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64|回复: 35
收起左侧

一个好的设计人员比较少见之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先谈谈写这个的背景:一师弟机会比较好一毕业就开始负责本专业两个小型详细设计项目,临近项目结束闲聊的时候言语中表示技术就这样了,没啥太大难度,言语中感觉经过了项目的锻炼,信心满满,我就随便问了他几个问题:1.你具备本专业关键设备的技术选型及技术谈判能力?目前有多少把握?2.你那些设计出来的图纸有多少是自己认认真真查规范等设计依据画出来的还是大部分根据母型船图纸修修改改出来的?3.和专业人士谈技术问题有多少东西能凭记忆准确无误说出来的?他的回答已经不重要,反而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写这些其实也是有感而发,限于能力和眼界考虑得不可能很全面,大家不要太纠结细节,如果大家能从中找点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促进自己本身能力的提升我就很满足了。
    本人从事船舶设计工作快小十年了,南方集团下的一个设计院,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项目,接触了国内外的一些顶尖、二流设计单位以及船东,军品虽然不深但也都有所接触,可越到现在越发现做技术真的不是那简单,同时身边没有发现太多真正技术牛B的人物/大师(大家没必要猜我是哪家单位的,其实就那几家,没有意义)。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我认为牛B人物/大师的标准  
    跨专业都懂的大师这里就不讨论了,遇到的太少,我还没达到那个层次 。这里只说专业内的,能够把一个专业的东西好好弄懂的也不多,什么叫真正弄懂?就是既懂得设计依据又能懂得船厂工艺,简单来说就是理论结合实际,能一条龙的设计,从方案开发跟到生产设计、安装工艺。我想了想,要想初步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满足下列一些条件:1.亲自画过五遍五型船以上单个专业所有的图纸(可交叉),从方案设计到生产设计,最好能有现场配建或者驻厂工作之类的经历;2.上述图纸必须至少有三型为国际航行船舶,基本上能涵盖所在专业常见的系统,至少两型船有特殊系统;3.具备本专业面签(传真签订不一定能完全体现水平)所有常见设备技术协议的能力;4.具备一些专业间水平延伸的能力。
    我见过一些能把生产设计做得很牛的人,各种计算软件各种二次开发,软件间开发协调,真的是叹为观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我想说的是做成这样可以达到个人或者说是事业上的成功,但不是真正意义上技术上的成功。技术是决定生产的关键,我个人认为生产设计当然重要,但不是技术的关键,只是顺从技术前期思路的一种有效延伸,从目前我们船舶这个行业来说,前期设计才是技术的关键,也是具备产出我说的牛B人物的土壤。
提出论点自然要有论据,要不如何做设计。现在就从我心目中的大师标准1开始扒起,亲身经历过非常关键,如果说哪个称为设计大师的从没画过图,我认为这种不能称为大师。目前整个船舶设计行业都是注重效益和效率,导致能一条龙服务的设计单位不多,就算能一条龙服务的,前期设计和生产设计、驻厂等过程也基本上不是一拨人马,就算是单个设计阶段,一个人有机会画完整个专业的所有图纸也机会渺茫。简单一例,一人人称为XX专业设计大师的老师傅,其实几十年来一直只做专业中大约占比30%的某一系统设计,专业中其他系统很少接触,更不说跨专业设计能力了,我身边大把这样的人,要想完成1,不仅要有很好的平台也需要很好的机会,以及更多自己的努力;就2来说,比较容易,但大的单位存在流水线划分,只做散货、集装箱、油船等常规船型其中之一的不在少数,06年毕业后存在这样的情况还是有些的,再早些年毕业的话那时单位分工没那细接触各类船型的机会当然会多些,但有些单位以内河和国内航行海船为主,国际规范接触比较少,要想实现也不容易。再说3,这个是最考验人的水平了,设计综合及细节水平都体现在这上面了,水平不行两个后果:大量的后续技术修改以及遗漏补签。与船东厂家的沟通也是检验水平的有效方式,没有时间翻书就很需要扎实的技术积累,没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和实船设计经验真做不了这个,目前来说大部分是以厂家主导设计单位配合,真正来说是设计单位理解船东的意图并提出总体思路让厂家实现。最后说4,这个个人认为最难,也是成为大师必经之路,要说最后做到各个专业都精通,个人认为不可能,我经历过船厂总工既然不知道什么叫板材放样余量的,工作几十年且国内最牛船舶专业毕业的科班人才,可能其他懂得很多,但是基本的跨专业知识不懂如何让大家信服呢?你说FPSO大师不懂油船,LNG大师没搞过液化气船,能叫大师?跨专业是要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设计流程、专业间配合情况以及如何解决主要问题,我接触不深所有没什么感触,这方面需要大家讨论完善。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做设计最关键的还是养成好习惯和培养出合理的设计思路,很多工作比较长时间的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基本的画图标准,COPY COPY COPY,很多人都是拿来图纸给我看,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答案很多都是根据母型船图纸以及各种设计手册,这就是典型的思路不对,对自身的成长极为不利。
其实说了以上这么多,不是为了批评什么,鉴于身边的一些现状,发发感慨,希望从事设计工作的朋友们能多沟通讨论,多钻钻牛角尖共同提高设计水平;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同学们,希望能对设计工作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能好高骛远,结合自身情况,决定以后在设计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
做大师不易,现在的船舶环境出大师更难,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师”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5-6-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好的帖子不多了。
看样子像我这种干过5年现场监工,然后再干设计的人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楼主说的有道理~~~,国内的设计,一大部分都是抄袭~~~国情就是这样子~~要适应这个社会,才能活的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楼主要求的大师级别很难产生了,设计单位分工较细,一人就做一小块,能把自己负责的那块做精了,我觉着就够了,很难跨专业都懂,最多也只能是大致了解本专业设计对其他专业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赞一个  很多中肯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你说的大师确实是大师,但是成为这样的大师确实相当之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珠海
王林大师给你来个隔空抓蛇,问你服了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0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葫芦岛
说那么多,不就是要求既懂详细设计,又懂生产设计,还要懂现场工艺。你说你要懂那么多干吗?社会是分工合作的,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4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那是你懂得比较多,所以需要更牛的人来指导你,可惜找了一圈看了看,结果发现其他人都是半斤八两。跨专业并不难,找几本书啃一啃,蹲几条船就没问题了,就是没那机会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今年船舶界有趣事情多,回转试验把船开翻的,龙卷风把船吹翻的,渔民海上还能捡一条船回来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葫芦岛
myskygoogle 发表于 2015-6-14 17:14
今年船舶界有趣事情多,回转试验把船开翻的,龙卷风把船吹翻的,渔民海上还能捡一条船回来的

还有下大雨刮点小风就把船吹码头对岸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的很中肯!不过现在很少有机会成为这样的大师了,主要是制度问题,一个单位不能让你从方案阶段到完工结束全部由你负责,其它原因不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还是有的, 但是体制内的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不能更赞,积累的路上才迈出了一小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术业有专攻,没有任何大师能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一定不是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请问你是啥专业,大师好像都出自船体结构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哎,像我这样一心想在船舶界混,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实在是不多了!当初也有其它行业给我OFFER,虽然看坛子里很多人抱怨船舶行业怎么怎么不好,但还是毅然决然的进入了船舶行业!不为别的,觉得自己近7年的轮机书不能白读啊!要不亏得不是一点半点啊!是不是啊,有没有跟我想法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此外,看到@kof的帖子也只能一笑而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现在没有这样的环境土壤了。就拿生设来说,现在那个船厂不是急冲冲的开工,设计,一条船,三五个月的生产设计周期,图天天催,班不停加,设计人员都没有时间多多思考,很多照着母船型或者相似船型照搬,出完图好再出两个月的更改单。。。。。。。。。。。。
据说以前造船节奏还没这么快时,设计人员都是拿着以前的至少三型船的图纸慢慢研究,得出个为什么,貌似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赞同,一个不能掌握专业全生命周期设计的工程师还算不上真正的工程师。我也遇到很多负责过一个项目放样就漂浮的不行了,其实他连最基本的计算都不知道。所以真正的人才不但有长期的一线锻炼还要有足够强大的理论知识做支持。欣慰的是近年来一批研究生的加入,如果能踏踏实实做上8-10年应该会产生一批懂一线有理论的高级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11-15 16:5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