士学位,一直在海洋工程公司工作,其中包括世界著名工程咨询公司Noble?Denton,?美国船级社ABS,世界最大工程公司之一ABB?及世界最大的FPSO?公司SBM。?现任美国SBM的锚泊及立管部门经理。我校聘任的海外柔性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工程前沿项目的设计和工程管理,有丰富的深海平台开发及研究经验,主持完成了三十多个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发表三十多篇论文。担任美国船舶及海洋工程师学会(SNAME),美国石油研究院(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系泊系统研发委员会和聚酯材料(用于深海系泊系统研发)委员会成员,美国深海石油技术研发项目系泊及立管部门的分委会委员;世界离岸技术年会(Offshore?Technology?Conference)的评委。
???浮式平台的水动力对平台的总体特性及定位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开展水动力学在深海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对浮式系统总体性能及总体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定位系统是保证浮式平台作业的关键,开展动力定位研究及新材料锚泊系统的设计及可靠性分析是国际的发展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苏玉民  
专业:  工程力学
方向:  微小型水下无人探测器基础技术研究、船舶螺旋桨空泡与振动控制技术、大型集装箱船用螺旋桨设计方法研究、仿鱼类胸鳍推进机理与实验研究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60年11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盟盟员

1978,3—1982,1: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本科生
1982,3—1984,7: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84,7—1987,7: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助教
1987,7—1994,9: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讲师
1994,10—1995,8: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校博士班,日语培训
1995,10—1999,3: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博士研究生
1999,3—2000,3: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博士后
2000,4—2003,9: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2003,9—至今: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近年先后主讲了船舶静力学、船舶制图、船舶阻力、船舶推进、海洋工程静力学、海洋工程静力学制图、船舶螺旋桨制图、潜艇静力学、船舶推进Ⅱ、专业英语阅读等本科生课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螺旋桨理论等研究生课程,以及算法语言与计算机应用(英)、船舶推进原理(英)等留学生课程,多次参加船舶工程专业及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现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硕士)18名。 在日留学期间,所完成的用面元法对三维机翼和船舶螺旋桨进行理论计算及理论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日本同行专家的好评,研究成果已转让给川崎重工、中岛螺旋桨等著名公司,该成果还应用于国内某大型造船公司,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微小型水下无人探测器基础技术研究、船舶螺旋桨空泡与振动控制技术、大型集装箱船用螺旋桨设计方法研究、仿鱼类胸鳍推进机理与实验研究、17.4万吨散货船螺旋桨优化设计等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微小型水下无人探测器基础技术研究,2005获国防科技三等奖。
近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了《船舶螺旋桨理论》等书,获专利2项。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
2005年获哈尔滨工程大学“兴海”人才奖。

现为中国造船学会推进与空泡专业组委员。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协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张洪雨  
专业: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方向:  海洋结构物水动力学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


张洪雨,男,1957年10月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一系77届舰船设计制造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3年在冶金部黑河采金船设计院工作,1983年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一系攻读船舶工程专业船舶推进方向硕士,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获流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生导师、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生兼职导师、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船舶水动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国家专利一项。并在全国各类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水利学会理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项目评议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研究项目评审专家等。
主要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有:
巴拿马船型研究;摆线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研究;一千瓦直叶片水流发电装置;40千瓦潮流电站方案设计研究;70千瓦潮流实验电站;穿浪双体船;0371G加装SSB减纵摇组合附体研究;悬臂式钢闸板在波浪载荷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分析;船舶冰期下水模型试验研究;援潜救生船动力定位侧推系统推力减缩CFD计算;气垫船六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建立与仿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姓名:  赵登峰  
专业: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

方向: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水利及海洋数字化技术


赵登峰,男,1965年4月2日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2004年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河流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先任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第八、九、十界专业委员至今,中国水利学会会员。哈尔滨市应急委员会副秘书长、自然灾害专家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及海洋数字化技术。对数字流域管理理论与技术,有较深入研究并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曾担任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负责人,以及973子题和948课题负责人;发表论文40余篇,有关文章已经多次在国际、地区和国内会议、刊物上发表,并北SCI检索或引用;具备数字流域应用的实际开发工作经验,负责的项目“数字都江堰工程”总体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都江堰渠首三维信息系统研究已通过国家级鉴定,项目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其核心理念及技术已经由陈述彭院士推荐到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上演示;具备大型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多个国家大型项目负责人的经历。拥有GIS、数字海洋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水环境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专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这都哪弄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怎么没有秦洪德老师?!你问问上过秦老师课的学生,有几个能不被他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倾倒的啊,秦老师才是工程一系老师中真正的青年才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wzg851111 于 2009-4-6 22:59 发表
怎么没有秦洪德老师?!你问问上过秦老师课的学生,有几个能不被他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倾倒的啊,秦老师才是工程一系老师中真正的青年才俊!


宋竞正教授的学生,基本功肯定扎实。宋老师讲课,船舶结构力学,非常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原帖由 wzg851111 于 2009-4-6 22:59 发表
怎么没有秦洪德老师?!你问问上过秦老师课的学生,有几个能不被他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倾倒的啊,秦老师才是工程一系老师中真正的青年才俊!
还行吧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9-23 17:1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